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上公本讲堂】 第十六章 归根02

 蓝月亮_ 2020-05-05

归根第十六

致虚极。致,至也。道人捐情去欲,五藏清静,至于虚极也。守静笃。守清静,行笃厚。万物并作。作,生也。万物并生。吾以是观其复。言吾以观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也,人当重其本。夫物芸芸。芸芸者,花叶茂盛之貌。各复归其根。言万物无不枯落,复反其根而更生。归根曰静。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静曰复命。言能安静者是谓复还性命,便不死。复命曰常。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知常曰明。能知道之所常行者,则为明也。不知常,妄作凶。不知道之所常行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而凶。知常容。能知道之所常行,则除情欲,无所不包容也。容乃公。无所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公乃王。公正无私,则可以为天下王。治身正,则形一而静,神明千万,共凑其躬。王乃天。能王,德合神明,乃与天通矣。天乃道。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也。道乃久。与道合同,乃能长久。没身不殆。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者纯备,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乃与天地同没,终不危殆也。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学习的经文是:万物并作。作,生也。万物并生。吾以是观其复。言吾以观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也,人当重其本。

万物并生,是道教思想对于整个宇宙生命的最根本看法,整个生命包括微生物,细菌,病毒,动物植物,人类等等,所有的生命都共生而存、和谐共处,而不是某种生命,某个物种,单独生发,妄自尊大。

庄子也一直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当真正体悟这个万物并生的内涵的时候,我们再看自身与外在世界的人、自然中的各类物种,其所共处的关系,就是众生平等,万物齐同。

道门言“恭敬一切”,也是恭敬一切生命的齐同与并生。道门反对杀生,反对自杀,也是基于这个万物并生的基础之上。

为何祖师教诲我们要懂得万物并生?而不是我们用主观意志去杀这个生,灭那个生?

道理很简单,在自然法则中,万物的生死都有各自的规律,也是一物降一物,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用不着我们用主观意志,片面地去杀生去灭绝。

春天来了,万物生发;秋天来了,万物肃杀;冬天到了,万物闭藏,这是自然规律,而我们人类作为其中一员无需从中过度干预,过度专权于对其他物种的杀伐和控制,任天道运化,这是道法自然。

但是,人类的‘智能’不断升级,想统治地球,想统治一切生命,行一切杀伐。但是,事实上,人类也要面对‘妄作凶’的天灾人祸之果报:环境破坏了,气温上升了,地震,海啸,瘟疫来了,等等这一切,都是人类必须面对的。

今天和朋友讨论‘生死问题’:只有真正体悟生命进程中,这生与死的同步,才能平和面对所有发生;只有真正体验生与死只是内心制造的感觉,才能出离肉身的我,进入生命本质的道;只有当我们真正去体悟回归根本之道,才能淡然于世。

吾以是观其复。言吾以观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也,人当重其本。

祖师爷体悟真道,知晓这天下万物都生于道、归于道的终极,道祖用一个‘复’字,河上公祖师将‘复’注解为‘归于本’,也许有一部分人能够在理论上信仰生命永恒,周流不息的这样的一个循环往复归于本的经过。但是,我们道教更重视在实证上修持这个道理。

所以有了修炼的法门,通过代代祖师相传,通过一批又一批有道者的修行实证,延续了这样一种生命证悟体系,于是生死课题的解决,在道门中相对容易。

夫物芸芸。芸芸者,花叶茂盛之貌。各复归其根。言万物无不枯落,复反其根而更生。

《道德经》第十六章,从根本上来说,是讲生命循环系统的永恒流转,祖师爷用最真实的自然事物作为比喻,将天地万物囊括其中。在这句经文中,‘芸芸’二字,河上公祖师注解为‘花叶茂盛’,由此我们扩展可以理解为:万物之各个种类之丰富,烦杂。

芸芸之生命,如果超脱出我们地球这个蓝色星球,甚至可以是外星生命,道性可以灌注于各种生命体,而不仅仅是太阳系或银河系。在这浩瀚的宇宙中,生命经历各种各样繁复的演变或者生化,其起源是道,其归宿是道,即“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生老病死’也是自然现象,然而这些都只是表象,在这表象的背后,还有一个实相。这个实相,河上公祖师直接点明“言万物无不枯落,复反其根而更生。

这里最关键的点,是‘更生’。生命的流转永恒存在,‘更生’这一现象永恒存在,而其‘实相’就是“道生一”,‘一’运化了这一切的流变、归根、返本与更生。

道教天尊中,有一位‘更生永命天尊’,本质上讲,也就是‘道生化’的一个代名词。神仙也是道的名相,人类也是道的名相,一切万物也是道的名相,也因此,同本归元,最终合于道。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道家为何修炼。既然修炼也是去合道,普通人的生死最终也是归道,那么还要修炼干嘛呢?

在这里,就是一个主动与被动的问题。‘道门修炼’是主动掌握‘出生入死’的技术活,而普通人的生命流转是被动的,好比在洗衣机里的衣服不断地被搅动,直到有一个时间到了,洗衣机停了,衣服甩干被拿了出来。

世人不愿意去修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习惯性地被动于命运地发生。所以道门有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当修行了,打破了原先的被动命运,一个个宿命被处理了,于是生命智慧升华了,生命能量升级了,外物再也牵绊不了你这个生命体了。

工作,上班,家庭,弄孩子,照顾老人,各种社会关系,等等很多很多外在关系都会形成网,在这网里,原本来去自由的生命被束缚着,但是这个社会网络又怎么可能轻易地被打破?

所以古人讲修道之人为‘方外之人’,就是脱离了这层社会之网,再无牵绊挂碍,可以专注于修炼生命能量,能够成为这个方外之人也是某种福报。

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是很容易去获得各种修炼法门信息的,祖师爷传下来的经典也很多,方法也很多,这个是便利条件。但是,往往世俗的网、世俗的心会框住我们,以至于阻碍我们完成这样一个终极修炼的目标。

当一个人重复做一件事情,他会感觉单调、烦闷,比如站桩、打坐、静心,所以很多人 都会三日新鲜,而不能持之以恒。

但是我们要是能虚心守静,学习自然,学习天地,就会发现这些自然的力量,无不是以重复的方式在不断运化,观复归根,此乃天然!

感谢大家,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2020-05-04于崇阳精舍

整理:王高意

《道德经与人生》一书由方崇阳道长著,文汇出版社于2015年7月出版。

结缘本书,请联系小编(微信二维码见文末↓)。


方崇阳道长简介  


无锡市道协副秘书长

宜兴周铁城隍庙住持

2008年~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

2011年~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

2010年,荣获「崂山论道」玄门讲经全国二等奖。

2015年7月,文汇出版社出版其《道德经与人生》一书。

2014年秋,崇阳精舍成立,致力于道教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生活道」公众号把每周一晚上7:00-9:00的【道德经讲堂】编辑整理,推送给大家,方便大家学道、体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