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炒股的人没有什么朋友?我熬夜读完了,致伟大的寂寞行者

 胜aaaaaa 2020-04-21

朋友大多因为两个基础而成为朋友

世事洞悉之后,早不再象十八、九岁那般渴望友谊,青少年阶段,鲜衣怒马,与三、五好友同行,或载舟户湖,觉得人生如此无憾。然而,逐渐发现,越长大越孤独,不仅仅是我自己,看看身边的旁人,一旦到了三十多岁,无论男女,朋友都少一大截;再看看那些年过四十的中年人,朋友更少;至于五、六十岁的人,朋友又会少一些……

究其原因,朋友大多因为两个基础而成为朋友,第一是相似的想法,第二是共同的利益。

年轻人,相似的想法多,并且都憧憬未来,假想着多认识几个朋友能在未来帮助到自己实现利益,因此乐于广交朋友,朋友自然多;而到了三十多岁、四五十岁后,发现曾以为相似的想法,其实存在着巨大分野,人与人之间真正有相似想法的,是不多的,至于共同利益,其实真能帮到的也并非很多,于是朋友自然就少了。

但尽管如此,在社会上打拼,多数的行业里,都必然需要团队合作,原因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完成一件事情,是你一个人做不完所有环节,“一个篱笆三个梆”,因为利益的捆绑,社会上多数人不得不投身于一个又一个“关系网”,使自己成为“关系网”里的一个节点,说穿了就是使自己能被别人用得上,同时也使别人能被自己用得上,因此,在社会多数行业里,无论走红道图谋当官,或是走白道在职场混,又或者走黑道博个江湖意气,都是需要朋友的,虽然,这种朋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无非利益的“纠集者”,可毕竟也算是世俗意义上的朋友。

炒股者之间,是很难有相似想法的

而炒股的人则不同,连世俗意义上的朋友往往也远少于其他行业的人。而这,本质上缘于炒股这个行业的特殊。

依然拿朋友所需要的两个基础来分析——第一是相似的想法,第二是共同的利益。

炒股者之间,是很难有相似想法的。甚至就算买了同一只股票,假设说都买了 002148 北纬通信,但买的动作一致,思想认识却往往不一致,有的是技术派,看图形买;有的是看基本面;有的做短线,有的做中线,还有的做长线……因此,哪怕买了同一只票,内心的想法也全然不同。遇到该股票走势变动时,会做出的反应也截然不同……这,还是买了相同股票的。更何况股民之间通常各自追逐着不同的股票……

这么多年来,我发觉,股民与股民,是最没必要交流思想的。也是最无法交流思想的,原因在于,炒股如同修道者走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小路上,身边只是旷野,你只能非常孤独地行走,许多经验都不是语言可以传递,必须自己慢慢在实践中才能逐渐悟道。

财不入急门,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某些高手,在某一两年突然从几十万变成几百万,或从几百万突然成长为几千万,这就是所谓的爆发,但大多数爆发者,都是经历了漫长时间积累之后,因此,看着他似乎突然发了急财,其实,那是他用漫长时间作为成本的,依然并非“急门”。

世人只注意到其进入爆发期之后赚钱的速度快,却没注意他在进入爆发期之前漫长的忍耐时期,有的可能长达十多年。这种时间的累积,不是旁人的思想沟通所能省略的的。

交易结果取决于这三个方面的技术:你认知机会的能力,你执行交易的能力,你累计财富的能力。

认知机会

你对市场行为的深刻认知就是认知机会。你对市场的深刻认知等于你发现的特征数量和特征的质量。认知机会等于期望市场下一步怎么走。要想有效地认知机会,你要学会客观地找到高概率的机会特征,我把这叫做找到不确定的概率。

要想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确定市场特征,你要学会放大观察市场波动的时间框架。这个过程有几个重要的步骤,但最重要的两个步骤是: ①制定有纪律的交易方法;②学会释放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交易体验形成的消极情绪能量。

有纪律的方法能帮助你实现自信,这样就不会像在社会中一个人行为有很多约束,你就能有效地交易。如果没有纪律性,你就会冲动行事,通常你会失控的。没有自律就没有自信,你就会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出现意外。与此同时,你在市场中会有恐惧感,你的行为是不稳定的,无法预测的,你就会非常担心自己的行为。

你认为自己对市场行为的了解胜于对自己行为的了解,这个想法是荒唐的。要想知道自己行为的本质,你必须彻底了解恐惧心理会如何影响你对环境信息的认知。

本质上,你可以明显地看出哪些可能性对你有利,哪些可能性对你不利,但恐惧会限制你对市场信息的认知。如果你总是担心市场会陷害你,你没有认真观察市场的结构和持续性,你就不会对市场行为有深刻的认识。如果你相信你能在任何市场状况下灵活应变,市场就不能左右你。要想成为成功的交易者,要想产生自信,学会灵活应变是关键。

从大的角度来说,恐惧心理让你无法正确地判断市场行为特征。如果你明白了恐惧心理是如何影响你的交易的,你就会明白恐惧心理是如何控制大众的,这样你就能预测大众面对特定信息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你刚开始交易时心态不正确,没有纪律,方法不当,那么你可能会遭受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我把心理创伤定义为容易产生恐惧感的心理状态。体验(认为环境具有威胁性)中存储的消极能量和记忆中的消极能量都能产生一样的恐惧感。

当你学会了摆脱痛苦之后,你的恐惧心理就减弱了,你就会自动地看清市场的本质。因为恐惧心理不会再让你分心了,所以你就开放了心态。你不再刻意回避痛苦了,你会用心聆听市场在说什么。摆脱恐惧心理还能让你用创造性的方法来应对新的市场行为。最终结果是,你有信心应对任何市场状况。

执行交易

你的恐惧心理会决定你的执行力。如果你的信念认为环境具有威胁性,那么这个信念会导致你产生恐惧心理。市场的威胁性在哪里?如果你有信心在任何市场状况下适当地灵活应对,那么市场就没有威胁性。在本质上,你害怕的不是市场,你害怕的是你没有能力在正确的时机毫不犹豫地做正确的事。

在你和市场的关系之中,你要学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到害怕。你要害怕的是导致你痛苦的行为。你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导致产生了意外的结果,这个结果给你带来了痛苦。在市场环境中,你是自由的,只要你愿意,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是你无意中做的事,市场都不会影响你。

恐惧心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明显的,恐惧心理会让一个人手足无措。因为你还没有从痛苦的体验中恢复过来,因为你还不确信自己能在任何市场状况下灵活应对,所以即使你看见了最完美的机会,你也无法适当地执行交易。如果你能执行交易,那就说明你不再害怕,不再手足无措了。

累计利润

你自我评估的程度决定了你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单笔交易或数笔交易累积利润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自我评估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关系到成功;和其他因素相比,自我评估的程度决定了你的收益如何。

良好的资金管理比技术方法更为重要

在市场中,交易体系可以分为“趋势型”与“盘整型”两套体系,其中趋势型体系依照交易次数通常准确率仅仅为30%左右,如此低的成功率同样能够在市场中长期获胜,但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管理,斯坦利·克罗就是典型的趋势交易大师和资金管理大师。

对于全面的成功来说,好的资金管理和一贯的风险控制对于好的技术或者图表方法来说更加重要。交易者控制并克服过度交易或过多持有头寸的冲动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的原则做法就是:1/3的账户资金运用于交易,1/2的账户资金用于后翼资金,剩余的资金就以带息储备资产方式持有。

无论是散户或是基金、交易大户,在操作交易的时候,最多的进场资金不可超过所有资金的30%,随时保有解套和反向交易资金是风险控制的基本重要观念。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当你运用30%的资金入场做多时,一旦行情发生反转时,这时候剩下的资金不但能够帮助你解套,还能够乘胜追击反手做空。

交易的资金管理,是交易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每个想要成功的交易者所必须逾越的门槛。许多很有投机天分的交易者的交易账户都曾出现过巨大的盈利,然而后来却大幅回吐,这是什么原因?那一定是资金管理不当,当然进场、出场技术、止损的执行以及情绪性因素等也是账面造成亏损的原因,然而最大的问题一定是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大多数人将资金管理只是定义为风险控制(止损)的概念,实际上资金管理包含“头寸管理”和“风险控制”两部分。资金管理中,头寸管理包括资金品种的组合、每笔交易资金运用的大小和加码的数量等,这些要素最终都将影响你的整个交易业绩。

简而言之,资金管理就是管理你的交易资金的技能。有人将它称为一种艺术,或者是科学,事实上它是两者的一个组合,科学在其中占领导地位。资金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失败的交易中的损失和最大化盈利的交易中的收益来累积资金。当你看到绿灯亮起,穿过马路的时候,你依然要左右看一看是否有疯狂的司机无视信号灯的信号而逆行横冲过来。不管什么时候你的交易系统给出你一个交易信号,资金管理就好比穿过马路时左右看看那样,最优秀的交易系统也需要资金管理的保护才能使你持续盈利。资金管理要点如下。

(1)确定每一个市场的最大亏损限额,譬如本金的1%-3%,准确的数目则取决于账户规模的大小。对小额账户而言,把亏损限制在资本金的1%可能没有实际可操作性。由于止损限度太紧,市场价格受到各种因素左右上下频繁波动,可能让你遭到一连串亏损。确立限额的技术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它只是帮助强化约束力,用一种客观而系统的方式来控制亏损。

(2)将每笔头寸的风险与各自交易的最小资金数额相当。把风险限制在一定比例之内,使得可承受的风险一定比例相当是一种合理策略,特别对交易来说更是如此。交易的资金是根据每一次交易来确定的,通常与市场的变异性相关联,并且间接地与各个市场的风险和利润潜力相关联。

(3)留有2/3当作储备金。交易者不应把超出资本金1/3以上的资金用于投机交易账户,当作持有头寸的资金金。而必须留有2/3当作储备,持有生息,充当缓冲层。假如账户中的资产下跌,必须寻找机会缩减头寸,以便维持所建议的1/3比例。

(4)截断你的亏损。不管何时你建立一个投机交易头寸时,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哪儿是你的退出点(止损点)。经验的交易者,他们坐在联网的监视器前,心里都有一个约束点,在看到价格达到平安退出点时马上平仓。他们也许并不想真的给场内下达止损指令,特别当他们持有大量头寸的时候,是由于这可能会是一块磁铁,吸引场内交易者的注意去撞击这一止损价格。这里的关键就在于约束,不下达止损订单不必被用作过度滞留于市场的借口,也不必被用作耽误在止损点清盘的借口。

假如建立的头寸从一开始就与你所期望的运动相反,下达正确的止损订单,能够让你在合理的亏损范围之内退场。

然而假如市场开始向着有利于你的方向运动,就会给你的账户交易带来账面利润,你又应该怎样对待止损保护呢?你自然想使用某种策略来推进止损价格,在市场出现逆转的情况下,不至于账面上可观的利润转化成为巨额的亏损。这里的格言则是:“不要使可观利润变成亏损。

很多人认为自己在股市,交易的是机会、是价格的波动、是行情的变化。

这些都是没错,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我们实际上交易的是我们自己认为的机会、我们预期的价格波动、我们预测的行情走向。

说到底,我们交易的是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个想法和市场的表现吻合度高,则能赚到钱,反之则要亏钱。

无论你在市场中遭遇了什么挫折,都不是它的错。不是任何造市者或者专业人士的错。更不是什么神秘的幕后操纵者或者邪恶的空头。

永远都是你的错。你做出的决定,并且加以实施。你自己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请担负起完全的百分之百的责任,做回你自己。

不要抱怨或者解释。责任感能带来控制能力。对自己掌握完全的控制力,交易正是一种自我控制的绝对考验。

刚开始,你可能觉得冷酷而不自在,觉得自己孤独地生活在堡垒里。最后,当你取得优势,体会站在最顶峰的感觉,所有这些就都有了回报。

完全操控自己的行为,绝对自我控制,这就是一切努力所追求的报偿。

交易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并非“非黑即白”,每笔交易盈利的行情环境是不一样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表面上吸取的教训可能不是真实、核心或本质的东西。

每次都认为,只要我改进了,把这个毛病改掉了,我就能实现盈利了。你能知道,他的盈利是他的能力好,还是他赶上好时光?

不仅是你,就是他自己都弄不清楚,但是往往人容易把成功归结到自己的能力,把失败归结到其他的因素。

市场是诱惑最多的地狱。没有智慧的聪明,永远走不出迷宫。交易的经验会改变你对于不同状况的反应。

你会由情绪化的反应变成更有原则,日后面对高度压力的环境时,将不再恐慌。

伟大是熬出来的,《野蛮生长》里说过,决定伟大的有两个最根本的力量,时间就是其中之一,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事情或人的价值,决定着能否成为伟大。

心态轻松,注定其操作手法会常小亏,但时不时来一次大赚的特点,常常小亏但无碍资金回撤,大赢却能让资金呈复利式地暴涨。

执行力的最重要的表现,第一是速度,快速行动,它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迅速源自能力,简洁来自渊博。

市场充满了矛盾,矛盾构成了市场价格的涨跌,对市场的认知,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只有市场永远是对的。

不要破坏你的原则──你花费很大的心思去养成,切记始终如一,要多从亏损的交易中学习赢的方法,而不是从获利的交易中学习。

在交易之内,不能有丝毫的想法;而在交易之外,却要学会积极的思考交易,进而领悟人生,再由人生引导交易。

最后,投资需要严格执行止损,这是在交易市场生存的第一要领,同时也是一条铁的纪律。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一纪律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自身实力的保存。

人生在世,身无长物,身处底层,阶级限制,我想,能改变我命运的,只有资本市场,离钱最近的地方。

最大的资本市场,无非楼市,股市。

90后,房地产牛市注定赶不上了,索性股市还能积累,或许能有所成。

至今,算是柳暗花明。

前面几年基本瞎摸,各种书,各种理论,各种技术,逃不掉追高,吃亏,被割的命。

前面几年,累计亏了小几万。基本上股市所有的理论,都用资金和时间证伪了一遍。

最后发现,所剩的东西,只有孤独。

我用资本,阶层,剥削,生产力来解释这个世界,他用努力,勤奋,梦想,初心来解释这个世界。

我把我的观点解释给他听,他阅历不够,观点只会让他痛苦,无所适从,带来争吵,于是更孤独。

饱经孤独后,终于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修正了自己的交易系统,交易系统花了3年,加上瞎摸索的5年,8年没了,幸而交易系统行之有效,这两年愈发游刃有余。

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国家在干什么,企业想搞什么,散户,基金的心态,情绪,我知道自己的钱不是因为运气赚的,大盘点位越来越低,账户数字越来越高。还能清楚的知道,牛市到来的时候我该怎么做。

只有越来越深的孤独伴随着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