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始)印欧语很重要,必须知道它的哪些基础常识?

 Hypercpe 2020-03-29

内容结构概览:

一、原始印欧语起源自哪里?:早期共源词特征更精准定位位置

二、原始印欧语同源词有哪些?:跟着教材手动推动印欧语之间的语音转化规律

三、原始印欧语的语法简化了?:现代英语已经变为语法最简化的语言了吗

----------------------分割线---------------------

十八世纪英国学者Sir William Jones(1764-1794)1786年宣读论文时说:梵文(Sanskrit)、希腊文、拉丁文如此相似,绝非偶然。任何语言学家在观察了这三种语言之后,都会认为它们具有共同的来源。他又说:“同样有理由设想,哥特语(Gothic,指日耳曼语)和凯尔特语(Celtic)也和梵文同源。”Jones这一重要发现标志着与之相关的现代比较语言学的诞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家深入、细致地比较了许多相关联的语言,证明了这些语言都属于一个完整的语系——印欧语系。

此图是原始印欧语体系非常著名的谱系图

一、原始印欧语起源自哪里?:早期共源词特征更精准定位位置

所有印欧语都由原始印欧语发展而来。

目前认可度较高的理论认为:6500年前,在乌克兰东部欧亚大草原、俄罗斯南部和高加索山脉就已使用原始印欧语。

印欧人最早期驯养马匹的族群,因此也大大增强了他们旅行和迁徙的能力。在之后的三千年间,印欧族群大范围向周边外围迁徙。

另一项基于考古证据的替代理论表明:几千年前的印欧语始于安纳托利亚半岛(又称小亚细亚半岛),并随着农业的扩张向外传播。

补充材料:

从其所有动植物词汇来看,他们似乎住在北欧。

例如:印欧语系各语言之间的同源词有oak(橡树)birch(白桦树)willow(柳树)等,这些树一般生长在北欧。

另一方面,印欧语系各语言缺少olive(橄榄)cypress(柏树)palm(棕榈树)这些地中海地区或亚洲地区的植物或树木的同源词,这也是以旁证。

在生物名称中,出现wolf, bear, turtle(海龟)salmon(鲑鱼)等同源词,而不出现指示亚洲地区生物名词的同源词。这些证据都趋向于表明原始印欧人的家乡是在北欧。

又由于印欧语系各语言缺少ocean(海洋)这个同源词,可推测原始印欧人的家乡最早是在北欧内陆,而非沿海一带。

德国学者Paul Thieme把原始印欧人的家乡定在中欧的北部,在Vistula(维斯杜拉河,波兰境内)Elbe(易北河,自捷克西部流经德国,注入北海)之间,便是根据白桦树、海龟和鲑鱼的史前期地理分布得出的推论。

其他学者中有人认为原始印欧人的家乡是在俄国南部,也有认为是在喀尔巴阡山(the Carpathians,在中欧,介于捷克和波兰之间),也有认为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有人认为是在西南亚洲。但大多学者都认为原始印欧人迁徙前的家乡是在中欧的西北部。他们最早的迁徙是朝着东南方向前进的。(此段补充材料来自李赋宁《英语史》第21页)

二、原始印欧语同源词有哪些?:跟着教材手动推导印欧语之间的语音转化规律

原始印欧语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和早期分支,我们能做的就是推理和想象。无论印欧语是如何出现的,通过这些移民活动。原始印欧语分化成各种不同的语言,然后逐渐发展成印欧语大家族中的完整分支。

所有的印欧语分支和他们的独立语言在不同地区受不同影响发展了几千年,因此现在已变成各不相同的语言。

但是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印欧语系拥有共同的词库基础,以及语音上和历史发展角度的语法趋势的共通点。

补充材料:

印欧语系各语言之间的同源词包括数词(从一到十,以及一百cent-,sat-,hund-),

身体部位词(heart, lung, head, foot)

自然现象词(air, night, star, snow, sun, moon, wind)

动植物名称(wolf, bear, beech, corn)

生产方式、劳动和社会生活(yoke, weave, sew, mead(蜂蜜酒))

根据以上同源词,可以对原始印欧文明作出如下估计:原始印欧人大约生活在BC3000年以前,对家庭亲属关系有比较明确的概念,及其生产生活方式。

他们知道如何技术,喝的是一种带蜂蜜味的、含酒精的饮料,叫作mead

他们已经会使用轮子(wheel)、车轴(axle)和轭(yoke)

他们开始从事农业,不再过游牧生活。他们用犁(plough)耕地,并且驯养了家禽和家畜。

他们已有某种宗教观念,信仰众多的神,而不是单一的上帝。以上都由其所用词汇推测而来(此段补充材料来自李赋宁《英语史》第19页-20页)

在印欧语中有大量的同源词,这些词共同源自原始印欧语,如果能认识到它们的语音变化(规律)【此处涉及著名且重要的“格林定律”等语音规律可参见往期或参考书或之后还会详讲】,我们就可以由之发现找到同源词。例如:

此两图涉及的语音变化,可参考格林定律等知识,也可参考下面的印欧语音转化表(图表截图选自: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Indo-European Roots, 3rd edition)。

印欧语系可以分成印欧语东方分支(腭音类语言)和西方分支(咝音类语音)

其中一支以单词Centum(源自拉丁语)表示100这个含义,

另外一支以单词Satem(源自古伊朗语)表示100这个含义。

这两个词显示出印欧语系中的语音演变。

一些核心词被保留在许多(甚至所有的)印欧语系语言中,例如:一些动物名(horse, wolf, bear,beech, corn)

其他常见的印欧同源词包括数字1-10,家庭成员的单词、农业单词、身体部位和各种自然现象,还有生产方式、劳动和社会生活(yoke, weave, sew, mead蜂蜜酒等)

三、原始印欧语的语法如何简化?:现代英语已经变化语法最简化的语言吗

原始印欧语是一种经过高度屈折变化的语言,但在某种程度上所有派生词都是屈折词,意味着单词通过曲折变化改变形式来反映其语法功能,如数、人称、时态、语态、格等等。

补充材料:

所有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都有一套屈折变化形式,也就是说,它们的语法系统建立在词形的变化上面。这些变化表现在词尾上,也表现在词干元音的变化上。通过这些变化来指示各种语法功能,例如,性、数、格、人称、时态、情态等。

在现代语言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失去了许多屈折变化,而德语仍保留较多的屈折变化,例如,名词和冠词的各种变化,以及形容词的“强”变化等。

在古代语言中,梵文保留原始印欧语的屈折变化最多。通过比较梵文、希腊语和拉丁文三种语言的动词词尾变化,我们可以重建原始印欧语动词和词尾变化。

日耳曼语支是印欧语系的一个重要语支。广泛地比较日耳曼语支个语言的动词词尾变化就能重建原始日耳曼语动词词尾变化形式。重建是有科学根据的,绝不是臆测(此段补充材料来自李赋宁《英语史》第18页-19页)

如此分三个层次和方面一一解析,相信大家再看Paul的这期视频时,对里面讲解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和清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