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人体健康

 广龙子运气灸 2020-05-11

浅说人体健康

我听说医学家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两批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批每日必饱食食好,另一批每日必饥饿三分,即七分饱。经过长期观察,饱食的白鼠渐渐形肥腹满,懒于动弹,且多病,无精打采。而饥饿组的白鼠虽然消瘦却十分活跃,且很少生病,神采飞扬。多年后,饱食组的白鼠几乎殆尽,而饥饿组的白鼠大多数还生活着

中国自古就有“生命在于运动”之说。唐时药王孙思邈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其寿命一百零一岁,又说是一百三十七岁。又有谚语说“若要长生,腹中常空”。《黄帝内经》说的最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即是指精神安详不妄动念,虚无即是指气血清虚灵动,经脉畅通无阻,如此之后,则真气自然运行,疾病无所从来。

对于人体的科学研究,可以很肯定的说现代人做得太少了,远远不够。所以各种各样的疾病蜂涌而至,人类无处可藏。很多人亚健康了,生病了,甚至病得不行了。然而,却仍有许多人处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活得很健康。为什么呢?一定有原因。

人体是异常复杂的,因此疾病得来也是极其莫测的。在医学领域,西医看到的是肉体,包括皮毛、骨骼、肌肉、血、组织、器官、内脏、细胞基因等。而中医看到的却是生命,包括精、气、神、血、津、液及筋、脉、肉、皮、骨等。两者是有区别的,但也是绝对统一的,只是所站的角度、认知的层次不同罢了。若评高低,则又不可一概而论也。

有些病,西医看的很好,治疗也很有效,比如大多数急性病,或外伤等,西医的做法就比较干净利落。而有些病,西医看不好,或者久治不愈,或者本病未愈却又变生他病,这时几根银针或几块树皮草根在高明的中医那里往往就能效若桴鼓、药到病除。

似乎,笼统点概括点讲,西医看到的是“物质”的身体上的毛病,所以一般都可以通过仪器找到“病”,因此大多数的病在西医这里也是可以通过仪器来明确诊断的,进而生产出某种药去治疗。而中医就不同了,中医诊断靠的不是仪器,而是人的眼、耳、鼻、口、手的感知,因此使用的是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来搜集所需的病情资料,这里面也有物质,所以中医也“看”到了物质,却不像西医那么深入。但中医却也“看”到了西医看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精、气、神”,而且也可以借此明确疾病,也可以借此治愈疾病。

因此,给人的感觉是,西医很明白,有病了,在西医这里,诊断可以很明确,能不能治好也能回答的很干脆,即使是再怎么小的医院都能有个很明确的说法,只要仪器足够先进、设备足够完善、药物足够好就行,到哪里诊治几乎都是一样的。而中医就不同了,有病了,这边的中医看不好,可是换个中医也许就好了,或者那边花了很多钱很多年看不好,而到了这边可能几块钱几天就治疗好了,虽然病被治疗好了,可是病人却糊涂了,其实有时中医也糊涂的,不知道是运气还是经验了。有句俗话说“偏方气死名医”,听起来好像有几分道理。

一阴一阳之为道。存在就有其合理行。中医、西医有着对立,也有着交融,既有制约,也互根互用,似乎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却做着同样的事情,而且都做得很出色。

西医的知识我懂得不多,目前也不打算懂太多。中医的知识我懂一点,一直有努力懂得再多点。所以我是中医,要做铁杆中医。

回想近来治疗的一些案例,不少是多年不愈的疑难杂症,而经我治疗后基本都有效,康复得不错,花费不大,用时也不多,疗效还比较满意。想想自己临床上也没什么经验,那些病以前也没有治疗过,为什么取效挺好呢?可能是十来年的念念不忘和辛勤努力终于感动了上苍,所以让我有了一点所得吧。

我深思过《黄帝内经》,研究过《伤寒论》,也读过古今很多名医大家的著作,当然了也吸收了点佛、道、儒的思想,因此渐渐在理论上对中医、对人体的生命和对生命中的精、气、神、血、津液等有了一些认知,并遵从这些认知去辨证施治,不泥古法,不执成见,尽可能遵循气脉、尊重客观规律,以此做法验证于临床,则显效者多。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我是这样理解的:

人身之患,无外乎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脏腑奇恒之变也,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脏腑奇恒尽由筋脉肉皮骨所构架也,其变无非筋脉肉皮骨之病也,而其病亦莫非痰湿瘀火毒之所为,然痰湿瘀火毒亦皆从气血精津液而转化,气血精津液亦莫不由五脏六腑所生成,而这一切所需之物质基础,即饮食水谷和清天之气也!且,气血精津液必借经络传输方能滋养肢体官窍,若经络有变,则人身仍可有患!如许诸多关键,若有一处异常,皆可致病。
      如若饮食不节,天气不清,则脏腑首先受害,进而气血精津液失常,痰湿瘀火毒由此变生,筋脉肉皮骨因而得病,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脏腑奇恒因此生乱,则人身之患即至!
      又,气血精津液赖由神所主宰,倘若情志有伤,致神机出错,则气血精津液立时逆乱,疾病油然而生。或问何以由此之患?曰:通天下一气尔。神者御气,气行则精血津液顺行,气滞则精血津液留止。情志之变,怒则气上,喜则气缓,忧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故曰气旺则神旺,气定则神闲,气乱则神乖矣。
      又,外气之风雨寒暑袭人腠理皮毛,得虚则为淫气伤身,曰风寒暑湿燥火,乃六淫之贼也。六淫由皮毛入里,客于血脉经络,经脉有伤,则气血津液流输有变,致生痰湿瘀火,疾患将至。另有淫邪循经逆传,留腑入藏之变,直接伤及脏腑,进而殃及周身。此害非浅,不可不知!
      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当善养正气,使脏腑健运,血脉调和,精足神旺,形体康强。以此内功,抵御外邪,则外邪难以加身,疾病无所始生。须知劳则气耗,炅则气散。须知久卧伤气,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当劳逸结合,动静相宜。正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如上所说,病应该就是那样得来的。那既然已经知道了如何生病的,又该怎样来预防呢?可以这样理解:

防范之道,即《内经》所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医治之道,即《金匮》所谓: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欲要长寿,保持健康。欲要健康,先知预防。

我今再提炼:能持虚,寿可长。

虚者,不实不堵不塞不乏者也。经络常虚,则气血流畅,邪能代谢,运行无碍;脏腑常虚,则运化正常,邪不能生,气血自旺;意识常虚,则妄念不起,情志调顺,精神康强。

是故,能常运动,使四肢不衰,百骸无碍,经络中无痰湿淤火毒残留,此其一也。若论运动之法,则千种万种,随意挑选。

是故,食饮有节,使脏腑不亢,承制无害,气血清灵归经而不成病理产物,此其二也。若谈饮食之方,则千般万般,因人而宜。

是故,恬淡虚无,使贪欲不起,妄念不动,精神内守真气自然从之而顺,此其三也。若论守真之道,则有释、道、儒三家,可以参详,或从别家亦可,法门千万,无需执别。

以上愚人之见,请明眼海涵。

                                                                                                                                                                         广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