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发端 1928年 3月4日,上海华商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在华界内开辟公共汽车客运线路。11月19日始在闸北地区开通第一条线路。 1934年指南:华商1路、4路公共汽车票价表 1933年 12月20日,配合上海市政府迁往江湾新址办公,增辟4路汽车,自北火车站宝山路起,沿江湾路、西体育会路、翔殷西路(邯郸路),经五角场,抵达新市府,线长11.1公里。市中心区域至五角场之间公共交通肇始于此。 1934年 10月,增开5路汽车,自北火车站宝山路始发,沿江湾路、西体育会路、翔殷西路(邯郸路),经五角场,抵达达市府职员宿舍,线长11.7公里。 1936年,华商5路公共汽车在市立运动场旁第一公园车站(今江湾体育场) 1936年交通图:虹口公园至江湾五角场一线公交线路分布情况 1936年交通图:华商(闸北)4路、5路公共汽车票价表 1937年 8月,抗战爆发后,日军攻占五角场,华商公共汽车公司停业,4路、5路等线路自此停运。 1945年 抗战胜利后,上海市政府迁返原地,五角场原新市中心一带未再开辟公交线路。时有不定期私人营业性交通车和高等院校校车在闲时或可提供私人搭乘。 1950年 新辟52路公共汽车,自北站至江湾五角场,与原华商4路、5路所行经路段相同。后不久52路向南延伸至外滩,并分为红牌、绿牌两路车行驶。自延安东路外滩起,经外滩、长治路、天潼路、吴淞路、溧阳路,至四平路口分叉:红牌车经溧阳路、四川北路、东江湾路、西体育会路、邯郸路至五角场;绿牌车沿四平路直达五角场(1952年6月15日起,52路绿牌车更名55路)。 1950、1954交通手册:52路信息 1957年 52路南端终点迁移至老西门,自老西门起经西藏路、天目路、宝山路、东江湾路循原线至江湾五角场。 1957交通指南:52路信息 1959年 1959年公交手册:73路汽车票价表 73路与52路归并,自高昌庙起经北站至五角场,仍称73路。 ![]() 缘起演变 1960年 10月4日,根据市委关于迁建市区有轨电车的指示,拆除淮海中路(重庆南路至徐家汇)、常熟路(华山路至淮海中路)、中山东二路以及金陵东路等路段有轨电车轨道,并将这些旧轨敷设在虹口公园至江湾五角场一线(虹五线)。 10月24日,拆除新闸路、芝罘路电车轨道,增建由江湾五角场通往江湾体育场的支线和停车道,于12月15日完成。 ![]() ![]() ![]() 1960年底,1路有轨电车线路自静安寺通达江湾五角场场面(纪录片资料画面) 12月31日,1路有轨电车北端终点从虹口公园延伸至江湾五角场,全线长达14.96公里,为全市最长有轨电车线路。行驶数月后,因线路过长、回车条件差等,出现行车秩序混乱等情况,严重影响乘客出行。 1961年 6月1日,将静安寺至江湾五角场的有轨电车超长线拆分为两段行驶:恢复1路往来静安寺与虹口公园之间的原路线;新辟3路有轨电车线,自芝罘路浙江中路(旧称偷鸡桥)至江湾五角场,线长11.255公里。新3路线路自芝罘路起,经浙江中路、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外白渡桥、北苏州路、四川北路、东江湾路、西体育会路、中山北一路、邯郸路,至五角场。 ![]() 1962年地图:新3路电车芝罘路终点站周边 1962年 11月8日,3路有轨电车缩线,自四川路桥(四川北路崇明路)至江湾五角场。 1963年 8月1日,3路有轨电车由电车一场划归电车二场运营。 ![]() 1963年8月14日深夜,南京路上末班1路有轨电车运营结束后撤线拆轨,结束南京路有轨电车通行的历史 8月14日深夜,南京路上末班1路有轨电车结束运营后开始拆轨工程,至10月底全部完成。自此,南京路上有轨电车退出历史舞台。8月15日起,将原行驶于福州路、武胜路、威海路一线的20路无轨电车(1928年9月27日开线)调整至南京路一线,取代原来的1路有轨电车线。 ![]() 1965年票价表:3路有轨电车票价 ![]() ![]() 1966年地图:3路有轨电车线走向和当年有轨电车线路总览 1972年 ![]() 1970年代,江湾五角场的3路有轨电车 4月25日,因四川北路拆轨,3路有轨电车继续缩线,自虹口公园至江湾五角场。 ![]() ![]() 1974年地图:3路有轨电车线走向和当年电车总览 ![]() 1974年公交手册:3路有轨电车 1975年 12月1日,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3路停驶, 改行93路汽车。上海有轨电车成为历史。 12月10日起至25日,为支援海丰农场围垦工程,拆除虹口公园至江湾五角场电车路轨(双向共计10公里)与浦东庆宁寺至川沙(25公里)的小火车路轨一起,并将21列有轨电车、24列小火车改装后全部运至海丰农场,同时从公交公司抽调300余名职工前往海丰农场协助铺轨、安装,为期半年。 ![]() 1980年地图:93路汽车走向 1983年 ![]() 9路无轨电车刚从五角场邯郸路掉头向西行驶,配车SK561GF型(Leroy W. Demery, Jr. 摄) 1月25日,9路无轨电车开辟,由电车二场运营,代替93路汽车。 ![]() 1983年地图:9路无轨电车走向 ![]() 1983年,9路电车行驶在东江湾路淞沪铁路侧 (Leroy W. Demery, Jr. 摄) 1985年 8月23日起,为配合西体育会路立交施工,9路电车曾改为汽车运行。后于1986年4月8日恢复。 ![]() ![]() 邯郸路复旦大学附近的9路无轨电车 (纪录片画面资料) ![]() 1988年地图:9路无轨电车走向 ![]() 1989年票价表:9路电车 ![]() 1990年乘车手册:9路电车 ![]() 1990年代初,邯郸路上的9路无轨电车 1993年 5月,因内环高架路施工影响, 电车二场9路电车撤销,改为139路汽车运营(仍属电车二场)。 ![]() 1995年地图:139路汽车走向 1996年 公交二电公司139路汽车向东延伸,自五角场邯郸路起,经五角场环岛、翔殷路、中原路,至嫩江路(近白城路),线长9.7公里。 ![]() 90年代后期139路汽车配车(busking摄) ![]() 2000年代的139路嫩江路站站牌(张渊源 摄) ![]() 139路配车SXC6120G3型(李凯 摄) 2015年 6月1日,巴士电车139路汽车起讫站调整,自鲁迅公园迁入虹口龙之梦枢纽站,自虹口足球场(花园路)至嫩江路白城路。 2018年 9月17日,巴士一公司139路汽车调整为高峰线(双向6:00~8:30,16:00~18:30)。 ![]() 2018年调整后的139路站牌之一 ![]() ![]() 如今仅在工作日高峰时段出没的139路(陈寒松 摄) ![]() “难兄难弟”(陈寒松 摄) 参考资料 [1]上海公用事业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公用事业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 [2]上海市公用局编:《十年来上海市公用事业之演进》,上海:上海市公用局,1937.7 [3]中共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委员会编:《上海市公共交通企业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大事记》,上海:中共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委员会,1996.4 [4]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第三分公司原电车一场编史组编:《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电车一场卅三年来的发展简况1949—1982》,内部油印,1986.10 [5]上海市虹口区志编纂委员会编:《虹口区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2 [6]网络资料 ![]() ↘ 点“在看”,把好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 编辑丨张渊源 审核丨忻⿰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