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严重的冠脉狭窄也同样易发心肌梗死

 吴翠平书馆 2020-04-08






通常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斑块发生破裂形成继发血栓使冠脉完全闭塞所致。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冠脉管腔狭窄越严重越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负荷虽然有关系,但是并不是非常直接的正比关系,是否发生心肌梗死和斑块的性质密切相关。此前的一些观点认为,轻度或中度狭窄病变比解剖上及功能上严重的病变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这是为什么呢?

1


不稳定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

不稳定斑块是指有脱落倾向或由于纤维帽较薄不稳定而引发斑块破裂的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的特点是具有较大的脂质核心,斑块不规则、多偏心分布,很薄的纤维帽。不稳定斑块的这些特点意味着其易破裂,而而斑块一旦破裂,立马就会在破溃处形成血栓(血凝块),骤然形成的血栓可致血管显著狭窄或完全闭塞,因而引起严重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可以说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见原因。此前的一些研究也认为狭窄程度较轻但有薄纤维帽的斑块比狭窄较重的斑块不良事件风险更大,更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2


血管斑块正性重构

粥样硬化性斑块破裂长期被认为是导致轻中度冠脉狭窄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然而血管造影技术只能发现腔内病变的斑块。实际上,长在动脉内膜中的斑块既可凸向管腔内,也可在血流的推挤下向血管壁内或血管外膜的方向生长,而富含脂质的软斑块(巨大的脂质池和薄纤维帽)更易发生后一种情况。因此,有的斑块虽然很大,却由于以向管腔外的方向增长为主,因而对管腔侵占少,此种情况称为血管的“正性重构”。内皮功能不良及斑块不稳定,可诱发斑块破裂,继而导致短暂的局部血栓形成以及自发的纤溶,最后引起冠状动脉远端血栓栓塞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总的来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破裂堵塞冠脉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心内科医生应侧重于稳定斑块,减少斑块破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良华. 管腔狭窄程度与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

2. 高立建.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

转自:临床心电图医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