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丁小悟典 2020-05-18

我读《论语》(75

里仁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在《论语》中两处提到了“一以贯之”,一处是《里仁》第15章,一处是《卫灵公》第3章。“一”在这里指代“道”,关键是对“贯”字的理解。“贯”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贯”,为“串”的意思,串连。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有一条主线把他的思想串连起来,这条主线用他的弟子曾参的理解就是忠恕之道。人们普遍认为,“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过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解释:“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所谓“忠”就是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人,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人应该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成就他人;所谓“恕”就是将心比心,从消极的方面说帮不了他人但不要害他人。忠恕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如何对待他人,就像一块硬币的两面,构成了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大家都认为孔子博闻强记,知道得很多,觉得孔子的学说是包罗万象的。有一天孔子就这个问题问他的弟子子贡是否都是这样认为的,子贡毫不迟疑的回答说是,觉得这是当然的事情,孔子这样问很奇怪,就反问他的老师说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却说不是这样的,他是用一个道理把他的思想串连在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他的思想有核心的,而不是散乱的,不成体系的。

第二层意思,“贯”是一贯之意。孔子仁学贯穿于他的思想始终,坚持如一,始终如一,绝不三心而意,不会被社会现象所左右。孔子始终坚持“仁”,认为人须臾不能离开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自己的理想信念。

第三层意思,“贯”就是贯彻,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孔子强调要以实际行动践行“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本是如何去做。孔子的仁学思想不是纯粹的思辨性的理论,更多的是结合人的行为方式告诉人应该怎么去做,大到国家治理的社会行为,小到个人道德修养,无不体现“仁”。“仁”在社会实践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可以是“爱人”“泛爱众”,要有爱人之心;可以是“刚毅木纳”,行为要快于语言;可以是“克己复礼”,要懂得自我节制,自我约束;可以是“恭宽信敏惠”,待人恭敬宽厚,讲诚信,行为敏捷,施人以恩惠;可以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做人做事要谨慎;可以是“孝悌”,尊敬长辈,兄弟姐妹友爱;可以是“立人”“达人”,帮助他人;可以是“能济众”,普济众生,等等。

总之,孔子的思想贯穿如一,始终如一,贯彻如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