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中医理论下的药物作用都离不开这3个维度。 何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四气 是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是指药物具有酸、甘、苦、辛、咸等滋味。《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 甘味,能补能和,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
-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等作用。
其中酸、苦、咸属阴,辛、甘属阳。如乌梅为酸味,黄连为苦味,昆布为咸味,党参为甘味,干姜为辛味。 升指升提举陷,降指下降平逆,浮指上行发散,沉指下行泄利。升、浮为阳,沉、降为阴。如麻黄等发散药主升主浮,黄连、黄柏等苦寒药主沉主降。所以中药都有性味归经,任何组方施药都需要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性温则热性疾病不宜用,而寒性疾病适宜,因为“寒者热之”;苦味可以泄下,则腹泻之人不宜用,否则会加重病情......而所谓的“是药三分毒”,正是指药物这种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偏性,也正是由于这个偏性,药物才拥有了治病的功效。所以,用对了这3个维度的偏性就是治病,但用错了就是伤害。故事中的人参误用正是如此。如果没有用对地方,再昂贵的药材也“无济于事”,甚至变成“害群之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