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管理本质上是认知管理Ⅱ——如何管理消极情绪和垃圾情绪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4-17

情绪管理本质上是认知管理Ⅱ——如何管理消极情绪和垃圾情绪

所谓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不少人在分析自己的心理能量时,往往会给出一些心理分析式的答案,比如自己其实一直在满足童年的缺憾,想要达到父亲的标准,或者是因为贫穷留下的阴影……

这种所谓的『 分析 』,在笔者看来,其实更像是某种『 文学创作 』,依靠直觉式的思维,发现人生当中的矛盾和讽刺之处,追溯到遥远的童年,从中梳理出一条成长的轨迹——很有美感,也有一定的思想乐趣。

也许,这也是这个思维的吸引力所在,也是很多人乐此不疲的套用,并且每次听到别人以这样的思路讲起自己的经历,剖析自我的时候,湿润了眼眶。

但是,这并不能给予这个方法任何的逻辑支撑,稍微细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心理底层都是这样的自卑和消极情绪,哪里会走得这么远?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人其实更可能在半路就绝望的放弃,或者自寻短见了。

所以,真正的『 动力 』所在,其实并不是这些伤痛和遗憾本身,而是从中突破而获得的那些力量,就像武侠小说里落下山谷被人抓去做活体实验,从而练就百毒不侵之体,你要感谢和怀念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那个虐待者和那些苦楚的记忆。

但是,如果简单的将这种转变理解从消极走向积极的性质转变,不过是陷入了另一种误区。我们的思维和认知,并不是在这样机械的二元转化中运作的。

可能是由于接受了太多的『 伟光正 』的教育,又缺乏反思,很多人的思维里,都有一种『 圣母情节 』,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总会预设某个伟大、光明、正确的形象或者元素。殊不知,世界,其实是处在一片混沌和灰色当中的。

就拿饮食这件最日常的小事来说,我们人,每天为了满足自己的食物需要,直接或者间接杀死了多少生物?吃了多少动物的尸体?吃了多少植物的繁殖器官?(很多果实其实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仔细想来,其实这事儿挺恶心的,但人不过也是一种生命,生命的“恶”,是无处无时不在的;不过,这也是我们维持自己的生命的必须,生而为人,是无法从我们的存在本身抽离的——这就是笔者所说的『 灰色 』所在,善与恶,好与坏,很多时候是无法泾渭分明的。

而人的心理要素,其实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你在路边帮助了一个人,也许是你真心的无私帮助他,不过或许也是因为旁边经过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异性,你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形象,或者是你最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希望这能给自己带来好运……这些元素,都是可能的,可能只有其中之一,也可能都在发挥作用。

但不少人在『 分析 』自己的心理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由于缺乏审慎,意识不到世界的混沌和因果的复杂性,又急于寻找所谓的本质原因;他们最终选取的解释,往往是和当时的环境,以及最近发生的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非常相关的。

某次回家,和父母的谈起自己的童年,由此回味了好几日;或者是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在网络上四处搜索心态转变方案,看到了一些浅薄的分析……

这个时候,我们很可能就会把自己的所有思想,以及整个人生,都归因在这些简单的元素上,却全然忘记了自己在真正的行事的过程中复杂的心理。

很多时候,你的所谓正面负面,不过都是事后诸葛亮,怎样归因,并不是基于你的认识,而是被你面对这件事的情绪所主导的。

没错,也许短时间内这种认知能够带给你一定的动力,但不过是饮鸩止渴,就像靠大量激素保持状态的运动员或习武者一样,迟早会暴毙。

当你能够正确的看待所谓的消极情绪,这就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你的思维已经脱离了简单的二分思维,这,是认知转变的最重要的一步。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有的时候,我们确实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自己某种可能并不是那么『 健康 』的情绪(我们就称它为『 暗能量 』吧),虽然它也许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但是它却像一个小恶魔一样,时时都在提醒我们:嘿!你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真诚和善良。

这时,我们其实可以顺其道而为,把这些情绪利用起来。正如前文所讲的,生命本身就是“恶”,我们的心理中,其实混杂着各种颜色与性质的想法,既然生来即使如此,为什么不它运用起来,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被它带偏呢?

比如,你的对优秀的人的嫉妒,对不公的愤怒,对小人的鄙视……难道不是最应该让你斗志昂扬的东西吗?想想中学时期点灯熬油,工作后拼死拼活,难道没有这些情绪的影子?

只要它们能够帮助你动起来,你一没有伤害别人,二没有毒害自己,利用一下这些情绪,有什么大不了?

这些『 暗能量 』和那些真正引导我们的向上的能量的关系,就像羊群和领头羊,汽车引擎和方向盘的关系,只要方向是对的,如果你装了一个动力十分强劲的,看似有点“黑暗”的引擎,用“小恶魔”来发电,又有什么关系呢。

管理所谓的『 消极情绪 』,不要把它看做万恶之源,要承认这是我们作为人的一部分,并且,积极的去引导,去利用它。

怎样化解垃圾情绪

虽然情绪不应该有积极消极之分,但确实有些不好的情绪,是无法利用起来,只会扰乱我们的思维与认知的『 垃圾情绪 』,比如因为伴侣经常性的缺席而火冒三丈,或者在公开场合习惯性的紧张情绪,又或者在工作中对那些无意义的形式主义过度反应,严重影响自己的状态……

对待这些情绪,相信不少人都尝试过这样一些解决方案:

一是『 抑制 』,尝试不要去想这些不好的东西,但是没有人能“不去想那只大象”(如果我现在告诉你,“请你不要想象一只大象”,那你脑海里只会出现一只大象),越是压抑一个念头,你其实越在提醒自己它的存在,这种方法往往会走向失败。

二是『 代替 』,既然直接抛弃行不通,那就是想办法替换掉,总是逼迫自己去“积极思考”,每当自己出现一个不好的念头,就马上尝试给自己构建一个完全相反的“积极”说法,以此自我说服。

但最后往往会发现这连自我欺骗都算不上,因为自己根本不会相信那些想法,认知改造不是拆装一个零件,这种方法,也行不通。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开始求助于各种畅销书了,最终,往往会发现第三种方法,那就是尝试『 重新编写自己的故事 』,我们的这些垃圾情绪,都是由一个一个错误的认知和对某件事错误的解读方式层累的形成的,所以,我们就尝试深挖一个垃圾情绪产生的所有元素,从记忆里把这些东西找出来,洗洗晒晒,拍打拍打,重新塑形,希望改善自己的情况。

但最后发现,其实这个方法本质上还是一种『 替代 』策略,很多思想,是不能被这样简单的替代掉的。

以上三种方法,便是路斯·哈里斯在《幸福的陷阱》这本书中大力批驳的『 控制策略 』,总是想要去“驯化”情绪,总觉得我们应该有能力改造自己的情绪认识体系,从此遇万事波澜不惊,活得轻松自在。

但正如笔者在第一小节提到的一样,生而为人,这哪里是可能的呢?

正确的做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哈里斯所推荐的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简称ACT),这个方法的核心在于,每当发现自己被某种垃圾情绪控制的时候,便停下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个情绪是什么。

比如,因为多次在某件事上的挫败,你可能会陷入一种极度灰败,极度自我否定的情绪当中,这个时候,不妨先静下来,先把自己这些想法条分缕析的列出来

它们可能包括『 我觉得我在这件事上没有天分 』,『 这个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饱和度很高了,我的机会太少了 』,『 努力了这么久,也没有人注意到我,也许这就是命吧 』……你想的任何自认为靠谱甚至不靠谱的东西,都可以整理出来。

然后,再一次去认识这些想法,在每一次你想到这个想法的时候,在前面加上一句『 我有一个想法 』,比如:“我有一个想法,我可能在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天分”,又比如:“我有一个想法,这个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饱和度很高了,我的机会太少了”……

敏锐的读者在这个时候肯定已经顿悟了这个方法的精髓所在了,所谓接纳承诺疗法,就是要正视自己的所有想法,并且,最重要的一点,要让自己明白:这,只是『 “我”的一个想法 』而已。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便可以清晰的意识到,这些所谓的『 认知 』,不过是大脑中飘过的文字,仅此而已——那些曾经被我们当做现实的想法,再次回到其本来面目:想法本身。

对于那些没有办法通过这个简单的过程完成对自己的『 认知 』的解构的人,哈里斯还提供的其他的方法:你可以一边这样思考,一边哼唱某首曲子的旋律,把这些文字唱出来;也可以幻想一个动画人物或者影视剧当中的人物代替你说话,或者对你说你想对自己说的这些话……

此外,笔者也推荐用写作的方式来认知这些想法,在一次实验中,通过对患有一定心理创伤的人群四到六个月的持续调查表明,写日记能够较好的帮助他们和那些痛苦的记忆共处,而不是去抗拒或者被折磨(Pennebaker,1990)。

有的人可能认为这个方法很扯淡,这样就能消除那些垃圾情绪了?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证明你还是没有明白这个方法的本质,接纳承诺疗法是要帮助我们意识到这些想法只是想法,并且,不再与之对抗,而是与之共存,它更不是把这些东西消除,因为我们是永远没办法消除它的。

其实,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这些所谓的『 垃圾情绪 』,我们还可以给它另一个称谓,那就是『 忧患意识 』,所谓“未雨绸缪”表现出来,不就是看起来不必要的焦虑和过度的准备工作吗?

所以,这些想法,没办法消除,也不应该被消除;但是,如果被这些想法完全左右,却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这就是我们需要接纳承诺疗法的原因所在。

允许自己为人吧,去主动感受,接纳那些不好的想法,这些垃圾情绪会持续的存在,持续的扰乱你的思维,持续的坏事;

但是,因为你的接纳,因为你的心态的转变,它们对你的影响将逐步减少,你不再被它扰得心烦意乱,即使偶尔犯错,你也能很好的处理,而不是花过多时间去自我分析,去自责,因为你知道:这就是人的本质。

认知是一块儿棉花糖

读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所谓的『 情绪管理本质是认知管理 』说的是什么,不管是处理消极情绪还是垃圾情绪,我们都是通过改造认识,并且配合以方法去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注意到,不管是对待什么情绪,我们采取的态度都是包容,吸收,而不是什么『 硬核破解 』。

而这,才是笔者这篇文章想要阐发的核心思想:很多人认为,认知是坚船利炮,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但通过这一场特定的有关情绪管理的认识升级,也许你已经意识到,其实,认知更像一片芦苇地,一块儿棉花糖,它会柔软的包容一切的存在,理解其合理性,然后,温和的将其融化。

References:

路斯·哈里斯《幸福的陷阱》

Pennebaker, J. (1990). Opening up: The healing power of confiding in others.New York: William Morrow. (pp. 542, 5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