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扯诗词摘录第25

 灵玉散人 2020-04-05

《中庸》有云:“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又《中庸》有语“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立秋谈诗

文/暗香如沁

我个人的感触,写每一首诗词之前,就是有一个所谓的“立意”。“立意”也是每个人对诗词的态度,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总是希望能传递出去“美”感,无论这份美感是忧伤还是欢喜。所以,写之前,你想表达什么?你想给读者带去什么样的信息?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不经考虑,随意下笔,那就太随手,句子也会变得轻浮。

我们写诗词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把思维放开阔些,不要只停留在某个地方,钻了牛角尖。这是我最近看留言中一些句子的感受。你站的高度决定了思维的深度。

有人提问:随意下笔。太随手的作品,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打油诗?

如沁觉得,如果用打油一概而论,难免笼统。当然也包括打油,其实更多指的是泛泛之辈,没有警句,让读者记不住,看过也就忘了。

前几天有个人,突然对我说,我要拉黑了你,免得写什么句子都是你的影子。其实这样的想法,我初觉愕然,再思未免有些遗憾。思想是属于自己的,什么时候能集众家之所长,古今之经典,才是真正的“道”。如果被一个小小的我都能左右思想,那么,这样下去的诗词依旧走不远。因为“心”容量太小,要知道天地之广博。《中庸》里有段话“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希望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胸襟气度。

也有人提问,关于“立意”斗胆向老师请教一下,有些诗词有很强的故事性和画面感,给人印象深刻,也有写景、写物,还有更多是写某种情感,句子之间逻辑性就稍欠缺一些,也就是跳跃比较大,那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些诗词的优缺点呢?

这个问题需要一分为二看待:逻辑性欠缺的问题,有时候是作者的问题,可能这人比较感性,灵性强,但逻辑性不够,思维过于跳跃,而没有在句子中做到理智的起承转合,这就给人感觉太散,整首诗词看不下来的原因,我们要做到的是“形散神不散”;但也有些不一定是作者的问题,也会是读者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自身的“学识、修养、阅历、胸襟”等,每个人的修炼程度不同,接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还有一个什么逻辑性不够,论文逻辑性很够。可是有诗意么?诗是什么,是一种一念之间闪过的闪光点,是一幅画卷,要那么完全实在,就不是诗了。多方面原因多种对待。如果把自己置于时空之上,就会不同的视觉。所以“形散神不散”是诗的立足点,“结结实实”是论文、三角函数的使用范畴。

也有读者提问:比如有些诗词,如果没有详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或诗人资料,很难一下读懂。

如沁说一句不算礼貌的话,如果面对古人经典,难道你要扒古人的所有吗?这些都是不现实的。隔着时空,即使被现代人拿出来讲解的也只能是一个大概,而不是细节,或者这个大概也是有待商榷的。诗词有时候能打动你一句两句就足够了,不要奢求句句都读懂。原本只是一个意境,一个意会。所谓,求得太多,也是缺憾。选择接受不完美,更是历练。

有人还说如沁的诗观与诗词中国专家大不同,他们更多的强调用典化典,技法,厚重,几乎诗中找不到警句,但章法不错。有点迷茫了。

如沁认为:自心为佛,自身为王。典故皆是古人所创,不是反对典故,而是,自己的本心是最重要的。诗词,是自己灵魂的依托。

如果为了表现自己的能耐,为了章法,你活的不是“心”,活得是“物”。或者说“技巧”罢了,只有技巧没有灵魂,读来乏味。当然,“技巧”能增加句子的美感,但不可把“技”放在“心”之前。

如沁希望,写诗词的人,传递出去的信息,一定是美好的。莫要自我流放或流俗。这样的诗词,于人于己,都有害无利。中国的文字,更是一种潜意识的释放。你写什么都是你传递出去的力量。若美好则回馈美好;若善良则回馈善良;若流俗自然也是回馈庸俗。所有的一切都是因果,都会形成一个磁场。希望我们写诗词的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种下慈悲,播种美好。

现在也有一些地方,把暗香如沁夸的很高,名头也多。我很感谢,但同时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暗香如沁只是暗香如沁,简简单单。很多时候,回首看自己以前的诗词,都觉得面目可憎。所以,平常心对待如沁对待《听雪集》就是我所欢喜的,功过交与历史评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与人知的欢喜和忧伤,感谢各位老师。

我希望大家能够多读经典。重温经典,能让浮躁的心沉淀下去,也会少许多戾气。当下,许多文字都属于浮躁状态,不似古人。古人活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自然水到渠成。而快节奏的如今,却要克服许多许多问题,更难。每一个人都有佛性,我们,或许无法做到引领众生,但是可以自带慈悲,努力修好自己的灵魂。当时我一直在思考,哪首词作《听雪集》的结尾,想了半天,用了“我愿”。刚也回复另一位老师,摘录一下:“戾气每个人也都有,佛是我,魔是我,只是看,佛性重魔性重。自我的克制能力吧。也是修养。我很害怕大家夸我,因为知道自己缺点很多,远远不够,一夸就觉得那不是我,会惭愧”。

我希望大家多关注我的文字,少关注我的外物,只有文字是属于灵魂的,灵魂不灭。任何一种艺术,都需要沉静下去,把名利置身事外,静能生慧,就像大学里那段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各位老师共勉。

我有个书法老师,许多年前,他说过四个字,我铭记在心,他说人生在世:吃饭睡觉。这里几乎都比我大,相信你们的感悟比我深,感谢包容我的碎言碎语。

浮光掠影,镜花水月,灵魂深处,做我们自己的摆渡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