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会忽视的5个管理学常识

 看看宝贝你好 2020-04-08

说到管理学,一般第一反应会想到德鲁克,也有些人会想到工商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或者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但凡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学,并且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专业课里面一定有一门课是跟《管理学》相关的。毕业以后,很多人忘记了管理的四大职能、三大角色和三个技能,有的人走上了管理岗位,有的人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也有的人误入了歧途。有些人可能会说,非管理者了解管理学常识又有什么用呢?我们每天都在跟管理学打交道,对于那些计划成为管理者的人,理解管理学构成了建立管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对于那些不认为自己会成为管理的人,他们仍然可能与管理者一起工作。我们大可不必认为管理者才能从管理学课程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对于生活中的个体来说,大家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可能觉得没必要再学习管理学,即便如此,我们然仍会忽视一些生活中的管理学常识。人的认知总会存在一些盲点,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意识不到。

下面跟大家分享下人们可能存在的一些管理学认知误区。


误区一:时间是可以节省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人们常认为时间可以节省,但节省时间不意味着时间可以被存储。时间是一种资源,但是时间资源恰恰跟其他有形资源不同,因为时间不可存储。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古人常说“光阴一去不复返”。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时间具有不可替代性,错过了这一秒就错过了,没办法补偿。人们常纠结于各种情绪,不想着怎样把握当下,过于执念小情绪。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但每一天都会错过。妄图通过“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来麻痹自己,最终跌至人生谷底。 管理学教会我们要做好时间管理,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需要做,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并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来合理安排时间。这种优先级的安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一些工作,让个人生活和工作更加有效率和有成效。


误区二:员工工资高了、工作环境好了、福利待遇好了,生产效率和忠诚度就高了。

很多企业老板认为员工离职的原因是工资不够高,工作条件不具有吸引力。工资、环境、福利是判断企业好坏的标准之一,但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永远靠这些手段来稳定员工队伍。员工在一家企业上班,除了获取物质利益以外,是否能获得精神层面的褒奖也是决定取舍的关键因素。精神层面的因素,更多的是跟老板、同事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里面员工待遇够好了吧,但一样很多人效率低下;一些富家子弟去企业上班并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找事做,从人与人交流中寻找存在感。如果一个企业只关注物质利益,不关注员工关怀,不关注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那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最终会影响工作目标和财务绩效。经济下行时期,“控成本”成为主基调,但不要忘了,留住员工的手段多种多样,如何发挥领导的激励和指引作用,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很多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误区三:我现在还不是领导,所以管理跟自己不相关。

传统的管理者是指导别人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现代的管理者不仅仅要能指挥,更侧重于要完成目标。指挥得再好,不能完成目标,都只是竹篮子打水。普通员工往往只能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人的工作、公司的好坏都跟自己无关。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毕其一生最多也就只能当个普通员工,上升的空间狭窄。优秀的员工,时时刻刻都在学习管理,不仅管理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同时管理自己。那些认为只有领导头衔的人才有管理职能的观点是错误的。随着工作任务或项目变化,我们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即使不具有管理者的头衔,我们也必须协调和监管别人的工作。作为普通员工,学好了管理学,并且将管理的实践运用到工作当中,不仅可以为自己以后走上管理岗位打好基础,也可以更好的处理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行为了如指掌,做到知己知彼。


误区四:“明茨伯格”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线性的。

今天,我们更多使用明茨伯格管理的四种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时间方面来看,这四种职能确实具有先后顺序,但实际运用过程却并非如此。我们可以运用持续行动的一些理念来对应明茨伯格的四个职能。计划对应的是“立Flag”,我们每个新年伊始都要给自己定计划,除了年度计划之外,我们还会定月度、日度计划。组织职能决定了我们需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谁来做的问题,这个职能对应的是社群里的“持续行动”,不是说在某个时间点去组织就可以了,组织活动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要持续发挥组织的作用。领导职能就是要做好“自我管理”,正确处理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持续行动中,我们不断克服困难,克服负面情绪的压抑领导好别人之前要先领导好自己。控制职能即是“复盘”,复盘的时间并不是在一年的最后,而是要每日复盘、每周、每月……复盘的颗粒度越小,起到的作用越大。四种职能看似是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同时又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了,实际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


误区五:那些能走上高层管理者的人,都是因为某种人脉关系才上位的。人脉关系对个人成长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而且以后越来越不会成为关键性作用。平台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不同平台上所能获取的信息和资源是不对等的。利用好平台资源,处理好人际关系,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也不一定能成为最高层的管理者。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高层管理者除了要具备人际关系、技术两大技能外,概念技能才是最为关键的。所谓概念技能,我的理解就是认知能力,能否将复杂的问题抽象化的一种能力,即企业里领导经常说的格局。有格局的人才能控场,才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不同管理层级需要不同技能,所需要的各个技能的占比也不同。大体上,人际关系技能占三分之一,剩下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直接决定管理层级的高低。高层管理者往往需要更多的概念技能,管理者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理解系统中各子单元之间的关系,设想组织如何适应更广阔的环境。基层管理者往往更需要技术技能,可以熟练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特定领域的知识与技术。那些厉害的人,能走上高层管理岗位的领导,很多时候都不是大家认为的通过关系上位,其自身一定也具有某些特质,特别是概念技能方面由于其他一些人,这才是成功者的关键。上面的误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有些人可能意识到但却不知道怎么去做。今天开始读《管理学》了,不管我们处于人生中的哪个阶段,希望我们都能从专著中吸取精华和教训,不断提升自我,找准定位,强化自我管理,实现人生价值。

人人都会忽视的5个管理学常识
内容来自懂车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