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原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

 mengk4fz0yyf5h 2020-05-20

那些书法家们~第392篇

【原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

文/卢秀辉

陈豫钟做过秀才,曾为廪生。他出生于金石世家,他的篆刻启蒙于祖父。祖父陈王谟,号半村,仁和诸生。

故事:「原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

陈豫钟少年时候就喜欢书法篆刻,每见祖父半村先生作书或为篆刻时,他往往伺候在旁,细心观察祖父的执笔运刀之法。然后,私下练习,课余之暇,学习书法与篆刻是他最快乐的事。陈豫钟十八、九岁时,能书善画会刻印,逐渐为外人所知。年过二十后,也有人找他以艺事酬应,其中,尤以找他篆刻者为多。陈豫钟文字学造诣很高,精鉴别,他所作之印很讲究,不肯浮以了事。有人送了年青的陈豫钟一个大礼,钱塘藏书家郁礼先生收有丁敬印谱,郁家聚书甚富,建藏书楼“东啸轩”,藏书颇具规模。有喜欢陈豫钟篆刻的从郁礼先生处求来丁敬印谱,赠送给了他。陈豫钟得此印谱,即又私淑丁敬,用他自己的话说:“及见丁居士作,错综变化,,无美不备,一以秦汉为归,因册日置案头,于此得力不少。”阮元说他:“秋堂专宗龙泓,兼及秦汉。”丁敬别号龙泓山人,龙泓者,丁敬也。

故事:「原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

陈豫钟与陈鸿寿二人早在乾隆甲辰年(1784年)即已订交,当时陈豫钟二十三岁,陈鸿寿十七岁,两人就此引为终生挚友。陈豫钟精于小学,篆隶皆能得古法,这一时期,陈豫钟以学丁敬为主。陈豫钟布衣一生,而陈鸿寿则以拔贡被选为官员,从政二十余年。支持陈豫钟混下去的,恰恰不是艺事,而是首推学问。没有学问,知识分子不和你打交道,不带你玩。那时的圈子与现今不同,仅仅靠忽悠是不能成事的。陈豫钟只中过秀才,生活在社会的低层,说好听点,书画篆刻家;说的实在点,就是个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人。而别人对这种手艺人还有个要求,有文化。陈豫钟有方印“我生无田食破观”,虽是文人的自傲语,也是陈豫钟生活状态的写照。

故事:「原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

阮元在浙江为学政时,陈豫钟三十五岁前后,正是他创作的高峰期,无论是书画还是篆刻。尤其是篆刻,已经融合了汉印、丁敬切刀,表现出浙派工整一路的面貌,在他创作的印章中取法汉印的占了多数。陈豫钟沿袭前人做法,以结体方折的缪篆为创作字体,追求平正化,技法的简化和纯化。其实,陈鸿寿走的和他相同的路子,也是从丁敬入手,从秦汉中吸取营养。但是,两人命运迥异,其格局、见解受到了不同影响,风格也自不同。阮元请他为文庙新铸的刻有花纹图案的大钟摹仿古文勾勒铭文,铸成以后,大钟显得端整壮丽,铭文更是质朴入古,极合规矩。于是,深得阮元赞赏和肯定。

故事:「原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

陈豫钟生活的时期,是金石学与考据学大炽的时期,文人以发现新的金石文字为乐事,寻碑访石,几成风尚。以新文字入印,成为篆刻潮流。黄易此时也是他在学问、金石、篆刻、为官都是最好的时期,黄易的印风成为一种风尚,吸引着好奇的陈豫钟。陈豫钟说:“余素服小松先生篆刻,于丁居士外更绝超迈。”陈豫钟与黄易的交往,始之奚冈的介绍,陈豫钟也是得到过黄易亲自指点的印人。陈豫钟曾致函黄易:“唯豫素耽金石,无如学浅质鲁,绝少师传,久倾山斗,是以前函恳示我楷模,荷蒙不弃,许以心传,并附上劣石二方,敢乞公余之取暇镌就见寄,俾得所则,微异日或有寸进,当谨志陶镕之德。”当时黄易在北方为官。黄易也喜欢陈豫钟,数度为陈豫钟刻印示范。

故事:「原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

边款创作是西泠诸家傲视印坛的强项,尤其以陈豫钟为著,陈豫钟的边款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他的边款密行细字、工整规矩,求其印者都喜欢他的书法,请他在印上题作长款,款字多多益善。所以,陈豫钟也更在意边款的创作和技法研究。他说:“余少乏师承,用书字法意造一二字。久之,腕渐熟,虽多亦稳妥,索篆者必兼索之。”他用日常书写的字体刻款,不刻意造作。他的边款得到了黄易、奚冈的肯定和称赞。他在《最爱热肠人》一印中,作长款道:“余少时,侍先祖半村公侧。见作书及篆刻,心窃好之。并审其执笔运刀之法。课余之暇,惟以二者为事,他无所专也。十八,九渐为人所知。至弱冠后,遂多酬应,而于铁笔之事尤夥。时有以郁丈陛宣所集丁砚林先生印谱见拟者,始悟运腕配耦之旨趣。又纵观诸家所集汉人印,细玩铸、凿、刻三等遗法,向之文何旧习,至此盖一变矣。后,又得交黄司马小松,因以所作就正,曾蒙许可。而余款字则为首可者再。盖余作款字,都无师承,全以腕为主。十年之后,才能累千百字为之而不以为苦。或以为似丁居士,或以为似蒋山堂,余皆不以为然。今,余祉兄索作此印,并慕余款字,多多益善。因述其致力之处,附于篆石,以应雅意。何如?”

故事:「原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

陈豫钟的边款成了抢手货,他几乎每印必款,而且是细密长款。人们在欣赏印章的同时,也欣赏到了陈豫钟的边款创作、书法创作,他的边款书体用楷书和隶书。从他的楷书款可见他对书法的着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方可趋之,盖以正平守法,险绝取势,法既熟,自然错综变化而险绝矣。”他的楷书由魏晋入手,又于抄书上用功,得隽秀熟雅。行刀时又以钉切为主,故又铁划银钩,纤毫不失,清丽工致,富有书卷气。

陈豫钟嗜好收集金石文字,毡蜡椎拓,积卷数百本。名画、佳砚,亦是其好,尤其爱收古铜印。陈豫钟工画山水、松、竹、梅、兰,尝以篆法写墨笔松竹梅卷,画兰竹秀逸有致,辑《古今画人传》。著有《求是斋印谱》、《求是斋集》。

故事:「原创」他认为:“书法以险为上乘,制印亦然,要必既得平正者”

陈豫钟书法苍雅圆劲,精于小篆籀文,兼及秦汉,皆得古法。他曾在《张迁》、《曹全》等汉碑下过苦功,他的隶书边款得力于此。

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四十五岁即英年早逝,没有来的及对艺术进行反复再变法,过早地定型了自己的艺术。

陈豫钟(1762-1806)字浚仪,号秋堂,浙江钱塘(杭州)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