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琴安|以美的文字来谈美

 默默7qrvsleytp 2020-05-19

《自在生活---与美同行》从文化谈审美,从审美品生活。

看点一:回归本性,彰显个体生命的丰富内涵,突出审美的趣味性。

看点二:从个体生活阅历,剖析审美心理奥秘,提升审美的智性意识。

看点三:描述生活的千姿百态,感受自然的人文情怀,显示审美的普遍性。

与美同行,提炼生活的品质。



本书包邮,38元/本需要购书的朋友可识别上方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wxid_q0w4tsr3ewgz22给秦建鸿教授留言互动。

也可以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微信号:h838351101。




以美的文字来谈美

文/孙琴安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与秦建鸿已相识交往二十余年矣!
初识秦建鸿,便觉有几分秀丽之气。接触多了,又感到她为人真诚直率,热情大方。她早年攻读美学,对中西方的美学理论和审美体系了如指掌。后来成为高校教授,也教美学和社会文化等课程。教学之余,还兼任沪上《读者导报》的记者编辑,主要负责阅读评论。
在教书、编报的同时,秦建鸿对美学研究仍饶有兴趣,长年不断,孜孜以求,硕果累累,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曲阜三孔》一书不久,中国文联出版社又推出了她的《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近几年来,她在美学领域又发现和提出了“文化守衡”现象,并就此在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九篇系列论文,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如今,她又为读者推出了一部新的文化美学著作──《自在生活 与美同行》。

大约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大地上曾卷起过一阵美学热,西方一些经典的美学著作,无论是古希腊亚理斯多德的《诗学》、德国古典美学名著黑格尔的《美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还是近世以来泰纳的《艺术哲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乃至当代美学家的系列美学著作,一经译介出版,都会成为畅销书。许多美学杂志、美学词典也应运而生。这说明爱美之心,人人有之;对美的向往、追寻与好奇之心,亦人人有之。记得我当时也写过《性感与美感》等几篇文章,发表在当时的美学杂志上。后来不知何故,美学热有所降温,而弗洛依德的学说又热门了一阵。但不管什么原因,美学热的降温,可能与美学研究的某些现状有关。因为生活中的美,都是很具体的,可感知的,活生生的,但一经纳入美学领域,进入研究层面,却都变得抽象起来,没感觉了,至少不如原来所想望的那么美,于是,有些人就半途而废,放弃了;还有些人则又回到生活中或艺术中去寻找美了。

不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秦建鸿研究美学多年,也撰写了不少美学著作,却往往能独辟蹊径,另开一境,自成面目,有着自己的研究风格。

她喜欢结合实际,用生活中一些富含美学意义的人和事,物与象,以深入浅出的方法来谈美,教你如何发现美,认识美,审视美,享受美,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走进敞亮的美学殿堂。

她前些年出版的《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是如此,这一次所写的《自在生活—与美同行》也是如此。

此书共分三大篇章,依次分别为“人生六阶”、“心物交流”、“自然情怀”。所谓“人生六阶”,即以《易经·坤卦》中的“六爻”作为人生的六个阶段,把人生的六种色块逐一展示并交汇于生命,回归人的本性,揭示个体生命的丰富内涵,又以此串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突出审美的趣味性。所谓“心物交流”,主要侧重于审美理论的解读,审美基本上总是以感知开始,通过想象与情感,最后得以感悟和理解。而“自然情怀”,则以春、夏、秋、冬的时令变化和东、南、西、北的地理方位,也就是以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空间,来描述生活,谈人与自然的美学关系,呈现自然中的人文情怀。故三篇之间貌似分离,实则神合,有着内在的联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美是生活。如果说《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主要是以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优秀小说中的故事与人物来阐释美,那么《自在生活 与美同行》则主要以生活中的人与事来阐释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人物如张妈,寻常街巷如梦花街,眼熟民宅如石库门,到了秦建鸿的笔下,都会变得鲜活灵动、流丽曼妙起来,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美,散发出美的气息,浸润着美的意蕴,透露着美的趣味。使你感受到,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只需用你的心灵之眼去发现就是了。

说老实话,我是很佩服秦建鸿的文字之美的。她的文笔轻盈、流畅、跳跃、变化,时时闪烁着一种灵性之美。我总感到,谈美的书,文字一定要美;文字美了,书才能愈显其美,美上加美。否则总是一种缺憾。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能有秦建鸿这样的文采,这样的美文,何愁何之不远?

然而,尽管此书的文字漂亮,轻盈灵动,却仍是一部审美方面的学术著作,蕴含着许多美学原理,只不过作者用一种散文的笔调,巧妙的结构,形象的文字,生动的事例,独特的方法表达出来罢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审美读物的另辟蹊径”。

是为序。

新书发布会现场


作者简介

秦建鸿教授,上海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担任《读者导报》社记者编辑,负责阅读评论版面的工作。

主讲课程《美学》、《中国历史文化》、《社会学》、《公共关系》等学科。开设原创课程《通识课:传统文化复兴》,该课程从提升自身软实力的角度切入,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视角新颖独特。

讲课之余从事美学及社会文化领域方面的研究。

出版专著:《曲阜三孔》,《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参加编写《红楼梦之迷》,《金瓶梅鉴赏辞典》,《文心雕龙》,《高校美育概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发表论文20余篇,系列论文:文化守恒及其审美。关于文化守恒项目,经多年的致力研究,雏形理论框架。此理论价值普适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提升人的精神内核。

往 期 精 彩

漫步在美的长廊

 秦建鸿|暮然回首,美就在眼前

人间烟火,美无处不在——秦建鸿教授推出最新力作

随秦建鸿审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