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头桂枝汤

 神秘的侠客d83f 2020-04-08

【方歌】 温中乌头桂枝汤,寒积腹痛此方良,

    表虚里寒均能治,方组用量记心上。

【组成】乌头五枚(10g或15g) 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大枣十二枚[按:仲景方中乌头无用量,本书引用剂量源于《医心方》。]

【解读方药】

1.诠释用药要点 方中乌头逐寒止痛;桂枝辛温通阳;芍药缓急止痛;生姜辛温调理脾胃;大枣、甘草,益气补中。

2.剖析方药配伍 乌头与桂枝,属于相使配伍,辛散温通,逐寒止痛;乌头与芍药,属于相反相畏配伍,相反者,乌头温热逐寒,芍药酸寒补血,相畏者,芍药制约乌头温热耗阴;乌头与生姜,属于相使相畏配伍,相使者,增强散寒止痛,相畏者,生姜制约乌头之毒性;乌头与大枣、甘草,属于相使配伍,温阳逐寒,缓急止痛;桂枝与生姜,属于相须配伍,辛温散寒止痛;桂枝与芍药,属于相反相畏配伍,相反者,桂枝发散,芍药收敛,相畏者,芍药制约桂枝发汗伤津,桂枝制约芍药收敛助邪。

3.权衡用量比例 乌头与桂枝为5∶3,提示逐寒与通经间的用量关系,以治寒郁经脉;乌头与芍药为5∶3,提示逐寒与补血缓急间的用量关系,以治急痛;乌头与生姜为5∶3,提示逐寒与辛温宣散间的用量关系,以治阴寒;乌头与大枣、甘草为5∶3∶3,提示逐寒与益气缓急间的用量关系,以治虚痛。

【经典导读】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第十19)

【应用指征】

本方以解肌发表,逐寒止痛为主,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脾胃寒痛证相兼,或脾胃虚寒痛证,常见症状有:腹中痛,手足不仁,手足逆冷,身疼痛。

【运用须知】

关注方药煎煮、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即“上一味(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上五味(桂枝汤),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方证辨病】

1.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肌肉风湿等,辨证要点为疼痛,汗出,因寒及劳累加重,舌质淡,苔白。

2.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肠胃痉挛,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辨证要点为脘腹冷痛,汗出,因寒及劳累加重,舌质淡,苔白。

3.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辨证要点为咳喘,汗出,痰多色白,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

【医案助读】

解某,女,39岁,郑州人。有多年肌肉风湿病史,近因肌肉重着疼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四肢肌肉酸楚重着疼痛,汗出,恶风,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浮弱。辨为营卫寒湿郁滞证,治当温阳散寒,除湿通脉,给予乌头桂枝汤与麻黄加术汤合方加味,生川乌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麻黄10g,白术12g,杏仁12g,川芎15g,羌活10g,炙甘草6g。6剂,每天1剂,水煎服,每日分3服。二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酸楚重着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疼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未再出现明显不适,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点评】根据四肢肌肉酸楚重着辨为湿,再根据苔白略腻辨为湿,因汗出、脉浮弱辨为寒夹虚,以此辨为营卫寒湿郁滞证。方以乌头桂枝汤温阳逐寒,调和营卫;以麻黄加术汤散寒除湿,益气止痛,加羌活散寒除湿,通脉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