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期)医案 | 经方魅力之侯氏黑散

 竹曳悠然 2020-04-21

医案整理:《从方剂到临床》团队

图文编辑:韦曲星

首诊

基本信息

石某      女      49

2017-10-24  

主诉

 头晕头痛伴肢体麻木振颤数年。

现病史

调理体质,患者当前以头痛头晕、肢麻、肢体不自主颤动为苦,寐差。形寒畏冷,肢末不温,易发咽痛,口腔溃疡,脱发。既往甲亢病史,服用碘131治疗后转为甲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

①侯氏黑散

②建议查头部MRI。

方    药

菊花30  黄芩10  当归10  川芎10

人参10  白术10  炙甘草6  桔梗8 防风8

干姜6  细辛3 煅牡蛎15(包)天花粉20

7剂

二诊

服上方,诸症皆减,头晕头痛已不明显,颤抖已除,口疮疼痛已除。仍形寒畏冷易感,不欲呕,大便溏稀,日行2-3次。

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方    药

菊花30g   黄芩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煅牡蛎(包)15g  党参15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桂枝10g   细辛3g  干姜6g  

炙甘草10g  防风6g  桔梗6g  大枣5粒

7

一笑堂主人按

侯氏黑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主治症候描述甚为简单,后学者颇难理解。余每读该条文,要么“囫囵吞枣”,要么“视而不见”跳过此段!读仲景书,用仲景方,竟然不能得其方药主治背后之机理,心中难免有些遗憾!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 穷三分 桂枝三分

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眼,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2015年初结识吴雄志先生,遂就此方证治机理求教于吴兄,其从伏邪立论,从经典入手,结合临床,深入浅出将该方的机理娓娓道来。

从此,余在临床遵其所言,几经摸索,愚者千虑,终有所得。遂将该方广泛用于治疗肝病、头痛、头晕、荨麻疹、肿瘤术后综合征等病证而频频获效。

将吴雄志先生对该方的理解概述如下:

本方乃体质虚寒(太阴、少阴),少阳郁热(伏邪)外发之证。

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伏邪外发出少阳,故见“大风”之症候,肝胆主风,风性上扬,故头面诸窍,耳目容易为患。故本方重用菊花(四十分)清肝平肝,疏风散热,配伍黄芩形成菊花配黄芩组合  (类似柴胡、黄芩组合)以除头面之热;肝胆体阴而用阳,故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以调血(伏邪入络);牡蛎、矾石化痰散结以调津(伏邪成巢),且具有沉降之性,防少阳升发太过;方中以桔梗、防风载药上行“火郁发之”。

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太阴、少阴虚寒,故容易导致邪气内伏,故见四肢烦重(脾主四肢),心中恶寒不足(少阴之症候)之证,故本方以人参、茯苓、白术益气健脾以培土;加入干姜,即理中汤之意;加入桂枝,乃桂枝人参汤之法;加入细辛,乃麻黄附子细辛之用。故人参、白术、茯苓、干姜、桂枝、细辛诸药乃从太阴、少阴入手,扶助正气,托邪外出。

总而言之,该方从伏邪理论,很好地诠释了其证治机理。

以上是吴雄志先生的独到观点。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本人发现该方不但可以治疗伏邪温病,也可以治疗一般的内伤杂病。如果非伏邪致病,可以从体质及病证来考虑:太阴、少阴虚寒之人,见到少阳经(偏上焦)的症候就可以使用该方。

本案就是从体质及证候入手,不用再详解,想必各位皆能明白。

[用方指征]

1.少阳有热 头面为主,目赤疼痛、耳鸣,口舌生疮,咽干咽痛等。

2.脾胃虚寒 形寒畏冷,大便溏稀等。

3.动风之象 手脚抽搐,麻木等。


为中医往圣继绝学,
为岐黄医术之传承尽绵薄之力!

为中医、中西医、西医同行

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渠道。
欢迎交流分享,文章多系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