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姑娘 2020-05-06 20:49:37 你所拥有的, 正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惜食堂 2018年的某一天, 李嘉诚悄悄走进, 香港深水埗的一个公共食堂。 饭桌边坐着的, 全是等待开饭的老人。 仔细一看, 榨菜肉丝炖豆腐, 木耳枸杞煮白菜, 荤素搭配, 菜色还不错。 不一会, 李嘉诚就和所有老人一样, 实施了“光盘行动”, 临走时,还“付”给这家食堂 1000万元。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一家, 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食物的公共机构。 而它的食物, 全部都是“剩饭剩菜”。 比方说: 蔬菜摊留了一夜的蔬菜, 客人不会买,扔掉又很可惜; 超市临近保鲜期的食品, 面包房当天烘焙好卖不出的面包, 各个酒店剩余的熟食等等。 这些食物, 经过加工处理, 在没有安全隐患的前提下, 被制作成饭盒、食物包, 免费提供给贫困人群, 其中大部分是三餐无以为继的老人。 它的名字, 叫做惜食堂。 也被很多人叫做, 弱势群体食堂, 或香港奇迹。 香港奇迹, 不是应该指香港繁荣的经济吗? 高楼大厦、灯红酒绿, 国际大都市,东方之珠, 美食天堂、购物天堂…… 不, 只有爱, 才能创造真正的奇迹。 在香港繁华的背后, 则是150万人真实的平穷生活。 平均每6个香港人就有1人活在贫困线下, 而每3个老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足, 每晚饿着入睡。 而在香港最贫穷, 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深水埗, 很多人只能蜗居在 只能容纳一张床的笼屋里。 深水埗拾纸皮的赵婆婆, 80岁, 每天早上六点上街捡纸皮卖, 饿了在垃圾桶里找别人扔掉的面包, 把发霉的部分挖掉, 一个人躲在小巷子里偷偷吃。 比赵婆婆好一点的是罗伯, 65岁退休的他, 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每天早上4点多出门,晚上7点半下班, 每天刷10几个小时的马桶。 他们每天都在担心的是: 下一顿, 该怎么解决? 而另一边, 则是富人区极其严重的食物浪费, 在香港, 每天有3600吨的厨余垃圾, 被扔到堆填区。 而曾经做运营经理的Victor, 就总是看到这样的现象, 做一个展览, 最后会丢掉三十个大垃圾桶的食物。 一边是老人们食不果腹, 一边是大量的食物被白白扔掉, 贫富差距或许在全世界都存在, 但是我们能做什么? Victor能做什么? 惜食堂, 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2011年, Victor和一群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人们, 共同创办了惜食堂。 他们的口号很简单: 停止浪费, 解决饥饿, 以爱相连。 为了一个简单的口号, 和一个简单的心愿, 一群人努力着。 勇哥, 是后厨的厨师, 每天负责加工处理, 从酒店、超市回收回来的饭菜。 虽然是给贫困人士的免费饭菜, 但勇哥一点也不敢马虎, 营养要均衡, 老人要少油、少盐、忌辛辣。 还要用温度计衡量温度, 必须要保证食物的安全。 刚开始成立的时候, 愿意捐赠食物的机构很少, 每天只能制作20个热盒饭。 青黄不接的时候, 他们只能自己掏腰包去买食材。 到了创立的第三年, 明星黄子华偶然知道了他们的存在, 便加入了惜食堂的义工团队, 还自费给他们拍宣传片。 一下,整个香港都知道了惜食堂, 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到2014年, 惜食堂的食物捐赠伙伴, 从35个变为了81个, 也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中央厨房, 每天可以制作2500分热盒饭, 500份食物包。 更多公众人物, 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张学友、王祖蓝, 李亚男、谢霆锋, ………… 而惜食堂的所创造的奇迹, 也在一步步改变这个社会。 有些老人因为病痛不方便出门, 惜食堂的“外展天使”, 会亲自到老人家里, 为老人送去食物, 顺便陪老人聊聊天。 单亲妈妈陈静秋和女儿杨美欣, 每个月收入付完房租后所剩无几, 而惜食堂的存在, 能让陈静秋把买食物的钱节省下来, 投入到女儿的教育上。 惜食堂还会到学校举办讲座, 让孩子们认识到珍惜食物的重要。 现在已经有2万5千多名孩子, 接受了“惜食”教育。 从最初不到20人的团队, 到如今连接起全社会的力量, 惜食堂依然在路上。 香港繁华背后, 150万人贫穷的真相, 纵使很令人失望, 但是人人都付出一点, 我们相信, 它会变得更好。 只有爱, 才能创造真正的奇迹。 惜食, 惜的不仅是食物, 而是人与人之间相连的情感。 我们不能给予很多, 但是可以从, 伸手可及的地方做起。 |
|
来自: 奥迪A60eph4izt >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