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大运河——沧州记忆

 至乐zjz 2020-05-15

我们的大运河——沧州记忆

撰稿:杨博

前 言

古老的大运河蜿蜒流淌,孕育了中华民族醇厚的文化底蕴,也记录着人类两千年的文明史。沧州,这座大运河催生出的美丽家园,自建州1500周年以来,以其绚丽多姿的文脉传承和人文景观,描摹了一幅壮观而又意蕴绵长的历史画卷,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的大运河——沧州记忆》大型画册,堪称百余年间沧州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是大运河文化浸润的真实再现。这些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挖掘古运河畔沧州家园的历史积淀,展示两岸淳朴而又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涉及地域风貌、文化渊源、人文景致、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诸多领域,为纪念沧州建州1500周年奉献了一份翔实而又珍贵的历史遗存。

沧州自古文脉传承源远流长,大运河以宽阔的胸襟拥抱着这片神奇的沃土,为其润染了独特的色泽与风韵。收录在这本画册的诸多图片,无论是闻名遐迩的沧州武术和杂技艺术,还是享誉古今的名人才俊,抑或是风起云涌的历史纪实,都以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真实记录一方水土前行的脚迹,而令人咀嚼与耐读,并引发人们不尽的乡愁和无限遐想——追溯沧州漫长的生活记忆,体味变幻无穷的人生百态,感受大运河畔厚重而又多元的文化元素,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增添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沧州境内215公里大运河段,历经两千年风雨浸蚀、岁月沧桑的洗礼,始终保持着原始、朴拙的自然景色,凸显了古运河独有的特质与气魄。这种不同于大运河其它区域的古老形态,也成为了沧州大运河段申遗的特殊优势与亮点,成为人类创造自然奇迹颇具代表性的“活化石”。正鉴于此,经过沧州申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大运河沧州段最终以保留完整的地域风貌,以及难能可贵的原生态人文特色,得到了联合国文化遗产考察机构专家的充分肯定,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千年大运河承载着沧州悠久的历史,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文明与进步。《我们的大运河——沧州记忆》大型画册,以诸多珍贵的图片、文字,连接起沧州多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足迹,既有沉寂多年的“暮鼓”遗韵;也有今日华丽的“图腾”景致,可谓绚丽多姿,色彩纷呈。相信这些鲜活而又韵味悠长的精美瞬间,将会给读者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为母亲河畔的沧州家园,描绘一幅更加灿烂、壮观的历史画卷,留存于世,传承久远!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蜿蜒的大运河自沧州腹地穿行而过,215公里的沧州段南起吴桥第六屯,北至青县李又屯村,约占大运河总长的七分之一,系京杭大运河流经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地区。明清两代,每年都有大量的漕粮、煤炭、盐和瓷器途径大运河沧州段运往北京,南来北往的商船不仅为沧州带来了商贸的繁荣与兴旺,也为运河岸边的家园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受泊来文化及各种先进观念的影响,生活状态得以改变,借助于大运河便利的水上交通,沧州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这一方水土的历史变革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沧州境内215公里的大运河段,千百年来滋养了两岸人民的生活,也承载着人们无限的希冀与期盼。为使中国大运河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彰显其独有的魅力与光彩,沧州的文物工作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大运河沧州境内的马厂炮台及军营遗址主炮台、东光连镇谢家坝、红庙金门闸等大运河重要遗产点本体得到有效保护;河北省文物局连续两次在沧州召开大运河文物资源保护研讨会及申遗协调会;历经八年艰辛不懈的努力,最终使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遗产点成功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大运河沧州段特有的历史遗存优势,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添助了一臂之力,也为保护、研究、发掘、传承沧州的大运河文化,书写了瑰丽而又壮观的崭新篇章,载入了人类与大自然融合发展的宏伟史册。

二、清晚期沧州景象拾遗

沧州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清朝初升为直隶州,后改属天津府。民国二年(1913年)沧州改名为沧县,1947年设沧州市,自建州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沧州自古人杰地灵,自中国有照相术后的清晚期历史时期,大运河畔即演绎了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涌现了多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滚滚流淌的大运河水,给清晚期的沧州古城带来了宗教、医学、商业、运输及多个领域的繁荣与进步,同时,也使沧州百姓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受惠于大运河的恩赐与洗礼,不断受到泊来文化及先进观念的影响,在已然流逝的岁月里,描绘了诸多令人感慨而又新奇的画面,这些具有大运河明显特征和烙印的人文景象,为沧州注入了有别于其它地域文化的风骨和神韵,凸显出了非凡的特色与气质。

流淌千载的大运河堪称沧州人民的母亲河,而沧州自清晚期以来的点滴演变与进步,都源于大运河漕运的繁茂与昌盛,在运河文化和先进观念的不断浸透下,沧州——这座大运河畔的古老家园,逐渐融入了人类文明的元素,从封建社会闭塞、落后、愚昧、贫穷的生存状态中挣脱出来,走向了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

沧州具有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承,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特殊的战争年代,这片神奇的土地,涌现出了众多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马本斋、刘震寰领导的回民支队及众多革命武装力量,在运河两岸广袤的大地上英勇奋战,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取得了多个战役的辉煌胜利,谱写了颇为壮观的历史篇章。马本斋作为抗日民族英雄,为抵抗外来侵略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马本斋广场

在这片热土上,白洋淀雁翎队曾在芦苇荡里开展游击战,神出鬼没歼灭敌人,使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贺龙、关向应指挥八路军120师在河间重创日寇,著名的齐会战役共歼灭敌人700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也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成为珍贵的记录和历史遗存。解放战争时期,大运河畔吹响正义的号角,沧州人民怀揣着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支持青年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发展地方武装力量,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创造了革命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四、闻名遐迩的杂技之乡

沧州是闻名遐迩的杂技之乡。千百年来,杂技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在运河两岸不断衍生、发展、传承,从这里走入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沧州的杂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958年,吴桥县小马厂村出土的南北朝东魏时期古墓壁画上,就描绘着倒立、肚顶、转碟、马术等杂技表演形象。沧州民间也流传着“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玩意儿,人人有一手”的俗语。在运河岸边的吴桥县,无论是村庄农舍,还是田间地头,抑或是街头院落,随处可见演练杂技的景象。近百年来,沿大运河跑码头走出去的沧州杂技艺人浪迹天涯,足迹踏遍国内外多个地区和国家,将杂技艺术传遍了世界各地。

吴桥杂技大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吴桥杂技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沧州作为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培养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专业演员,在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重庆、昆明、太原、广州等全国50余家杂技马戏艺术团体中,都有来自沧州吴桥的杂技演员。其中,有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出访西欧十四国时,所到之处,华侨中无不有吴桥杂技艺人,周总理欣喜地称赞道:“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

1985年,沧州在吴桥创建了国内第一所省属杂技学校,向国内外输送了众多高、精、尖杂技人才。除此,沧州尚举办了多届吴桥国际杂技节,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杂技之乡。

滚滚流淌的大运河滋养了沧州两岸丰腴的土地,也为其描绘了五彩斑斓的艺术色彩。

五、名扬海内外的沧州武术

大运河畔的沧州人民勤劳、质朴,自古崇尚强悍之武风,其民间武术兴于唐、盛于明,至乾隆年间,沧州武术已威震八方,到清朝末年,则声扬海内外。京杭大运河系水上运输要道,沧州则为京津冀货物流通的必经之地和重要码头。旧时沧州城内多设有镖局,护镖之人多武艺高强,声明远扬。清朝末年,凡南来北往的商船,行之沧州境内,均要放下镖旗,停喊镖号,悄然穿行而过。“镖不喊沧州”,已成为国内镖局百余年来所尊守之常规。

沧州武术传承久远,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武林高手。据史料记载:仅明清两朝,沧州武举人、武进士就多达1800余人。沧州武林大侠霍殿阁被清末代皇帝溥仪爱新觉罗·溥仪聘为武师;王子平屡胜外国大力士,为国扬威,声震海内外;民国年间,国民军陆军上将张之江曾任中国国术馆馆长,为沧州武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新中国成立后,沧州武术得以传承发展,王子平、佟忠义、王金生等武林高手赴京为国家领导人表演,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沧州武林门类众多,计有八极、秘宗、通臂、劈挂、太极、八卦等50余种,且传承久远,枝系日繁,名人辈出,声名远扬。目前,沧州武术名家已遍布世界各地;沧州武术运动员参加省和国家级比赛,多次名列榜首;沧州境内习武者多达数十万人,是闻名海内外的“武术之乡”。

六、建国初期及上世纪历史一瞥

沧州自1949年设立沧县专区以来,伴随着国家各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人文景观和城市风貌也发生了沧桑巨变,在社会前行的龟板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这期间留存的诸多珍贵的老照片,自经济、文化、建设、农业、工业、水利乃至特殊的政治背景等方面,再现了多个历史阶段沧州人的生活态势,以及特殊的时代景观。画册所呈现的诸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农业学大寨、根治海河、赤脚医生、唐山大地震,以及反映城市风貌和变迁的老照片,构成了一个个历史叙述的断片,使人们在往事的回望中,感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那些七、八十年代沧州街头的建筑景观照片,则唤醒了沧州人难以忘却的记忆,增强了人们对这座城市难以释怀的情感。这些老照片从一个侧面为沧州的巨大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更难能可贵的是,将这些老照片按年代串连起来,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近几十年沧州的社会发展史。可以使人们透过一幅幅熟悉的照片景象,回忆起自己所经历的各个人生阶段,仿佛瞬间又寻找到了自己往昔的身影,回到了哪令人难忘的年代,为生活在大运河畔这座美丽的家园中而感到欢愉和自豪。

沧州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逐渐自贫瘠、落后走向文明与进步,走向了更加广阔而又美好的明天。

七、沧州历史名人及名胜古迹

大运河承载着人类古老的文明,也滋养了沧州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怀,千百年来渊源流长的文脉传承,使沧州历朝历名人才俊辈出,宛若高山峻岭,绵延不绝。从撰写《诗经》中《崧高》、《烝民》、《韩奕》诸篇什的尹吉甫,到古代著名诗人高适、刘长卿;再延续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编纂纪晓岚、晚清大臣张之万、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清末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民国时期代理大总统冯国璋、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以及当代作家王蒙、蒋子龙,哲学家张岱年,著名画家何家英、贾又福等,沧州众多历史和文化名人,宛如繁星闪烁,熠熠生辉,镶嵌于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天空。

除此,沧州境内尚有颇为丰富的古迹遗存——沧州铁狮子、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海丰镇遗址、纪晓岚墓地、献县单桥、黄骅古贡枣园等七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而南皮石金刚等26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6处市级重点保护单位等名胜古迹,又为大运河畔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色。

千百年来,古老大运河孕育了沧州独有的文化特质,将这一方水土的文脉底蕴延伸了多少倍,拓展了多少倍,使其变得更加富有内涵和魅力,成为了大运河畔一个令人关注的靓点,一个美好而又神奇的传说。

八、大运河畔的美丽家园

进入新时期以来,大运河岸边的沧州与时俱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成员、环渤海经济发展的隆起带,沧州——这座大运河畔的美丽家园,已然迈开矫健的步伐,彰显出非凡的气质,焕发出了时代独有的光彩。一个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靓丽、宜居、和谐、文明的新沧州,正充满盎然生机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是靠大自然来支撑的。千百年来,大运河以其宏大的气魄改变了沧州这座城市的呼吸、声响、颜色和脉动,为这里的人民创造了阔大的生存空间,也润染了整座城市的主色调,制造了和谐与文明,描绘了绚烂多姿的美好生活。

丰富而又醇厚的运河文化底蕴,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沧州人民对未来充满更多的渴望与希冀,也增添了保护母亲河的愿望与信心。借助于千年古运河之载体,走向明天的沧州将会聚拢起人们迸发的热情与激情,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催生出一个令人瞩目而又欣喜的城市景观,于自然、文化、历史传承及精神风貌等诸多方面,显现出新的特质与价值,升华为一个可看、耐看的“靓点”,成为大运河畔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来源:蒲堂杂记

编辑:姚磊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