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役时刻,铂金首秀丨6-24-06 Solitaire铂金版支架取栓 后循环一次三级再通

 神介小医生 2020-04-09

在这场艰难的战“疫”中,无论医护人员身在何方,都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一誓言,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本期,即分享一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高连波教授团队,坚守岗位、为患者所想,采用6-24-06 Solitaire铂金版支架为一名高龄患者成功开通了基底动脉,这也是国内首例Solitaire铂金版支架开通后循环的病例。


Solitaire铂金版支架 

后循环一次三级再通


患者信息


刘XX,F,82 y/o。

主诉:突发意识不清3小时。

一般查体:BP 177/108mmHg(双侧对称),心律绝对不齐。

神经系统查体:昏迷,压眶可见痛苦表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应灵敏。双侧Babinski征(+)。NIHSS评分 35分。

既往:无明确相关病史。

图1:术前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征象

图2:术前头颅MRI

图3:术前MRA提示基底动脉尖显影不良,左侧大脑后动脉为胚胎型

诊治策略与手术方案制定


治疗计划: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理由:

  1. 患者处于静脉溶栓时间窗内;

  2. 存在大血管闭塞,多模影像和临床症状存在明显不匹配,存在大量可挽救缺血半暗带。

材料选择

1) 6F导引导管及8F导引导管; 

2) 0.035’’泥鳅导丝和0.014’’PT微导丝;

3) Rebar 18微导管;

4) Solitaire铂金版支架6-24-06。

图4:造影提示右侧椎动脉未显影,左侧椎动脉起始部迂曲;基底动脉尖闭塞,可见少许前向血流

后循环支架取栓手术流程

◆首选6F导引导管送入左侧椎动脉,但无法进入。选择采用悬吊技术(即8F导引导管置于锁骨下动脉近椎动脉开口处,长泥鳅导丝送至锁骨下动脉远端,微导丝配合微导管进入椎动脉);

图5:悬吊技术示意图

◆0.014’’PT微导丝配合Rebar 18微导管送入右侧大脑后动脉,血管严重迂曲,反复调整微导管与微导丝方向顺利前行;

◆在支架输送接近目标血栓位置时,通过支架体多组显影点可直观且清晰地指示支架工作段;

◆DSA确认支架释放部位,在精准定位支架完全覆盖血栓后,随着微导管的回撤,术中透视观察到支架体的每组铂金点随之展开,提示支架完全释放进行多层嵌栓;

◆DSA确认支架释放,血流较前改善,血栓有效嵌合;

图6:Solitaire铂金版支架全程显影,精准定位

◆等待8分钟后,撤出长泥鳅导丝,将8F导引导管送至椎动脉口部, 负压并慢慢回撤Solitaire铂金版支架进入8F导引导管, 支架回撤至体外可见大负荷量血栓在支架内;

◆复查DSA显示基底动脉再通良好,血流通畅TICI3级。

视频1:Solitaire铂金版支架撤回,可见6*24mm型号显影标记点多而清晰,可全程追踪支架走行

图7:支架取栓一把三级再通

图8:术后复查头颅CT



一线首选支架取栓,改善后循环预后


本次是Solitaire铂金版支架上市后,首次用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根据神经介入学会(Society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的标准与指南,后循环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的20%,其中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pc-ELVO)较为罕见,仅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且患者预后明显较前循环差。急诊机械取栓可最大化pc-ELVO患者的良好预后(AHA IIa, B-NR),给这些患者提供一线生机,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点。新一代Solitaire铂金版支架为临床开通后循环患者提供更前沿的治疗选择,提升一次三级再通的比率,显著改善后循环预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以高连波主任为首的神经内科团队,在常规导引导管无法通过迂曲的椎动脉的情况下,巧妙利用悬吊技术,成功将Rebar 18微导管送入右侧大脑后动脉,从而引入Solitaire铂金版支架,顺利完成大负荷量的血栓抓取,实现一把三级再通。本次病例选择了6-24-06型号的Solitaire铂金版支架,术者分享原因如下:

A. 后循环取栓,通常中间导管无法上行太高,此时选择6mm直径的Solitaire铂金支架,其卷曲程度更高,抓捕力更强,血栓不易脱落;

图9:Solitaire铂金版支架6mm与4mm直径比较,适应血管范围更广

B. Solitaire铂金版支架的显影标记点,尤其6-24-06型号能提供更多显影点,更好地定位抓捕血栓的位置;

图10:Solitaire铂金版6-24-06型号相对的4-20-10或6-20-10型号,工作长度更长,且具有更多铂金显影标记点(多达12个)

C. 综合后循环取栓,6mm支架抓捕能力更强,更长的工作长度24mm以及更多的显影点,这三个优势,实现后循环的一次三级再通。

术者对本次Solitaire铂金版支架首秀后循环,操作体会:

1. Solitaire铂金版支架推送顺畅,释放和回撤更简单。

2.支架体有效工作段的12个铂金显影标记点,术中透视下清晰直观,能够全程有效跟踪输送过程。

3.Solitaire 铂金版支架展开充分,能够精准定位血栓,并有效嵌合血栓。

4.取栓过程中,能够随时准确地观测到Solitaire 铂金版支架实时位置。

5.对于大负荷量血栓,Solitaire铂金版支架抓捕有力,不易脱落。

术者:高连波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职务:神经内科主任,教研室主任,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专业特长:脑血管病基础及临床研究;神经重症急诊急救;神经血管内介入治疗。
开展辽宁省首例急性脑梗死及rt-PA静脉溶栓术,超选择动脉溶栓技术、机械取栓术,而颅内、颅外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每年完成手术例数250-300例。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及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横向)课题2项。参与制定中国脑血管疾病相关指南与共识5部。
学术任职:中国卒中学会理事、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辽宁省神经病学分会常委、沈阳市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癫痫学会常委、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术者:高永亮 主治医师、讲师。专业特长: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疾病临床、教学、基础研究工作,擅长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重症脑血管疾病急诊急救与预防。
参与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2000余例,现独立完成颅内外血管支架植入术1500余例及急诊脑血管介入治疗(支架取栓、动脉溶栓)300余例,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教研室是辽宁省高等教育学校重点学科,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辽宁省神经科医生进修基地,中国医科大学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中国卒中学会理事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管理与控制委员会常委单位和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单位等,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神经病学专业学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室在学科带头人高连波教授领导下,全面开展脑血管病、癫痫、颅内感染、周围神经与肌肉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脊髓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等多项神经科疾病诊疗,尤以脑血管病为专业重点,神经介入为诊疗特色脑卒中高级救治中心承载着辽沈地区广大重症卒中患者急诊急救及预防治疗工作;2008年率先在辽宁省内创建脑血管病救治中心,全面开展缺血性卒中的规范化诊疗和血管内治疗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动、静脉溶栓、急性期血管内支架取栓、颅内、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技术领域达国内领先水平。
神经内科目前编制床位154张,下设神经急诊、神经门诊、脑血管病门诊、脑血管病专病、神经特病、著名专家门诊及神经功能检查科,拥有4个重症监护室、4个神经内科病房,平均年门急诊量4万人,收治病患 4千人,介入病例数250-300例,溶栓病例50-100例。科室具有完善的梯队人才建设,在职医师49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名,硕士生导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36人,博士后1人。多年来承担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等专业的神经病学理论及实习授课任务。分别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分中心课题,国家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各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研究经费总额达200余万元,已发表SCI收录文章20余篇,国家级核心期刊文章百余篇。

参考文献

1. J.M. Baek, W. Yoon, S. K. Kim, et al. 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outcome of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ith Solitaire stent within 8 hours of stroke onset. J Neurointerv Surg. 2013 May 04.

2. Yasha Kayan, Philip M. Meyes, Charles J. Prestigiacomo, et al. Current endovascular strategies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 report of the Society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committee. J NeuroIntervent Surg 2019; 0: 1-8.

3. Xu Tong, Xiaoling Liao, Yuesong Pan, et al.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s mor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 Data from the Thrombo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 (TIMS-China). Medicine (2016) 95:24.

4. Writing Group for the BASILAR Group, Zi W, Qiu Z, Wu D, et al. Assessment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via a nationwide prospective registry. JAMA Neurol. 2020. 


特别说明:本文内容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作科普用途,非美敦力公司推广产品。涉及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相关的,请务必前往专科医院就诊,寻求专业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