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奈尔《笑傲股市》 直观的看爱尔眼科近十年的走势,一直处于调整长牛的状态。投资者从上市持有这只股票会带来接近20倍的收益(分析在爱尔眼科新高之时),可以说十年20倍的收益对得起坚持相信持有爱尔眼科的投资者。 业绩高增长是王道 爱尔眼科的业绩从上市之初的0.92亿一直高速增长,到现在2018年的预测业绩达到10亿左右。可以说十年业绩就增长了10倍。 (大部分10倍股都来自医药、消费和科技行业,要不是消费升级、要不是技术革新、要不就是人口结构的改变。而且一定是业绩从2亿左右可以在三五年内发展到8亿以上的。) 截止2017年底,公司已有体内73家、体外135家眼科连锁医院。 截至2017年,公司在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建立230 余家专业眼科医院,覆盖全国医保人口超过70%,年门诊量超过500万人,并在美国、欧洲和香港拥有80余家眼科医院。 公司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连锁机构,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2006-2017年的十一年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实现了37%和47%的年复合增长。目前公司仍在持续进行市场扩张,预计今年完成200家地级市医院布局并开始铺设县级医院。公司网络已遍及中国、中国香港、欧洲、美国,初步奠定了全球发展的战略格局,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眼科医疗机构。 行业空间一直增长 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空间巨大。从眼科患病率来看,现代社会学习、工作、娱乐用眼强度大幅增加,导致各种眼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视人群高发化、低龄化。另外,随着我国居民眼健康知识的逐步普及,人们的眼保健观念将不断增强,对眼科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眼科医疗潜在需求将不断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大量基本需求将逐步升级为中高端需求。 据数据显示,2012 年至 2015 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细分市场的规模从461亿元增至7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16.56%,预计至 2021 年该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有望维持在13.90%。 具体来看,我国眼科疾病门诊患者数量已从2012 年的 8,740万人攀升至 2016 年的 10,940 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 5.8%。预计该人数于2021 年将达 14,000 万人,即 2016-2021 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 5.1%。 在我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大背景下,私立眼科医院市占率比例已从 2012 年的 13.88%迅速攀升至 2016 年的 17.05%,预计到 2021 年该数据仍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有望增至 20.58%。 商业模式造就高估值 公司的“分级连锁”商业模式独有特色,在继续大力发展省会级医院实力的同时,加快推进以地、县市为重点的医疗网络建设,多个省区逐步形成“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布局,资源共享程度快速提高。 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城市分级诊疗体系,视光门诊和爱眼e站进一步扩大试点,广大基层患者得以就近享受优质眼科医疗服务。通过上级医院给予下级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下级医院的疑难患者可以得到集团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患者就诊的便利化。随着全国医疗网络不断完善,规模效应将得到进一步体现,分级连锁优势充分凸显。 1、分级连锁优势 先后实施了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合伙人计划、省会医院合伙人计划等多形式、多层次激励措施,使越来越多的核心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与公司结成长期利益共同体,持续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极大地释放核心骨干的工作动能,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的竞争力。 2、并购基金体外孵化 公司于2014年开始成立共成立了4家产业并购基金,截止目前产业基金的体外眼科医院有130多家,医院的培育期一般为2-3年,等医院开始盈利后,再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到上市公司,为公司业绩提升提供了保障。并购基金的成立加快了公司在全国的投资布局,为公司储备更多的优质并购项目,为公司未来抢占市场发展提供了先机。 3、全球资源优势 公 司 通 过 先 后 成 功 并 购 香 港 亚 洲 医 疗、 美 国 MING WANG 眼 科 中 心、 欧 洲ClínicaBaviera.S.A眼科集团等著名眼科机构,不但得以快速地深度融合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和最前沿的技术体系。通过上述收购,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眼科医疗机构。 4、科教研平台优势 2013年公司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了“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它是国内首家由产业资本与优质教育资源携手打造的眼科学院,合作双方在医疗、科研、医学教育三大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学院的成立使公司一举打通了医疗、教育、科研一体化的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层次专家的引进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难题,突破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人才瓶颈。 2014年联合湖北科技学院合作成立了“爱尔眼视光学院”,筹建了爱尔眼科研究所、视光研究所、中心实验室项目,推进爱尔眼科学院特色教育。 2016年公司与暨南大学、香港大学苏国辉院士携手建立“长沙市院士工作站”;公司为眼科学院、研究所组建了权威专家团队,引进了暨南大学、香港大学苏国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彭智培教授担任爱尔眼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引进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徐和平教授担任爱尔眼科研究所副所长,公司聘请了亚太白内障屈光手术学会(APACRS)主席Ronald Yeoh教授担任学院客座教授。目前,爱尔眼科学院已有包括杨雄里、苏国辉两位中科院院士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宁利教授等国内外顶级眼科权威共17人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爱尔眼科学院首批研究生已顺利毕业。 2017年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培育公司科技创新团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技术,提升公司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5、技术与人才优势 2017年,公司继续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权威眼科专家,不断充实核心的专家团队,搭建了学科齐全、经验丰富的医生梯队。同时,公司继续跟踪和引进国际最新的眼科诊疗技术和先进设备,利用远程会诊、分级转诊、专家带教、多中心研究等多种手段,提高技术资源共享能力,不断提高临床、科研技术能力,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6、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随着公司的多层次激励体系日趋完善,“爱尔合伙人”文化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爱尔人实现了从员工到股东的转变,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变。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部分的授予,此次激励对象均为基层一线的中层管理人员、核心业务(技术)人员,共计322名。公司2015年发布实施的“省会医院合伙人计划”所涉及的14家省会级医院,已经圆满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这样好的商业模式造就了企业很高的估值,因为这样的商业模式其他企业很难与他竞争,形成了很高的护城河和良好的增长环境。 指数对企业价格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到,爱尔眼科出现阶段性低点的时间在2010年2月,2012年12月,2015年8月和2017年1月。 在这四个阶段性低点中,2010年和2017年不是指数的低点外,其他两个低点也是指数的阶段性低点。可以说指数的低点与爱尔眼科的阶段性低点相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