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学:针灸治疗-丹毒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痄    腮

【概念】

痄腮是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症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蛤蟆瘟”。一般流行于冬春季节,儿童多见,尤以3~6岁发病率最高,成人发病者多症状较重。

【范围】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认为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腺腮肿大为特点。

【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风热疫毒→口鼻 遏阻少阳、阳明经脉(少阳经脉行耳下,阳明经脉过腮部)→蕴结于耳下腮部→痄腮

疼痛变证

外感风热疫毒较重→少阳胆经(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过阴器)→睾丸红肿

温毒炽盛→内陷肝与心包→痉厥

【辨证要点】

主症

耳下腮部肿胀疼痛,或伴有发热

兼症

温邪在表轻证

耳下腮部酸痛肿胀,可在数日内逐渐肿消痛止,较重者初起有恶寒、发热等症

温毒蕴结少阳阳明重证

发热、耳下腮部红肿热痛、咀嚼困难

温毒内陷厥阴心肝危候

高热烦渴,或睾丸肿痛,甚则神昏、抽搐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手少阳、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及方义

翳风

手足少阳之汇

宜散息部气血的蕴结

颊车

足阳明经穴

外关

手少阳络穴

情泻少阳、阳明两经之郁热温毒

合谷

手阳明经原穴

关冲

手少阳井穴

配穴

高热

大椎、商阳

睾丸肿痛

太冲、井泉

神昏抽搐

人中、十宣或十二井穴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关冲、商阳、十宜、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灯火灸法

选取患侧角孙穴,先将角孙穴处头发剪短,穴位常规消毒,取灯心草蘸香油点燃,迅速触点穴位,并立即提起,可闻及“叭”的一声.一般灸治1次即可,若肿势不退,次日再灸1次

耳针法

选取面颊、耳尖、肾上腺、耳背静脉,毫针刺,中强刺激,耳尖、耳背静脉点刺出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