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圈”对于孩子生命的意义,非常详尽

 收藏学习提升 2020-05-16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纪录片:《子宫日记》,看完带给我的震撼力久久无法平静。这个纪录片里面,会看到生命的第一年胎儿在母亲子宫里面运动时候发生的一切!

在这个纪录片里会常常看到胎儿蜷曲在妈妈子宫里,有一个明显的收缩和伸展状态。

孩子在妈妈子宫里面,做了大量无意识的伸缩舒展动作,出生后的抬头、双臂抬起、低头、弯腰,还有在地面爬,都跟收缩和伸展状态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这个状态从孩子出生到成长一直在被有意识无意识的发展。

当孩子到了小学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向里收缩,向外扩展的活动,所以华德福小学一年级会开始在晨圈里增加更多这样的活动。

一、晨圈对孩子的生命意义

晨圈活动里面,有意识的反映了很多的向里收缩,向外扩展的活动。像视频《牧羊人》里包含了螺旋、圆圈收缩和扩展

《牧羊人》

编者注:视频来自——(音乐童年之晨圈课程)点击了解详情

人做晨圈时这种收缩和伸展状态,很多都是关于四季的一个表达。

(1)生命状态与大自然紧密相连

晨圈活动会带领我们人的生命状态真的活在这个自然界里面,遵循着自然规律,让我们跟大自然紧密相连。

春天,伸展的,我们可以通过手臂向上的动作来表达;

夏天,我们可以通过头部区域,一个旋转或者摆动来表达;

秋天,更多的表现为有意识的向前运动,因为是收获的季节;

冬天,是通过一种收藏或者歇息的状态来表达。

除了生命的发展需要,与大自然相连接是我们把晨圈带给孩子,用他小小的身体、生命去体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心灵对外界的认识

在华德福教育里面,教师和孩子每天通过晨圈这个基本活动,让身体参与和体验,来获得心灵对外界更深刻的一些认识。

当你的手臂伸展的时,它就像翅膀一样,在躯干的两侧,你可以水平方向摆动,也可以上下方向摆动,当你这样去摆动的时候,就会感知到上和下,以及头部区域和肢体区域的不同的空间的感受。

而我们的手掌,其实是通过触摸物体来感知世界,鉴别和判断事物,甚至通过心理的产生同感和反感,在你的精神做出相应的回应。当我们的心灵做出回应的时候,我们的身心的状态就会对外在世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判断。

(3)左右的意识差别

除此之外,在晨圈活动当中也会带着孩子去感受左右的意识差别,来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当我们在晨圈活动的时候,大家会看到老师会带着大家唱着歌谣左边走一走,然后我们再反个方向,右边走一走。

晨圈视频片段《圆圈向右走》

视频来自:(小晨圈里的大学问 | 红育老师手把手教你带1-3年级晨圈)点击了解详情

在孩子比较幼小的时候,我们发展这种左右识别的方位意识,不要太着急,因为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思维比较梦幻。有的时候我们给到的图景是一些小动物的运动轨迹左右这种差别让孩子们去感知。

因为当我们跟孩子们说“月亮在左,那我哪个是左手要放月亮,哪个手又要放太阳。”孩子其实是没有办法马上说对的,可能每个孩子举起来的手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不要刻意去纠正孩子,老师或家长给出正确的典范,孩子进行模仿,不断的去练习,也可能是你对面的孩子因为镜像对称,所以一直是用反手跟你在做。

但是,在晨圈的时候,大人可以每天换到不同的孩子的身边去,让孩子有机会站在你同一个方位去识别左右手分别在哪里。

(4)创造模仿的环境

0-7岁是孩子模仿力最佳的一个时期,当孩子在模仿力最佳时期的时候,我们周边的成人,一定要给孩子一个非常值得去模仿的环境。

我们所有的美德、语言姿态,都会显得非常重要,这些会直接被儿童模仿。

我们说话和唱歌的方式,是不是听起来是美的柔和的,能够让孩子的心灵感到被滋养的。也许仅仅是一个面部表情,甚至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个手掌的小动作。再到整个身体的运动。

《大地妈妈》

晨圈活动里面,我们有大量的音乐的元素,大量的各种肢体语言活动的元素,甚至有很多游戏的环节。孩子如果处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其实是非常热爱参加晨圈活动的。

带领的大人如果是一个温柔又有意思,把活动带的很流畅的人。这样的一位老师,会通过晨圈活动跟孩子们建立起一种非常深刻的联系。

(5)孩子意识过早唤醒

现代社会的整个大环境,会把孩子过早的去唤醒,所以孩子那种很纯粹的孩童的状态在现代这个社会蛮难得的。

被过早被唤醒的孩子会有过于清醒的状态,“我的”其中比较自我中心的状态也会出来。他会很明显的表达“我想要什么”“我不要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我和谁是好朋友”“我讨厌谁”,这样孩子有点小自私的心态,这个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是这个大环境所造成的。

通过给孩子健康有活力的晨圈活动,引导孩子去慢慢的卸掉以自我为中心的这种状况,去培养孩子更多对外在周遭事物的兴趣还有关联感。孩子会更多的看到一个大集体的老师和同学们那种美好状态,这样他自我的小自私会慢慢的没有那么明显,这也是晨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编排晨圈的时候的一些基本的原则,一些原生姿态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在晨圈活动中这种呼吸节奏和伸展收缩的两极性,可以说是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我们编排成圈的时候最主要把握这个指导原则。

(1)晨圈设计的呼吸的节奏感

晨圈活动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设计的内容要有一种呼吸的节奏感,呼吸的节奏感体现出了我们生命的最基本的形态。

有很多的形式可以体现到:

“开与合”,可以通过手或者说大家围成圆圈来表达这个开与合的姿态;

“出与进”我们有个晨圈叫“飞翔的小鸟”你可以请一个小朋友在大圆圈里面飞进来飞出去,去体现这种“出与进”的活动。

“轻盈和沉重”你可以贯穿在故事里面。比方说,格林童话里面有小精灵,有巨人,他们的步态一个是轻盈的,一个是沉重的。

还有“沉睡与苏醒”“生长与枯萎”就可以表现在四季里,在轮回当中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那到了冬天自然这个世界就出现一种收缩和枯萎的状态。

经由这一切活动把这种整体的生命状态展现出来,我们可以让孩子的心灵触及到大自然界真正的生命状态,这是一种最深刻的一种感知。

晨圈活动除了配合我们课程的一些律动以外,很多都是关于四季的一个表达,像上面提到的配合四季做一些相应的动作,用他小小的身体、生命去体验。

在现代社会整体的人类生活节奏太快,孩子其实是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一种比较简单而有节奏的生活。

像电视、电脑、各种电子类的产品充斥在整个世界,孩子被动的去吸收和接受这些内容,但是它又把孩子深深的吸进了这个电子类产品的图景中去。

目前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唤醒我们孩子到天然的图景里,让孩子去感受有活力的天然的运动。

我自己小时候在乡镇上学路上常常会经过小河,会看到河面上红色的蜻蜓,扇着翅膀,翅膀上散落着晨曦。又会看到,村子里面叔叔伯伯们,牵着牛和驴,过来给牲畜饮水。那个画面非常的美好,到现在都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里面。

这种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妙图景,是没有办法用任何其他的这个场景去取代的。

三、晨圈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容易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障碍

在一线上课的老师们,一定会有所体会,就是你精心的编排了一个晨圈活动,第一次带给孩子们的时候,发现这个活动,并不是每次带都让人觉得那么的愉快或者和谐。很有可能是以下的原因:

(1)这个晨圈活动的设计本身有一些缺陷

整个晨圈活动孩子们都是非常敏锐的,有可能这个晨圈活动展示了一种对孩子来说不太适合他当下年龄的一个图景。或者是这个晨圈带领者,他没有办法去掌控姿态。

好比说孩子们已经3年级了,但你给出的图景或者歌曲比较适合小小孩的话,孩子马上就会反弹,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小小孩了。

这个反应很明显,孩子马上就会显出很无聊的样子给你看,他甚至根本就不动。有的孩子比较直接,会直接讲“老师,好无聊啊”。所以你发现这个情况,应该意识到这个部分要马上转换,他们需要的是更富有挑战性的,有更多节奏韵律的晨圈活动。

相反,如果你给1年级的孩子带很多快速节奏变换的晨圈,1年级的孩子马上会呈现出一脸蒙,因为他实在是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没有办法跟上你的节奏。1年级孩子恰恰是最梦幻,最天真烂漫的时刻。如果你给到过于唤醒,过于刺激他们的活动,显然是不合适的。

除了设计晨圈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

(2)老师在进行晨圈时本身的状态

鲁道夫·斯坦纳博士著作里面提到过“作为一名教师,重点不在于你教会了孩子什么知识,而在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师本身的一个生命状态对于你的教育影响很大,当你带孩子一个内容的时候,你是否全情投入,是不是真正喜悦的?

当你对内容的带着热爱,精神饱满去跟孩子互动,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孩子自然就会接收到,他会跟你一样,饱含热情的去参与这个活动。

当老师个人状态不够的时候,或者说自己并没有深深的投入进去的时候,那孩子自然也是很明显就会捕捉到,孩子状态当然也就会打折扣。

所以晨圈带领着陪伴者的状态也是决定晨圈成败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除了晨圈老师进入状态的影响之外。现在来分析一下对于孩子本身。

四、晨圈实施的过程当中,孩子呈现的不同面向的这个问题和挑战

他们对晨圈的这种抵触,或者说不接纳,都会有哪些状态。

从整体上来讲的话,孩子们之间也有一些共性呈现。所以这里跟大家分享更多的是一个共性的状态。

(1)第一类是,还不在状态的孩子。

我们在做晨圈的时候,如果刚刚开始几分钟,有孩子喊说,“哎呀,老师,我好累呀”“我腿痛,我要坐下来”这样的情况,或者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在晨圈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开始抱怨说,“老师,我不舒服,我肚子痛”“我头痛”之类的。

这个孩子可能在跟随我们集体的晨圈活动时,心里面会有一些压力感,他会感到不舒服。

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一般会允许这个孩子坐下来,坐在我们晨圈的不远处观看。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做晨圈活动,孩子有时候会在旁边看很长时间晨圈活动,过一会你会明显看到他渴望加入的眼神,这个时候老师就抽准时机邀请他进来,说,“某某同学,你准备好了吗?你如果准备好了,我们随时欢迎你加入我们”,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很自然的让我牵起他的手。

(2)另一种现象,晨圈做到中间的时候,有的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皱眉头或者他的腿会有点沉重的样子。这类孩子一般都是生命力还不是特别强壮,稍微弱一些。

在孩子的童年期,生命力是需要时间去慢慢的强壮起来的。这类孩子的腿比其他孩子容易感到疲惫和沉重,有的时候一整天你会看到他有点无精打采。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会很快的调整这个晨圈的强度。当我们在做一个比较大动作的晨圈后,我就会马上转换成一个比较温和节奏的活动。

如果课程需要有强度比较大的晨圈进入,会提前问一下,“某某同学,你是不是有点不舒服,有点累呀?如果这样的话,你可以在旁边稍微休息一下”,或者我就会说,“你去喝点水哦”,这样就给孩子一个缓冲,在这个过程他会被照顾到比较舒服。

这是在孩子一年级早期的时候,会特意去留意让孩子有一个简短的休息。等到后期,尤其是当他们长到一定年龄,比如到2年级甚至3年级。如果孩子还有这样的情况,我就会更多的去以鼓励的方式,去加强他们,而不是让他暂时的一个抽离。因为当他的生命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需要相对强烈一点的力量去为他的下一个阶段打一个坚实的基础。

上面说的是对于那些就还不在状态的孩子的呈现。

(3)接下来是在过程当中表现出对于晨圈的懈怠,或者说有分离的不在状态的孩子。

有的孩子在做晨圈的环节到中间会故意扮鬼脸,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或者用声音去吸引其他的孩子的注意力,很明显孩子是在有意识的制造一些障碍。

这种孩子的感觉一般会比较敏锐,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强,甚至在年龄还没有达到比较清醒的状态,就已经可以分享很多你听起来像成人的话语,孩子脑部的清醒度大过于身体的这种清醒度。但身体模仿能力方面会显得比较薄弱,因为所有的力量集中在头部,四肢的部分会相对比较薄弱。

这样的孩子即使老师勉强把他留在晨圈活动里,可能对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会给晨圈活动其他参与的孩子带来一些干扰。

其实他们更喜欢在晨圈以外的时间,得到一些一对一的帮助。所以我会请孩子先坐在座位上,安静一会儿,然后带着集体的孩子先把晨圈做完。

等上完课以后,我会把他带到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再做一对一成长活动。当你跟他做一对一活动的时候,他的投入度和专注度都非常高,也非常愿意跟老师去做这个工作。

(4)也有一类孩子,是属于本身内在比较厌恶去做活动的。

这种孩子在进行晨圈活动的过程中,走着走着突然就会放弃。表现就是把自己故意摔在地上,有的时候是脸贴在地上,肚子也贴在地上,然后就在那里呆着不动,就有点像小耍赖皮一样。

这孩子就是没有办法进行很慢的向上或向下的运动,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意志力的缺乏。这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还没有能够让他成为一个真正能够独立起来的孩子,所以通过这种身体的方式来告诉成人和其他伙伴,不愿意做这个事情,但不会直接用话语表达出来。这类的需要一种比较温和接纳的态度,去给到一些帮助。

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趴在圆圈中间,老师要有一个比较接纳的心,跟其他的孩子们说“某某同学,他想在我们的圆圈中间做一个小太阳啊,那我们大家把他围绕起来,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个小太阳发出来的光芒”。我们整个圆圈的小组孩子们围绕着他来进行圆圈活动。他会感受到来自老师,以及整个小集体对他的一个包容和接纳,状态也就会随之好起来。

(5)最后有一类孩子的状态,称为触感缺失或者在寻找寻求一种联系。

这类孩子在晨圈过程中,他会利用每一个机会去跟同学碰撞,有时候甚至会拉、扯、推,或者干脆在地板上打个滚儿。

在晨圈活动中,需要扮演一匹小马跑起来的时候,他就会像风一样的就是乱刮,动作通常非常夸张,有的时候会把其他同学会拉倒。看到这类孩子这些夸张的大动作,后面会出现一个小群体的追随者,其他孩子也会喜欢像他那样去玩儿。这类孩子在晨圈中蛮危险的,因为他这样去带动的时候,就会有一小拨孩子会跟着他一起闹腾。

其实是现代整体的生活方式变得非常便利,非常舒适,所以孩子触觉难以得到有效的一些刺激和反应。当外界接触感没有足够的体验的时候。人会变成通过自己去创造一些相互碰撞、推搡的环节,去感受和体验自己这个身体的界限还有触感。

通过这种方式,他去感受自己的身体界限,以及外在给予他的一些界限。这个部分非常重要,孩子自己感觉到他内在需要这一类触感的界限,甚至对他今后的社交交往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老师可以利用好这个机会,可以很好的帮助这类孩子,比方说在晨圈里面设计一些身体相互碰撞的一些活动。围坐一圈唱长螃蟹歌的时候,拍打自己的膝盖,同时会顺着一个方向去拍打你的同伴。

有的时候,还会互相双手或者双脚,去进行一个对碰对接的。当这样去做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会显得非常的喜悦,会很兴奋,愿意做这类活动,自然就避免了他主动去制造一些障碍,去寻找身体触感或者说界线的干扰性因素。

关于晨圈的意义以及编排原则,包括在晨圈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容易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障碍,以及孩子呈现的不同面向的这个问题和挑战。我就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了这么多给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本文由天使在线根据红育老师晨圈音频整理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