分享

为什么很多病治疗的根本都是调脾胃?

 知如海学无涯 2020-03-29

本 期 导 读

看似难懂的圆运动,是在帮你形成真正的中医思维观。当身体的圆运动出现偏性,学会如何调圆。

每年从立春开始,整个「春三月」期间,会有不少人出现突然发作的头疼、嗓子疼、牙疼、口腔溃疡等症状,但是双脚和膝关节却总是寒凉,舌质暗红,这时要考虑是不是肾精不足导致的。

春天万物生发需要身体的本源物质——肾精的滋养。当外界的阳气和体内的阳气都在萌动时,肾精不足,无力涵养,便会出现上热下寒的阴阳决离之象。

为什么很多病治疗的根本都是调脾胃?

圆运动解释「上火」的发作机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阳在下,阴在上,阴阳能交流,这就是生命的正常状态。

阳光照到地球上,阴阳混合产生了「气」。这股气往上升的时候,叫木气;升到顶点,叫火气;再往下降的时候,叫金气;降到底部,叫水气;在中间不转的,叫土气。

为什么很多病治疗的根本都是调脾胃?

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体五脏的功能是大气的五行赋予的。

肝脏的功能是木气赋予的;心脏的功能是火气赋予的;肺脏的功能是金气赋予的;肾脏的功能是水气赋予的;脾脏的功能是土气赋予的。

水气(肾脏)有封藏的作用,就像一个液化气罐,把能量封藏起来。水气中的能量就是火,「火生土」指的就是肾中的火,用来生脾土。

就好比做饭的时候,煤气罐生出一个小火苗,脾胃就像火上的锅,吃下去的食物最后变成我们需要的气血。

当肾脏的封藏功能下降的时候,就好比液化气罐封不住了,冒出来的火不去做饭,把油烟机点着了,把房子点着了,所以人体表现出各种「上火」的症状。

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从中午开始,阳气慢慢收敛,到晚上19点至21点,基本上都收敛起来了,到了晚上23点,要完全潜藏起来。如果这时候好好睡觉,「火」就老老实实不乱动。相反地,熬夜会导致阳气不潜,火不归元。

为什么很多病治疗的根本都是调脾胃?

用圆运动的思维,

理解身体气机与疾病的关系

在银河系范围内的整个人、宇宙和生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规律,中国古人把它称作「道」,佛家把它叫作「法」。它的运行规律是「天人合一」状态下的「左升右降」。

为什么很多病治疗的根本都是调脾胃?

我们的人体也是一样,体内气机的运转是从左边升上来,右边降下去的。当我们觉得左半身疲乏无力的时候,是因为左面升发的力量不够,这个升发的力量是属于木的力量。

比如说,如果觉得头晕,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左面升发的不够,气血升不到头上;另一种是右面降不下去,气顶在头顶上。这时候通过脉象分析,如果是左边的脉小于右边的脉,多是属于左面升不上来。

· 左升不足 ·

如果是女性,要看她是不是气血不足,可以通过例假的多少、大便的干燥稀湿程度来判断,例假量少,可能属于气血亏虚。

中医有句话叫作「气足便自通,血足便自润」。气足了,胃肠道的蠕动就有力,就会有便意;如果气不足,就不会有便意;血足便自润,血足之后,能够润肠,肠得到血的滋润,就不会大便干结。反之,如果她的大便干燥,月经量少,都标志着她的血不足。

黄芪当归补血汤的方子里,黄芪是当归五倍的量。如果是脑梗病人存在这样的问题,尤其是脑梗后遗症,气血不足,要用补阳还五汤,这就是由于左面升的不足导致的。

· 右不能降 ·

还有一些头晕的原因,是因为右面降不下去。降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从现代人的体质来看,大部分人属于痰湿,痰湿堵在中焦,中焦旋转的轴阻碍了气机的升降,清阳不能升,浊阴不能降。

这种痰湿重的人,想把头晕的现象降下去,先要化痰湿,痰湿一通,头晕的现象就消除了,这样的病人多数表现为高血压、高血脂。

为什么很多病治疗的根本都是调脾胃?

当身体的圆运动出现偏性,

如何及时调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的作者彭子益,被著名老中医李可老先生称为「中医复兴之父」。李可老先生当年在校订这本书的时候,他的弟子李洪渊是主编。在李老过世后,他的弟子们一直在传承正统的古中医。

李洪渊老师在给我们讲课时,从中国的阴阳五行、经络及节气开始,向我们传授了一套完美的古中医的圆运动系统思维方法。

五行者,是阴阳二气在整个升浮降沉中的五种物质(所谓行,即是运动之意);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是五行运动不圆,作用偏见之气。五行的相生相克不是病,太过或不及才是病。

为什么很多病治疗的根本都是调脾胃?

图片出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原理古方上篇 初阶课程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其实讲的就是,如何将出现偏性的人体自身的圆运动,时时调圆的办法。

从中焦入手,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中气生成。这是李可老先生整个圆运动的中气理论的核心,也称之为「以中轴带动四围」。

居于圆运动中,土的轴不转,脾土运化失常而生湿,这些湿气下陷到腰部,导致肾气不能正常封藏后,也不能正常左升,陷于下焦,这便有「土克水」的意思。

原 书 引 用

彭子益强调「中气」的作用,土为万物之母,在人身为后天之本,生命之根。故五脏六腑以脾胃为核心,十二经气机升降变化,以中气为轴心。五行学说,不是简单的生克平列图,而是「土为中心」论。正是《内经》「五脏皆秉气于胃」的具体化。

一切外感、内伤,无非中气受损,升降乖乱。升者不升,逆生下陷诸病;降者不降,遂生上逆诸病。各经之病,无非虚实寒热;治病之法,无非补泻温清。而虚实寒热之病,无非升者不升,降者不降;补泻温清之法,无非逆者降之,陷者升之,复其升降之常而已。但经气如轮,中气如轴,中气乃经气之根本。升降上下左右之经气,须先照顾中气。如轻病转重,必是中气为医治伤;重病致死,必是中气为医治脱;轻病不医自愈,必是中气自然复元;大病治愈,必是中气为医药恢复。所以,治病便是治中气!

运用书中古方上篇的第一篇「理中丸」,只有简单的四味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便可祛湿健脾。白术培土祛湿,干姜散寒,人参及甘草补中养气,运轴以复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