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中的“肘”与“腕”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20-05-05
靜觀山河 巫娜 - 蓮心不染 (筆墨有法喜 禪悅在新聲 古琴 巫娜)

文|网络 编辑|禅音

练太极拳时,肘始终要微屈并具有下垂劲,即使如白鹤亮翅的姿势中右手臂上举并超过肩部时,肘的共劲仍旧是下垂而沉的。如果肘尖向上抬起,那是上抬劲,与太极拳的要求相反。若肘部远离身躯向外突出,也是舍近求远的做法,这样既妨碍沉肩,也影响沉气,同时因两肋暴露太大,在技击上说,也是有害无利的。

沉肩坠肘也可使手臂在伸缩旋转中加大力量,只有在沉肩坠肘的前提下,才能加强“坐腕”的作用。每势定式时,肘尖要与膝盖上下呼应,两肘在前后、左右、上下也要互相呼应合住劲。

腕部在全身关节中最为灵活,旋转度很大。对腕部,最应掌握的原则是“坐腕”。有些太极拳爱好者重视了腕的旋转,多从松柔灵活上着想,而忽视了坐腕。因此,容易造成腕力软弱,近于舞蹈式的揉腕,这样就使内劲不易贯注到手的尖端,势必影响到手臂掤劲的积累增长,也影响到推手时按、採、拿的运用和解脱被採、拿,并从而反採反拿的作用。

“坐腕”要求手臂在伸缩旋转缠绕过程中,腕部既不能强硬,也不软弱,而要柔活、有韧性的运转;腕部松懈,连带影响到手背缺乏掤劲,容易被对方拿住手腕,在控制对方劲路时,也必须坐腕,才能够控制得住。到定式时腕部应沉着下塌而有定向,这叫“坐腕”,也叫“塌腕”。

坐腕不但与手掌动作的定向有关,而且与内劲由脊背而肩、而肘、而腕达于手尖也极有关系。能坐腕,手掌在运转中可以避免内劲的断续或丢失。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