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大乘《心经》, 诸多苦恼, 皆是不会空

 天使之剑 2020-05-04

烦恼的来源是由于自己心中有多余的杂念,用《心经》中的方法论来做解释,以一个更好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合理,诸多烦心事,这些事情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自己不会“空”,不知道如何才能放下心中的杂念,心中不能达到一个清明状态,当然不能从容面对生活了。

如何去“空”这是关键,说得很轻松,可实际上却很难做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解决的事情有很多,只有用正确合理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才能扫除心中的诸多杂念。《心经》这本书就可以给我们做出这样的指示。里面讲到“空”这个字,空的基本概念,我们只有了解了空的基本含义才能够更好的认知自己,才能够提升自己,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个“空”字,想到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存在,因为什么都不存在所以人们觉得这种思想是消极避世没有任何实在意义,因此觉得反感,不愿意多接触,实际上呢,这种想法可以给我们带来无与伦比的价值,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没有深入了解佛教思想。从现实角度看问题,我们缺的是物质和精神,物质上很多人一生都在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富足,这样我们才能够肆无忌惮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把自己这一生最根本的价值体现出来。

“空”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来讲是为了让人们明白自己的心,让人们意识到只有学会“空”才能够明白自己的天然本性,才能够真实地认清自己。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下这个空,最开始的那个“空”,是我们刚出生的状态,是真的一无所知,一颗心灵本就是纯洁无瑕,一尘不染的,不需要人为的“空”,自然本性就是这样。在这种状态下,外界传输什么知识,我们便学会什么知识,外界是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就会习惯这样的环境,然后形成自己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面临着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便是最开始那个状态的优势之处。

接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成长了,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心中有了比较,有了是非,有了种种观念,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其中有很多知识虽对我们而言是没有必要学习的,反而会因为接触了此类事情,把自己弄迷失了。这个时候,心里面只有一半是空的,自己的天然本性被遮住了,学习知识很费劲,工作很吃力,和人交流也很费力,这个时候自己的心被迷住了,自然没有办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情,烦恼不请自来,都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之中,那么他就没有办法看清楚自己,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讲,这样的人是得了抑郁症,整日无精打采,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心中被各种负面的情绪影响着,空都没有办法空,这种状态对人非常不利,心中被欲望塞得满满的。唯有多多放松自己,让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之中,才能有劲往前走。

最后一种状态,人们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处境,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自己对身边事物的认知,知晓其中的关键之处,从而以更好地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这样一来,自己渐渐的达到“空境”,达到空无所空的状态,最终回到最开的那个状态,还有什么苦恼存在呢,不存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