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枢经第十篇经脉之十三足少阳胆经路线

 感通天下 2020-04-25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第十一,黄帝讲,与胆腑联系最紧密的人体通腿足的少阳区域里神经血管体液等等综合生理病理现象的反应点和路线就是足少阳经脉。

    足少阳经脉起于眼目外角,上抵头角,再下行耳后,顺颈行到手少阳区域之前,到肩上却交出于手少阳之后,进入缺盆。

    有一条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进入眼外角后。

    有一条分支,从眼外角出来下行至颈部大迎穴部位,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合。又上行颊车部位,从颈部进入缺盆中。再下行到胸中,贯穿膈部,向下联络肝脏,进入胆部。

    有一条直行的分支,从缺盆处下行到腋部,进入胸中,通过季胁进入臀部。顺两胁里部向下,从气冲穴了来,绕过阴毛,横向进入髀骨大腿臀部外侧,向下行至膝外沿,再向下顺着腓骨之前,直下到绝骨。下出外踝之前,顺足背进入四趾和五趾之间。

    还有一条分支,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顺大趾岐骨进入大趾端。穿守大趾甲部从三毛丛中出来。

    足少阳胆经共有五条分支。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黄帝讲,足少阳胆经路线上有特殊反应动静,病人有口苦、经常叹息,心胁部疼痛,不能转侧,甚则面部如蒙了一层灰尘。体表无光泽。特别是足外部热,病名阳厥。

    这一经主治骨部所生各种病。如头痛,颔痛,目外角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腋下或者颈部发生瘰历,汗出而寒栗颤抖。发生疟疾,胸、胁、肋、髀、膝外至胫部、绝骨、外踝、及各关节处皆痛,小趾四趾不能灵活运动。

    发生以上病情,属于经气旺盛的实证的用泻法,属于经气虚损的虚证的用补法,属于热证的用疾剌法,属于寒证的用留针法。如果经行路线上有陷下现象的用灸法。

    通常不过于虚也不过于实的症状,就取这一经的穴位平补平泻。

     所谓经气旺盛,是指人迎脉是寸口脉二倍,所谓经气虚损,是指寸口脉反大于人迎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