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合组织:未来教育更重视跨学科知识

 杜伟强 2020-04-29

   经合组织:未来教育更重视跨学科知识

 

    文/罗朝猛   (刊于《教书育人  校长参考》2020年第1期 )

     

      2019年10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未来教育和技能2030会议。会议颁布了历经三年研制和修订的经合组织《教育2030学习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何谓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认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该“指南”是一个面向2030年的学习框架,提出了未来教育期望学生需具备的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其中明确指出知识包括四种类型: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认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为基础教育领域未来如何认识与教授知识提供了新的视角。

        “ 知识”是“经合组织”2030教育学习指南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关于世界某些方面的既定事实、概念、见解和理论。知识通常包括理论概念、见解以及基于完成某些任务所获经验对于实践的理解。虽然还有许多其他的对知识的定义,但参与“经合组织”未来教育和技能2030项目的研究小组通过共同研究,最后对这一定义进行了检验和采纳。

       学科知识包括特定学科的概念和详细内容,例如在数学和语言学习中所学的知识。跨学科知识涉及将一个学科/主题的概念和内容与其他学科/主题的概念和内容相联系。

         认识性知识用于理解学科专家如何工作和思考。此类知识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目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学科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对如何做某事的理解,是为实现一个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或行动。有些程序性知识是特定领域的,有些是跨领域的。“经合组织”“指南”强调了可迁移的程序性知识,即学生可以在不同环境和情况下使用的知识,以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相互依存

 

         能力的概念不仅仅意味着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它还涉及到在一系列特定环境中调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以满足复杂的需求。在实践中,很难把知识和技能分开,它们一起融合发展。正如 Klieme教授所言,“更高能力水平的特征是知识的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更高的水平上,知识转化为技能”。

       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知识和技能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例如,有国家研究委员会二十一世纪的能力报告指出:“发展学科知识为获取技能提供了基础,而技能反过来又是真正学习和使用学科知识的必要条件。换言之,技能和学科知识不仅相互交织,而且相互促进”。

         同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人员也强调了在各种情况下理解、解释和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Scott指出,学习知识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必要技能。同样重要的是:学会做事,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协作;学会做人,包括社会和跨文化技能、个人责任和自我调节;学习共同生活,包括团队合作、做合格公民和网民以及具有全球胜任力。

        研究人员注意到,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将世界看作是由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的,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系列离散单元。世界的教育系统已经从定义学科和必修课程的知识为事实的集合转向将学科理解为相互关联的系统。

       正如Fischer和Bidell所说:“对证据的检验显示了一个熟悉的模式:发展序列中存在高度的变异性,但这种变异性既不是随机的,也不是绝对的。发展顺序中步骤的数量和顺序因学习历史、文化背景、内容领域、背景、共同参与者和情绪状态等因素而不同。”

        当学生在不同的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时,他们可能会经历快速和重复的学习周期,在这个周期中,表现和技能水平会迅速发展,然后随着任务的重点或执行任务的环境的不同而回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发展、自我意识、态度和信念,以及适应和转移不同环境中学习的能力,都可以相互加强,支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层次的学习者的能力。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认识知识和程序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发生,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能力去适应和运用他们所知去适应变化的环境,这有助于将知识的不同方面进行联系与融合。

        来自学习科学研究的最新证据表明,学习者的发展模式变化很大,而不是遵循固定的、线性的进程,有时或通过基于课程知识的正式层次结构进行可预见的移动。一个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时刻表现出不同的技能、能力或理解水平,这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会通过可识别的成熟阶段和对学习的认识而进步,特别是当他们成长到童年和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时。他们受到周围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观的引导和挑战。

        丹尼斯·奥古斯丁有言:惟有知识是聪明的。与时间、人类和地球相连的知识都是聪明的。土著人的知识(包括起源于某一特定地方的民族、游牧民族,以及那些在最早的时候居住或存在于陆地上的人)是复杂的。它包括文化、语言、分类系统、社会实践、资源使用、仪式和精神。这些独特而全面的认识方式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方面。奥古斯丁等人报告说,土著人赞同不能从西方的角度来界定土著知识,也没有单一的定义。

       土著知识具有多样性和行动导向性,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尽管土著知识是地方性的,是一个民族所独有的,但人们对这种知识有着共同的理解,包括相互联系,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什么被排除在外。

       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流动的。互惠、慷慨、善良、和谐、平衡和美丽是世界的语言,有助于社区的健康和福祉。知识以各种形式表达、传递、迁移和实践。

       学科知识是理解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提供了基本的结构和基础概念,通过它,人类可以学习与拓展其他类型的知识。学科知识是理解世界所必需的知识,也是学习和拓展其他类型知识的一种结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的具体概念和学生在具体学科中所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当学生获得学科知识时,他们也能够连接不同学科的知识(跨学科知识),他们学习实践者是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这些知识(认识性知识),他们学习使用这些知识的不同过程和方法(程序性知识)。因此,学科知识是理解概念结构和成为专家的基础。当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达到基本水平时,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进一步发展为专业知识或创造新知识。

        学生所学学科知识的具体概念和具体内容也受到当时社会所珍视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由于这种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学生需要获得不同类型的知识和理解这些知识。

       根据 Luckin和Issroff 的研究表明,人们应该了解基本的人工智能概念,具备数字素养,具备数据素养,了解在线安全,了解基本的人工智能编程,了解人工智能的道德规范。对于一些人来说,应了解如何构建人工智能系统。

       获得学科知识是确保公平和学习机会的一个步骤。Voogt,Nieveen 和 Thijs 将公平定义为“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优质课程,至少达到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课程不会因社会经济地位、性别、民族血统或地理位置而设置障碍或降低期望”。他们把学习的机会定义为“课程支持所有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有机会学习指的是以课程组织的方式,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最大的机会来发展他们的天赋和发挥他们的潜能。Young和 Muller 将公平和学习机会称为“强者的知识”。

                                       

                                                      跨学科知识对于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越来越重要

 

         识别复杂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需要跨学科思考或“连接点”。“经合组织”未来教育和技能2030项目描述了为学生设计课程的五种方法,以便他们获得跨学科知识,其中方法之一就是学生可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迁移关键概念或“大概念”。“大概念”是广泛的、跨学科的概念,它超越了特定的学科领域,解决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授“大概念”可以导致更深的学习和更有效的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关键概念或大的概念存在于每个学科中,但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学科中被识别为“元概念”或“宏观概念”。

        学生可以学习识别不同学科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人生的教育中,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由于学科相互影响,以相互联系方式所呈现的知识是有用的,它映射了我们生活世界的复杂性。

        学生可以通过主题学习将不同学科联系起来。为了避免课程超载,一些国家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将它们嵌入到现有课程中,而不是创造新的学科来探索跨学科的问题(现象、主题)。

        跨学科学习可以通过合并相关学科或创建新学科来组织和促进。学科重组是认识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应对课程超载和学科竞争的策略之一。重组的一个例子是将特定的学科重组到关键的学习领域。在项目学习课程中创造空间可以促进跨学科研究,因为学生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处理复杂的课题。基于项目的学习不仅涉及到教育学,也与课程实施的方法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