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识入声字

 杏坛归客 2020-03-29

 
伦炳宣

     我们在研读和用旧韵创作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入声字。而入声字又以中古时期的发音为准,较难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或临时查字典,麻烦而误时。特别是初学者和老年朋友更是难上加难。我通过对《中华新韵(十四韵)》(载《中华诗词》2004年第6期,以下简称“十四韵”)的精心研究和实践,从中找到了一些规律,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的识别方法,可供初涉诗词者参考。
      一、韵部排除法。“从十四”韵列表中可以看出,有八个韵部的字不含或极少含有入声字。如果把这些韵部排除在外,入声字的记忆范围就大大缩小。凡是韵部中含有“n”的,如“an、ian、uan、üan,en、in、un、ün,ang、iang、uang,eng、ing、ong、iong”等,在“十四韵”中属“寒、文、唐、庚”韵的,都没有入声字。而在“微”(ei、ui)韵中仅有一个“北”字又读入声,在“开”韵(ai、uai)、“豪”韵(ao、iao)、“尤”韵(ou、iu)中分别只有十四个、四个、六个入声字,很容易记牢。如此排除以上八个韵部以后,只对其余六个韵部加强记忆就可以了。
      二、拼音确认法。在“十四韵”中,入声字相对集中在“麻(a、ia、ua)、波(o、e、uo)、皆(ie、üe)、齐(i、er、ü)、支(-i)、姑(u)”等六个韵部中。从中可以看出,①凡由卷舌音声母“ch、r、sh、zh”与韵母“uo”相拼而成音节的字都是入声字,如“绰、若、说、茁”等;②凡由“c、d、l、n、s、t、z”七个声母与韵母“e”相拼而成音节的字都是入声字,如“策、德、勒、那、色、特、仄”等;③凡是韵母为“ue(üe)”,除“嗟、靴、瘸”之外的字都是入声字。④声母是“b、d、g、j、z、zh”,现在读作阳平的字都是入声字。如“白、泊、跋;答、敌、叠、读、夺;阁、国;及、颊、结、局、决;杂、凿、泽、贼、族、琢;扎、宅、折、职、筑、桌”等。掌握好这几个规律,不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轻松识别大部分入声字。
     三、入平单列法。所谓入平单列法,就是把派入平声的入声字,除去拼音确认法所确认的入声字以外,分别从各韵部中单列出来专门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在研读或用旧韵创作诗词时准确区分平声和仄声。因为中古时期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已分别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如果记住派入阴平和阳平的入声字,作为仄声字使用,对其它入声字无论记住与否,均可按现代汉语的读音(上声、去声)作为仄声。这样,就可以得心应手地研读和创作。但要注意,填词作韵脚字时,只能和其它入声字通押而不能和非入声字的仄声字通押。
 
      ——说明:此文发表在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中华诗词》杂志2008年第8期,《诗词百家》杂志2008年第3期又以《诗词技巧三则》为题与《律诗格律简记法》、《用新韵填词如何区分舒声韵和促声韵》同时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