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之法》

 野之老 2020-05-09

​题目“殷之法”说的是商朝的一条法律。关于商朝的这则法律条文,相传孔子与其弟子子贡有着两种不同辩论内容;而这两种辩论内容都被韩非子记录在了《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里。

具体第一种说法是:“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也。”这段条文翻译过来大意是说,商朝有一条法律条文规定,对于那些凡是把灰尘倒在街上的人,国家将对其从重处以刑罚。孔子弟子子贡认为这种刑罚量刑过重了,于是便向老师孔子表达了自己的这种个人观点。对此,孔子遂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种量刑是合适的;并且进一步解释道,此条法律条文恰好说明商朝人是懂得依法治国理念的!就比如在街上倒灰一事吧:如果把灰倒在街上,那一定就会有可能迷人眼睛;而一旦迷了别人眼睛,那人则必然就会发怒;一发怒,则必会导致发生争斗;而若争斗起来,则便会引起许多家族间的相互残杀……如此下去,则极有可能会演变成为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混乱!面对这样的后果,回头再看看这则处罚条文,量刑太过了吗?再者说,人们既然讨厌量刑过重,那么日后则就必然不会在大街上倒灰了!不在大街上倒灰,这其实是件很容易做到、而且近乎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如果让人们做这种极易做到的事情,而不去触犯他们所厌恶的刑罚,这难道不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事情吗?总之,这条传说中,孔子的观点是量刑不重,而且就算量刑重了,人们却也是很容易做到不去触碰这则法律;而一旦没人愿意去触碰那条法律了,量刑重与不重又有何意义呢?

关于这则法律条文的另一种说法是:“殷之法,刑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子贡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曰: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恶也。行所易,不关所恶,古人以为易,故行之。”这种说法说的是,商朝的法令规定,对于那些凡是把灰倒在街上的人,法律规定是要剁掉其双手的。对此子贡认为,对于在街上倒灰这种轻罪,剁掉双手的量刑也过重、过于严酷了!很显然,与第一种传说相比,此条传说则具体说明了量刑措施是——“剁掉倒灰人的双手”!我们今天分析,确实严酷,特别是对那些无意识或不明就里的人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