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后家族在汉帝国建立过程中的功勋真的被人为“抹杀”了吗?

 小天使_ag 2020-04-02

《史记》、《汉书》书写中有一系列的谜题,很多人只见其名,却不见他们的事迹、经历,比如韩信的早年经历,比如陈豨的功劳,乃至于在“咸阳宫”、“鸿门宴”等重要篇幅的故事记载中,理应至关重要的人物,吕后的两个兄长——吕泽、吕释之全面缺席。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谜题让后人有了无尽的猜测,有说是“抹杀”的,有说是“抹黑”的,还有说司马迁有倾向性的,其实,答案在《史记》里都有……

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吕令武侯吕泽”和“建成康侯吕释之”条: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碭。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击三秦。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释之为建成侯。

注意,吕后的这两个哥哥起家的用字完全一样,真正的变化,在于“入汉为侯”和“击三秦”,这中间的时间跨度不小,恰恰包含了两个人在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吕释之这个“客”,参加了“击三秦”,但并没有“至霸上”,吕泽则可能根本就没有在“攻关中”的战争中参战,所以也没有“至霸上”,而是另外一支部队,但是,他随从“入汉”,也参与了“还定三秦”。

另见表中有明确记载曾归属吕泽指挥的有:

阿陵顷侯郭亭(《汉书》作:河陵顷侯郭亭)

曲城圉侯蛊逢(《汉书》作:曲成圉侯虫达)

阳都敬侯丁复

东武贞侯郭蒙

博成敬侯冯无择

另外还有两位籍贯“单父”和经历上与吕氏相关的列侯:

菌庄侯张平(《汉书》作:卤严侯张平)

成陶夷侯周信(《汉书》作:成阴夷侯周信)

周信以“卒”从起“单父”,之后担任“吕氏舍人”(《汉书》作:吕后),以“度吕氏(《汉书》作:吕后)淮之功”,也就是“吕氏”或“吕后”的家吏,《汉书》应有误,审食其即高祖“舍人”,吕后又没有单独分家,不应该独有“舍人”,所以,这个“吕氏”应该是指吕公家族,并无从军的经历。

而其他列侯,“属周吕侯”或“属悼武王”的时间根本不一样,并不能说自始至终都在吕泽部下:

(郭亭)以连敖前元年从起单父,以塞疏入汉。(《汉书》作:以连敖前元年从起单父,以塞路入汉,还定三秦,属周吕侯,以都尉击项籍,功侯)

(蛊逢,《汉书》作:虫达)以曲城(曲城应为衍字)户将卒三十七人初从起碭,至霸上,为执珪(《汉书》作:为执金吾,五年),为二队将,属悼武王,入汉,定三秦,以都尉破项羽军陈下,功侯,四千户。为将军,击燕、代,拔之。

(郭蒙)以户卫起薛,属悼武王,破秦军槓里,杨熊军曲遇,入汉,为越将军,定三秦,以都尉坚守敖仓,为将军,破籍军,功侯,二千户。

以时间排列,归属吕泽部下的先后顺序看似是:

郭蒙:应为秦二世二年四月项梁益兵五千时从,归属吕泽在此时;

蛊逢(虫达):应为秦二世二年二月,收砀兵六千时从,归属吕泽在入汉中时;

郭亭:应为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沛县起兵时从,在回攻三秦时,归属吕泽指挥;

丁复:时间未知,在俘虏翟王后,归属吕泽指挥,其为“越将”、“楼烦将”出身,就是骑兵将领。

有趣的是,最先和最后归属吕泽所部的郭蒙、郭亭,都只有“入汉”、“定三秦”,无“至霸上”记录,而入汉时和攻三秦后才归属吕泽统领的蛊逢(虫达)、丁复则有“至霸上”、“入汉”、“定三秦”字样。

看似殊不可解,其实郭亭的“前元年”从起已经说明了问题,另见:

(张平)以中涓前元年从起单父,不入关,以击籍、布、燕王绾,得南阳,侯,二千七百户。

张平和郭亭起兵之初的经历极其相似,都是前元年从起“单父”,最大的选择区别就是,郭亭“塞路入汉”,张平“不入关”,也就是说,两人在刘邦主力进关中的过程中,很可能是在一起的,甚至就是“单父”籍人的领袖吕泽所部的,这里又涉及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得南阳,侯”。

而我们知道,南阳宛城是刘邦入关前攻克的最后一个郡治巨城,之后就挥师入武关,直驱关中,而郦商所部也是在南阳分道,别入汉中、巴蜀,也就是说,南阳郡是刘邦集团的后路基地,谁在镇守?

应该是吕泽。

旁证就是高后元年所封的博成敬侯冯无择:

以悼武王郎中,兵初起,从高祖起丰,攻雍丘,击项籍,力战,奉卫悼武王出荥阳,功侯。

冯无择的起家就是“悼武王”,也就是吕泽的“郎中”近卫,在丰邑参加刘邦军队,随从攻打雍丘,也没有“至霸上”、“入汉”、“定三秦”的记载,而之后就到了打项羽的时代,尤其是保护吕泽逃出荥阳,这个时间点,已经是吕泽在彭城之战后“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的过程中。

也就意味着,刘邦先入关中,吕泽部居后,待到项羽令诸侯各就国时,丰邑出身的冯无择随吕释之回乡奉卫吕公、吕太公或直接留在南阳郡,随从同为丰邑同乡的王陵镇守,直到彭城战败后,先入砀的吕泽再次发砀郡、丰、沛兵时,才再次参战。

这才是上述谜题的最终解。

很多人臆测,由于“诛除诸吕”,使得《史记》中没有“吕氏兄弟”的事迹,他们被大规模“抹除”了,这个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从细节来看,“吕氏兄弟”的故事几乎没有,但是,吕氏家族却拥有一篇《吕太后本纪》,如果说“抹除”,这一篇恐怕比吕氏兄弟的战绩更应该“抹除”。

现实是,《史记》和《汉书》的“功臣列侯表”中的记载,并未完全避讳“吕氏兄弟”,也说明在司马迁和班固修撰史书的时代,相关的“档案记录”并没有被人为消灭。

那么,之所以他们“被隐身”,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的经历与“修史”的“主讲述视角”有偏离,而这个“主讲述视角”毋庸置疑地,应该是汉高祖刘邦本人的英明神武、深谋远虑,那么,并不在身边的,甚至有嫌隙的角色,自然就会在“原始档案”中被略写,而非太史公的本意。

比如,安国武侯王陵和汁方肃侯雍齿(《汉书》作:汁防肃侯壅齿),前者位尊首相,后者连刘邦都说“功多”,却只有一点点信息,这两个人总没有参与政变,直到《汉书·张陈王周传》为王陵补上了本传,信息也并没有什么增加。

可见,坑是挖在“原始资料”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