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别论之二 气口独为五脏主

 感通天下 2020-04-24
    中国古哲早已明确,人体中任何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有独特的构成性质与名称,又都与整个生命体其它各部分有直接紧密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关系。特别是那些大的脏腑之间,充满着这样的重要联系。这个道理很普遍很简单却又特别重要特别复杂,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一个细胞可以培养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现代的干细胞培养技术,都充分证明了这一条真理。归结为生命全息理论。实际上,中国古哲发现的望闻切触各种方法,都是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的。中国古代许多方士,认真观察总结的相术,无论在认识疾病或者预测人生大的命运轨迹方面,创造了许多奇迹,很多都是建立在这种全息论式的认识的基础上的。
     黄帝在一论中问,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为什么能够从腕后脉搏跳动中获得五脏的健病信息呢?为什么把脉就能够断病呢?歧伯答,第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这一句点明了胃为后天之本,胃这个海中的五味,养了维持了五脏气血状态。第二,气口亦太阴也。气口这个位置,也是特别具有太阴的性质,具有太阴的性质,就是具有肺与脾一样特别能够收藏精微物质能量信息的气的位置,因此就能够反映出五脏六腑之气味的状态。使五脏六腑之气,变见于气口。第三,五气入鼻,藏于心肺。气口是手太阴肺经经气最明显经过出现的位置,当然也最明显反映了肺心吸收运输氧气的状态。
     歧伯的回答是唯物论。我们现在可以将气口看成一个人整体相对独立的部分。这一部寸关尺三部,实际上如一个站立的人体。寸部反师人体上部头与胸的状态,关部反师人体中部上腹中的肝胆脾胃的状态,尺部反映人体下部小腹中的组织器官肾与生殖系统的状态。实际上古哲也正是这样看待的。才有了气口分部主脏腑病的理论。才有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切脉实践,才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天才,创造了神乎其神的技艺。
    歧伯还特别指出,适其脉也就是切脉是很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却不能完全代替其它诊断手段。歧伯讲,凡治病必察其下 ,适其脉,观其志意 ,与其病也。这里强调了诊断疾病必须察二便消息,必须与惧的脉象信息相比较,看是不是相一致。还必须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具有了解病人自己所感受到的各种不适症状。只有这样全面诊察,才能够全面正确把握疾病健康状态。而不能有悬耀切脉神技而忽视其它诊断方法,犯片面性的错误。最后,歧伯还讲了三不: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那些消极宿命信鬼神的人,会丧失享受健康驱除疾病的机会与好处。那些厌恶针灸各种治疗手段的人,不能享受医疗的帮助和好处,那些讳疾忌医的人,医工尽心也不会有好结果。治病过程是医患充分完美配合的过程。
       我自己年轻时在水利工地劳动休息时,观察周围人的额纹,深有所悟,还写了一篇额纹论,验之于断病,还挺准确。实际上也是受内经从部分探索整体的理论启发与反复多次观察他人额纹实践以后才形成的独特方法。愿意学习的朋友,我将无保留传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