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导致癌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飞速增长的发病率使肺癌吸引了一众医生学者的关注,从早期的不治之症到如今肺癌的治疗方法已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今天上市一个靶向新药,明天又听人说起免疫治疗,到底哪种适合你?今天就跟大家详细科普一下肺癌的不同疗法,希望能帮助癌友们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 首先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要搞清楚肺癌的类型。从病理分型上来讲,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种,非小细胞肺癌中又包括鳞癌、腺癌等较为多见的类型。我们先来说说非小细胞肺癌。在2018版的癌症治疗规范中,对于早中期肺癌采取的态度仍然是以“切”为主。那么具体什么情况要首选“切”呢?我们认为如果肿瘤的最大直径不超过7厘米,且没有向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首选手术治疗,对于肿瘤最大直径小于5厘米,只出现同侧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也可根据情况来进行手术切除。如果病灶直径大于7厘米,或是出现远端转移,那就需要考虑其他综合疗法了。 经常会有癌友问,为什么我已经做完了手术,医生仍要求我进行放疗或化疗呢?这里就要跟大家说说放疗和化疗究竟能起什么作用。放疗指的是通过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杀死肿瘤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既可用于因身体原因不能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根治性治疗,也可用于手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甚至对于那些病灶已无法切除的患者和晚期不可治愈的患者,放疗都能起到一定作用。由此可知放疗对于预防肿瘤切除后的复发和转移都是必要的,所以如果是肿瘤的最大直径较大或出现过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放疗计划。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放疗常会造成皮肤的损伤,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积极与医生沟通,不要随意自行涂抹护肤产品。那么化疗又是什么呢?化疗指的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对于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术后化疗的作用与放疗的作用是类似的,主要是为了预防癌细胞的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患者要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呢?晚期肺癌主要指的是肿瘤最大直径已经超过5厘米或肿瘤已经出现了转移。从这里开始,治疗的手段也逐渐多样化。对于肿瘤直径在5到7厘米之间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我们仍然可以考虑先进行手术,手术的同时进行化疗或放疗。对于出现了淋巴结或纵膈转移的患者,推荐新辅助放化疗或手术后放疗+化疗的方式,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进行基因检测,对于有明确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加入靶向治疗药物。目前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靶向治疗药物的效果是优于化疗的。而对于彻底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首选的方法是放化疗联合。尤其是对于出现了远端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的治疗方法是在获取肿瘤组织进行EGFR、 ALK和ROS1基因检测的基础上,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决定相应的靶向治疗。 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EGFR-TKI一线治疗,常用的药物就是“凯美纳”、“易瑞沙”、“特罗凯”!如果是ALK融合基因阳性和ROS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均推荐克唑替尼(赛可瑞)一线治疗,二线治疗可选择化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另外就是今年大火的免疫疗法,即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目前来说,新药“武利尤单抗”的效果和安全性都是高于化疗药物的,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加推荐免疫疗法。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 以上就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那么对于小细胞肺癌,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呢?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一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更高,会更早的出现转移。但小细胞肺癌的弱点是对放疗和化疗更加的敏感,因此临床上常在早期就对小细胞肺癌进行放化疗的干预。对于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的患者、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常采用的是手术+化疗的方法。如出现了淋巴结的转移,这里就涉及到了放疗的另一个作用,预防性的进行全脑照射,此举的作用在于防止小细胞肺癌出现脑部转移,从而延长寿命。对于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无转移的患者,推荐直接使用放化疗联合的方法。如出现远端转移,则应以化疗为主。 抗癌卫士寄语 与癌症对抗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科技的发展给了每个人活下去的机会,癌症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积极配合,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挣脱癌症的桎梏。如果您有关于癌症治疗的各种困惑,请私信抗癌卫士,医疗管家全程为您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