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果,才能笑过

 刘明源讲师培训 2020-03-11

        在培训圈子里,关于“效果”我想应该是所有培训工作者最关注的、最在意,也是最抓人眼球的两个字了,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会组织一次没有效果的培训,也没有任何一个学员希望参加一个没有效果的培训。

        既然效果如此重要,那么对于一次培训而言,有没有效果,如何来判定呢?效果到底应由谁来保障?效果好坏又有哪些表象呢?谁说了算?

       带着这些问题,结合我十多年TTT教学的实践经历,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次培训效果要想得到保障,并非某一个人的事情,涉及到:需求调研、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掌控、学员配合、异常处理、后勤保障等等等等,可以说数不胜数,然后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师,咱不能说等上述全部准备妥妥当当了,再开始一次培训吧,所以效果的保障更多还在于培训师本身,那培训师如何做到培训效果最大化呢?

     一、讲清楚

     培训师是语言文字工作者,不论什么课题、对象是谁、课时多长、教学方式如何,总是要开口讲话的,既然讲,那么一定要讲清楚,让学生清清楚楚听到你在讲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字正腔圆、吐字归音、说普通话。

        这些年走南闯北,发现了许多因为口音而产生的误解,比方说:到了福(胡)建省福(胡)州市,接待我的人,客气的问:“老师,您吃饭(换)了吗?”让我一头雾水;在山西某地,餐桌上主人家说:“今晚,咱喝点红酒吧。”结果一瓶汾酒就上来了。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作为培训师要懂得说慢话,必要时采用关联表述,把不好发出的音,替换成好说的,比如把喝红酒还是汾酒改为喝红的还是白的,同时运用板书亦可避免上述情况。

总之:字正腔圆、吐字归音、说普通话是“讲清楚”的必要条件。

       二、听明白

       有人可能要问了:“老师只要讲清楚了,学员不就听明白了吗?”这是真的吗?老师讲清楚了,学员就能听明白?实际未必,比例说明:2013年培训云南机场时,在“学员上讲台”环节,有位学员分享的主题是“企业增值税”“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讲企业增值税,增值税就是销项税减去进项税,乘以对应的税率,从而计算出来的税,就是增值税”,该学员表述绝对“清楚”,那么台下的学员“听明白”了吗? 显然非科班出身又不从事财务相关工作的人是听不明白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术语太专业,术语解释术语,人们很难理解,此时需要培训师运用:打比方、举例子、先术后话、以已知求未知来讲解。

      总之:多打比方、多举例,说人能听懂的“人话”。

      三、记得住

      遗忘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功能,这种功能的最高境界叫“左耳进右耳出”(参考: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过程需要对抗遗忘,如何让学员记住所学呢?回想一下学历教育阶段,我们是如何记忆的,有的时候背诵一篇文章或者某个公理,反反复复很多遍,据说一个行为养成习惯需要不断重复21次,之后还要参加多次考试来强化记忆。另外,我们去记忆一篇文章的难度远远大于一首古诗,说明短小精悍、工整对仗的诗更容易记忆。此时就需要培训师编辑顺口溜、语感口诀,懂得概念表述。

     总之:重复、强调、串讲、复述、回顾、总结、考试、语感口诀都是帮助学员记得住的良方。

     四、做得到

     这也是效果得到保障的最大难点了,如何让学员做到老师所讲的内容呢?首先自然那是建立在“讲清楚、请明白、记得住”的基础上;其次要给到学员正确的示范,举例说明:当老师要求学员做到字正腔圆、吐字归音、说普通话时,自己确实一口地道的方言,如何能正向影响到他人呢?这就好比国民党部队军官总是拿着枪说“兄弟们,给我冲”,自己却躲在最后面,而共产党部队的军官则说“兄弟们,跟我一起冲”,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培训师先做到课程中的自我规范,才能规范他人。培训师示范到位了,再请学员来演练,直至掌握某项技能为止。

      总之:给予学员示范、演练、肯定、赞美、建议、指正是确保“做得到”的根本。

   综上所述,一次培训是效果确立,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来看待,从培训师自身角度而言,“讲清楚、听明白、记得住、做得到”则是衡量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愿你我能恪尽职守、严格自律,共同为高品质培训而努力。卓越是方向,成就在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