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之二皮部与脏腑的联系

 感通天下 2020-04-24

     前面讲了皮部在人身的纵向分布区域,这些分布区域中存在着十二经络。这一节讲,存在于皮部之下的十二经络,既有不同的阴阳属性,反映了人体内在的阴阳属性。而且与内脏分别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认识,既是从阴阳性质归纳出来的,又是符合人体内脏的阴阳关系的。将人体内外的同一阴阳属性的事物通过经络和内脏的联系表示出来。形成了经络学说的核心。而这种学说,正确反映了内脏分别在皮部的特定区域的反应点,也就是穴位。而且通过剌激这些穴位,能够有效的影响到内脏的病变,通过正确的针灸方法,达到影响内脏的病变达到痊愈的状态。

     第一,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

     人体这种复杂的生命体,也是生命进化的结果,最简单的生命体,只有一张皮。而后才进化出了内部器官和各种复杂的生命体。皮是生命与外部环境的基本联系界限。百病也就是各种外在环境中的不良剌激,都首先伤及皮肤,进而由外而内,伤及内部器官。当外邪攻克皮肤关之后,皮下的腠理之孔就自动被打开,外邪就通过腠理进入血液系统。留而不去,进一步伤害十二经,实际上主要伤害神经和毛细血管。留而不去,就会进入六腑,伤及肠胃,进而伤及五脏。

  第二,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月囷)破,毛直而败。

    外邪无论是风寒暑湿燥火,开始都是伤皮肤。都是引起毛孔毫毛的突然反应,被外邪侵犯而进入腠理中,进一步进入血络中,也就是进入较浅在的静脉毛细血管中,这样就会引起皮色的改变。进一步进入较大的经中,也就是接近较大血管和较大神经的区域。由于内在的虚损,经受不住外邪的侵犯,外邪就会进一步深入。留存于筋骨之间。这种情况下,如果寒邪多,就会出现筋孪缩骨痛,如果热邪多,就会出现筋松驰而骨消形瘦。就会出现肌肉虚弱,皮肤中的毫毛直立不柔软而衰弱而败。

  第三,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黄帝又问,讲皮的十二分部,具体与病的关系如何?

    歧伯讲,我们所说的皮部,实际上是十二经脉的纵向分布区域。外邪首先侵犯皮肤,就会进入相应的腠理和经脉。首先引起细小的静脉充血满赢。进而进入经脉中,也就阳影响到血管和神经。又通过血管和神经以及体液通道,电生理通道,进入脏腑中。因此我们讲,皮的十二分部,都是与不同的病有不同的联系渠道。通过这种联系使小病变成大病。我们进行针灸,就是根据这种皮部穴位和内脏的联系,来影响病变,阻止病变发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