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植山谈“补土派”(二)

 吕康悠然 2020-04-22

本文刊于《中医文献杂志》2015年第1期

老:

从运气的角度来解释,别人也很容易理解医学史上著名的医学事件。刘河间搞了一个火热的病机,又在《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补了一条有关燥的论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因为燥跟火相关,所以用这样的理论来解释就非常合理了。

顾:

所以古人都是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疾病的特点来构建他的医学理论的。不能将不同时代产生的不同医学理论用同一标准来判断其是否正确。

老:

后世有些医家可能没有五运六气的系统知识,所以会不认可前人的学术理论,出现隔代争鸣的现象。

顾:

有些医家确实没有看到五运六气的影响,只是根据个人经验来强调某一治则治法,就去批评前人的东西。

老:

朱丹溪去批评《局方》,然后到了景岳又去批评丹溪……

顾:

丹溪批评《局方》,其实是批评元代的医家还在用宋代《局方》的方法来治疗时病,朱丹溪不会去批评历史上的医家,他批评的是当时的医家墨守《局方》的陈规,因为已经到阳明燥金的运气了,你还在用北宋温燥去寒湿的那套办法肯定效果不好嘛!但是我们现在写医学史的人,拿丹溪批评元代医家用《局方》的话去批评北宋医家,这就搞错了。所以懂得五运六气的人都会客观地看这个问题,像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里所说:“故此一时,彼一时,奈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人家讲得很客观,张元素讲得也很客观,包括王肯堂、陆九芝,他们都是从历史发展动态变化的角度来看问题。

刚才问到扶阳派跟补土派关系的问题,其实每个流派都重点抓住了一个方面,完全可以综合起来的。扶阳这个观点本来也是李东垣的理论基础之一,张元素、《中藏经》都重视扶阳,这也是李东垣理论产生的依据之一。现在一些扶阳派的人,不管什么病,都要用到附子、干姜,这样就变成了一种用药风格上的流派,这种流派必定是带有片面性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会形成流派?也有他们产生的理由。在清代的温病学派,主要强调温邪,以清热滋阴为主,他们从温病出发,对于临床医家用辛热药持批评态度,这就造成了一些温病派医家不敢用辛热药,临床畏附子、干姜等辛热药如虎狼。扶阳学派恰恰就是因温病学派造成不敢用辛热药的一种偏颇,而在临床上把辛热药的应用范围再重新挖掘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扶阳派是有贡献的。挖掘出来之后,就应该重新审视其理论源流。在张仲景时 代气候寒冷,重视寒邪,那个时候是重视扶阳的;北宋医家也是重视扶阳的,要把历史上这些运气特点重新发掘出来,使中医的理论不要被片面化,要尽量完整地、全面地传承,不要过分地强调一点,不要走极端。

国家扶持流派的发展,我们每个流派都有它独到的知识点,才能形成流派。如果这些知识点 没有丢掉,并且已被大家认可,为现代医学主流所包含,那么这就不应该是流派。现状是有些流派的临床特色,没有被教科书吸纳进去,是有关教科书学不到的东西,为了防止丢失,所以国家要扶持流派,使得这些知识或技艺不会失传,进而发扬光大,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流派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融入主流学术中去。

我们扶持流派传承,不要为流派而流派,硬性去制造流派,也不是说现有的流派要让它永远存在下去,最后都要汇入到主流学术中去的。当然,以后还会不断有新的流派产生,因为一个新的知识点产生的时候,不可能马上得到普遍的认可,早期往往是以一家之说,以流派的形式出现,等得到大家认可和掌握的时候,就不成为流派了。

我认为,只要这个流派的知识点是确有价值的,时间长了一定会被大家接受。扶持流派就是要叫流派的知识尽快得到普及。

老:

按您的理解,能够称为补土派的古代医家都有哪些?

顾:

首先这个提法就有点问题。李东垣不是讲什么病他都去补土,中医的理论特点,从五脏六腑的角度来说,哪个脏腑不重要!难道说光是脾胃重要,光是“土”重要吗?木、火、土、金、水都重要。只是碰到“土”出问题的时候,你就要去扶土。比如像 SARS这样的病,重点是扶“金”治肺,不能将针对 SARS产生的观点定为“补金派”。所以将李东垣的学术定性为“补土”是后人只看到了“补土”的一面,没有全面地分析研究继承他的学说。

真正领会这些流派理论的内涵,是要看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疾病提出的学术观点。比如扶阳,在临床需要的时候,可以借助扶阳派的理论和经验,充分发挥扶阳法的作用优势,但如果把扶阳变成一种教条,你不管什么病,不管什么运气条件都去扶阳,若碰到寒性病流行时还好,如果碰到吴有性时期的病,那就糟糕了!碰到余师愚时期的疫病,大剂量应用附子、干姜肯定不行,只有大剂量的石膏效果才好。1954年石家庄郭可民老中医用白虎汤治疗乙脑效果好,若用大剂量的附子效果能好吗?恐怕不行。1956年北京乙脑暴发,仍用白虎汤效果就不好了,蒲辅周据运气变化结合化湿效果就又好了。所以每个学说和每种方法都有它的适应范围,超过了这个适应范围就不适用了。

我们搞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我主张流派之间要多交流,多沟通,促进流派间的融合。对于流派传承要有一个定位目标。假如你这个流派的内容都是教科书上已经写进去的那些东西,这就没有意义了。原则上是这个流派的学术或技艺还没有被大家很好地认识,许多内容教科书中没有讲到,一般人不知道,这就有发掘和传承的价值了。发掘出来的目的是使大家了解,最后你这个流派传承要达到什么目标?一定是要让它的思想融合到主流学术思想中去,要大家了解它的价值所在,大家都了解了,掌握了,这个流派也就完成它作为流派的历史使命了。

老:

像老师您刚才讲的,如果从补土派角度切入,像对“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或者说“阴火”这种理论内涵的认识,可能业界或大多数学者都不是理解得很深刻,尤其是从运气的角度去理解李东垣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目前业界的认识还是比较局限的。

顾: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刚才已经提到了,不要误读,不要把它讲成什么病都是由脾胃产生的,李东垣看到了内伤脾胃以后,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不是讲百病都是由脾胃产生的,不能倒过来讲。

老:

我们现在的解读等于是说脾胃功能异常是百病之源,就有点片面了。

顾:

古代医家不是就有“补脾不如补肾”和“补肾不如补脾”之争嘛!补肾派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什么病都可以由肾产生,所以要补肾,这也很武断。那“心为君主之官”,什么脏器的重要性还能超过心呢?那调心是不是最重要啊!还有观点认为什么病都和情志因素有关,又可以把肝作为重点,可以提出“情志伤肝,百病由生”了。搞活血化瘀研究的人提出什么病都是络病,又什么病都可以活血化瘀了。每个人都可以强调他自己的这一点,但这不符合《内经》的整体思想,还是应该综合起来考虑问题,否则就会形成简单化的、片面的观点。

老:

老师您临床中用李东垣的这种扶土的观点又是怎样呢?

顾:

碰到土虚的情况就要用扶土,你把它作为必须掌握的重要招式之一就好,其他如扶阳、滋阴、调肝、补肾、活血化瘀等每一招都很重要,不要局限在某一招,就象十八般武艺,不需要去分哪般高哪般低,能掌握得越多越好,掌握得多,针对不同的情况就能应付裕如了。

老:

您在临床中对于扶土的病机把握和调治方面有什么心得?

顾:

李东垣碰到的疫病是伏湿和伏寒伤脾,他在这方面的经验就比其他人丰富一些,他的认识也相对深刻一点,所用的方药就相对合理、有效。尤其是他把太极、河洛里面重视阳气的思想结合进去以后,给后人很大的启示。比如升阳益气的补中益气汤已经成为千古名方,还有夏天祛暑用的清暑益气汤,清暑的传统治疗多用寒凉药的,而李东垣在清暑中引入了升阳的思想,对于脾土运化失常的病机,李东垣总结的这些理法方药还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但李东垣碰到的那种壬辰土疫,发生的概率太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老:

不是说每个壬辰年都会这样。

顾:

是的,因为大司天是寒湿,当年的司天在泉又是寒湿,再加上三年化大疫所化为土疫,三大因素重叠在一起,这种概率太低了。2012年就是壬辰年,三大因素只具备一条,所以就没有发生大的疫情。

老:

但是湿气流行的时候,可以用苓术汤。

顾:

对,苓术汤,跟李东垣的思路不是太一样,因为病也不一样。

老:

但是他的方里面也有温阳的,也有化湿运脾的,这里面也有补土的概念在里面。

顾:

李东垣的学术思想里面确实是比较重视阳气,在升降中间,他是重视升的。

老:

不一定拘泥于我们的访谈提纲,老师您看研究李东垣、研究扶土的理论还要注意些什么?

顾:

刚才讨论的是补土派的流派传承问题。假如仅仅是讲重视脾胃,重视补中益气,重视脾胃的升降枢纽,我觉得李东垣的这些思想教科书没有丢,这些知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了。如果硬要把这些已有共识的东西割裂出来变成一个流派,强调不管什么病都从脾胃入手,反而是从整体走到片面去了,并不好。

但是,五运六气是李东垣学术思想产生的基础和源头,这是许多人不了解的。那么从这个源头入手的话,对于李东垣的学说,你应用的深度和高度就不一样了。假如能从运气方面把它阐发好,临床应用好,这样定位的流派内涵中就有它的知识创新点。不是说我会用李东垣的几首代表方剂就是补土派,那太局限了。

老:

听了您的讲授,我们对东垣的理论体系思想也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可不可以去构建一个补土思想的理论体系模型,使得补土思想更加直观呢?

顾:

我觉得把李东垣扶土、升阳的这些学术思想阐述清楚,把它跟《内经》思想的源流关系,跟现代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讲清楚,实际上就是完善了我们整个中医学的理论模型,而不是自己去构建一个独立的模型。

如果我们现在每一个流派都要构建自己的理论模型的话,就会出现成百上千个模型了,中医的整体理论模式就支离破碎了。

老:

反倒是割裂了它这种理论的完整性。

非常感谢老师接受我们的访谈,谢谢老师!

(注:访谈由老膺荣采访,刘奇纪录,刘奇、老膺荣、林颖敏整理)

(修回日期:2014-11-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