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人皆知“东坡肉”,却不知“东坡”之名缘自于它!

 响品有约 2020-05-12

北宋元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90年的春天,除了北苑之外最有名的茶产地福建壑源山,新一年的春茶下来了。

当时任职福州转运使的曹辅,兴致勃勃地第一时间将新茶寄了一些给远方的老朋友,并且附上了一首自己精心创作的七律诗。

数日之后,这位老朋友接到了新鲜的福建茶,同时也看到了曹辅的诗句,便抚着髭须露出了顽皮的笑容。

随后,他摆开纸张,磨好浓墨,挥笔写下另一首七律应和曹辅。

这首诗叫做《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这位曹辅的老友、本诗的作者,正是当世及后来都声名赫赫的大才子苏轼。 

说起苏大才子,我们都知道他还有个别号“苏东坡”,至于这个别号怎么来的,估计了解的人并不多对吧。其实,这别号来自于他家屋后靠东边的一片坡地。而我们的大才子苏轼在这里种了一百棵茶树。

说起这块坡地的来历,还颇有几分趣味。

话说苏轼四十三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见罪于宋神宗,差一点丢了脑袋,最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团练副使是那时专门用来安置闲散官员的一个低微官职,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民兵连副连长,这几乎等于是宣告了他政治生涯的终结。

到了黄州之后,一向两袖清风的苏轼变得愈发的穷困潦倒,一度连生活都成了问题。

当时,黄州本地有一位名叫马正卿的书生,他一直久仰苏轼的大名,对苏轼的才华十分倾慕,见到自己的偶像生活如此拮据,心里很不忍。

于是马书生亲自去了趟县衙,想办法向当地官府申请了一块荒地,并将这块荒地送给了偶像耕种,以此来解决日常口粮问题。

然而对于苏轼大才子来说,口粮问题怎及得上精神食粮问题重要呢。于是逗比的大才子饿着肚子,应是在这块坡地上种上茶叶,然后饿着肚子坐等来年春天喝上自己亲手焙制的春茶。

说实话,苏轼亲手种的这些茶长得一点都不好,生长在贫瘠的东坡上的茶树,就好像被老天爷遗忘了一般。只是这茶虽瘦弱,然而生命力却很顽强。而苏轼竟欣慰地写了一首《种茶》诗:

我说亲爱的茶树们,虽然你们枝叶并不翻毛,但是根却扎得很深。这诗表面上写的是茶树,焉知不是写给自己的呢?

而这些茶树,就像是苏轼的精神食粮,他们时时刻刻拂去他的愁苦,让他始终生活在喜乐之中。

苏轼的乐观让林语堂相当的欣赏,他曾对苏东坡做出极高的评价。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的确,在苏东坡几起几落的人生中,他始终磊落地做着自己,展现着自己耀眼的才华,这才华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更是美食、建筑工程、结庐授学。

同时苏东坡也无比乐观地和茶为伴,以茶为友,品味着生活,享受着人生。

苏东坡一生创作了70多首茶诗,是历史上产茶诗第一人,有人称他为“茶仙”,有人称他为“茶神”,但其实他更像是一位茶痴。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 宋  苏轼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说起最早跟茶有关的诗,估计有人会说诗经不是有好几首么?Emmmm,关于这点小约也看了不少考证文,不过最后考证的结果是:

诗经上的不管是“茶”还是“荼”,其实说真的都不是现代认知上的茶哦。

所以啊,经过小约的研究,跟茶相关的最早的诗应该就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

这首诗写的虽是两个娇憨少女的日常,不过从活灵活现的细致描写中,看出那娇俏的小女生烧水煮茶的趣事儿。

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可以度娘下围观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