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小讲 | 为什么要练习慈心?

 addccde 2020-04-01

讲稿:

今天我想与你分享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做慈心,“慈心”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印度巴利语metta,英文被翻译为loving-kindness,有友善、仁爱的意思。慈心和我们之前所讲的正念,都是来自于东方传统的佛教,随着近三十年来正念在实证科学中被广泛的研究,慈心也成为心理研究者所重视的一种干预方法。

与正念相似,慈心也是一种注意力的练习,也需要我们打开觉察,放下评判心,但不同的是,在慈心的练习中,我们通常需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要在心里对着一些对象,反复默念一些肯定句,将慈爱和善意的祝愿传达给不同的人。慈心的练习,让我们深层次地理解和觉醒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原本就是相互连接着的。这个练习的过程,也是我们把内心中仁爱和良善的本性进一步培养和发扬出来的过程。

有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显示,慈心练习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带给我们健康、幸福感和更好的人际关系。

慈心练习是我们提升幸福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由于它训练我们减少对自己的关注,扩大对他人的关注,所以它减少了我们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由于它训练我们进行更有支持性的自我对话,去找到和他人的连接感,所以带来更良好的情绪,包括快乐、喜悦、感恩、希望、爱等等。这种爱的滋养,也能有效减少慢性疼痛,疗愈身心的创伤。而且练习得越多,效果也会越显著。

和慈心非常相关的一个积极情绪,就是——爱。虽然我们都体会过“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是很少有人可以对它做一个科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家Barbara Fredrickson在她2013年出版的一本书《Love2.0》中,综合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爱,是我们在当下体验到的一种连接感,当我们感受到爱的时候,体内会产生催产素这样一种神经化学物质,让我们感到一股暖意在身体里涌动,这种爱的暖意还体现在我们的心率、呼吸、神经系统等生理层面上的和谐共振。她总结说,爱是所有积极情绪的基础,它也带来比任何其他积极情绪都更深远的益处。她说,今天你是否有爱的体验,会直接改变你未来3个月到1年时间里,你体内的生物化学物质,乃至你细胞的结构和DNA。我们练习慈心,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培养爱、唤醒爱、生发爱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埋藏着这样一份爱的种子,它也是给我们带来健康、幸福和生命活力的源泉。

练习慈心,也会培养我们善良的品质,让我们对他人更加友善,人际关系更好。研究显示,坚持一段时间的慈心冥想之后,人们开始减少对他人的偏见,开始自动对他人做出更积极地回应,这体现出情绪控制能力更强了,情商提高了,更有同理心和爱心了,因此,慈心练习可以显著地提高我们的社交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质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实验研究发现,练习慈心、并且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可以带来独自练习正念的注意力训练所没有的功效。我们知道,正念可以提升觉察力和放松我们的身心,但是慈心可以尤其提升我们的社交技能,即便是通过短期的日常慈心练习,也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包括改变我们大脑负责同情心和同理心的脑区结构,并且缓解我们的社交恐惧和压力。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交互动、解决关系冲突、并且和他人一起协作,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所有这一切,都是慈心练习所特有的效果。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之前学习了如何关爱和同情自己,英文叫self-compassion,那么,同情(compassion)和慈心(loving-kindness)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我们说,同情和慈心,同样都涉及到培养爱和善意,但是同情更多是用爱去化解痛苦,而慈心更多是用爱去传递祝福,自我同情更多是把爱和善意送给自己,而慈心更多是把爱和善意送给他人。

有这样一句非常美妙的描述:“当慈心的阳光遇到痛苦的风雨,就会出现自我同情的彩虹。”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帮助,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我同情和慈心之间的关联。其实它们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对他人充满爱,这就是慈心,而当我们遇到了痛苦和苦难时,依然可以内心充满爱,这就是同情。

基于以上分享的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怎样练习慈心呢?我想,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去寻求突破:第一,是找寻你内心原本就有的爱和善良。通过感受他人对你的爱和友善,通过你对你在乎的人和事物的爱和友善,找寻你内在已经具足的爱的种子,与它重新连接,呵护和滋养它的生长。第二,是挑战与拓展到你觉得无法去表达爱的群体。在这个层面,你需要学会去倾听你原有的故事,去面对你不能碰触的人和与之相关的情感,去让你停滞的情感重新流动起来,每次的练习都是一个机会,去打开心扉、增进爱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