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

 周易官展呈 2020-05-22

一个人无论在社会中还是在企业里,还是在团队中,都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维护别人,就是维护自己。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记得前些年引发轰动的电视剧《欢乐颂》中,一位让人既可恨又可怜的人物樊胜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一生的宿命”。

心理学家阿德勒也说过,“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

在我们探讨心理学的时候,一直说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早年与父母的互动中产生的,如果性格可以决定命运,从某种程度来说,如果一个人后期不完善自我,没出生看他的父母就能够判断这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糟糕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一个人

维吉尼亚萨提亚说: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潜意识,就只能被自己的潜意识牵着鼻子走,没有察觉,兜兜转转几十年,走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那么潜意识中的很多模式究竟是如何影响一个人呢?

这里又要引用《欢乐颂》这部电视剧,当我们听到她那个不称职者母亲说出:“小美啊,你要帮帮你哥哥呀。”这句话是多么可恨。

樊胜美那么辛苦的赚钱,结果不过是杯水车薪。

即使樊胜美已经到了上海这么大的城市,可内心依旧无法摆脱糟糕家庭带给她的束缚,当我们觉得她可气时,是否也看出了她可怜的一面,原生家庭就像一个魔咒一般阻挡她获得幸福。

后来另一部电视剧《都挺好》更是把原生家庭影响一个人的现象放的无限大,

苏明玉的母亲对她是恨,恨苏明玉的到来毁了她的前途,毁了她到上海发展的机会,毁了她与昔日爱人的美好未来。

你看到了,这两个人虽然最后都很成功,看似已经摆脱了早年束缚,可还是千丝万缕与过去有着种种联系。

《无声告白》里有一段关于家庭的描写,印象很深:

“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是的,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那些影响早已经深入骨髓。

怪不得心理咨询中有个规律,一个人如果没有处理好和原生家庭的创伤,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内心依旧会“不择手段”把你拉回来。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环境,可我们有能力选择自己未来人生中的人、事、物(即便这些也会受原生家庭观念的影响)。

比如倘若自己的家长曾经对自己造成过影响,但基本还算听得进去话和能够对待过去有所反思的,就和他们讲述一些专业知识告诉他们需要怎样的对待,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树立边界,告诉他们你是你,我是我。

但如果你如果遇到一个不太开明的父母,你要接受这个事实。父母因为成长环境有他们的局限性,但是他们支撑家庭走到今天。你也许在过去很不愉快,但你得往前走,而不是纠结过去,改变父母造成很多矛盾。你可以好好照顾自己、过好的生活,找一个亲密伴侣,重新塑造一个依恋关系来降低原生家庭的影响,你可以跟原生家庭拉开距离,重塑一个生活圈。

做到上述其实还不够,你还需要觉察自己内心的创伤,有时候在关系中甚至会出现自己都无法理解的行为和情绪,这是非常影响人际关系的,要留意哪些是针对现在的人和事的,哪些是借题发挥的属于过去的,不要把属于过去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投射并发泄在亲密伴侣与朋友身上,另对方莫名其妙的不能接受。

最后,我也是想说一个很多遭受不良家庭迫害朋友不愿意听的话:尽量和父母和解。

灵性作家张德芬女士曾在她的文章中说,要与我们的父母和解,然后生命的能量才能更好地流动起来。

如果我们在期待完美的父母,我们就会对父母充满恨。如果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父母,我们就会对父母充满了慈悲。

说个心理现实的真相,为何要和解,因为我们出生后就会带着一部分父母的人格,这些甚至无论如何努力多很难摆脱,假如怨恨父母不断就是怨恨自己不断,自我攻击是心理障碍和痛苦的根源。

在人生中,不只是原生家庭这个关系会伤害你,任何关系都可能产生伤害,应对人生中关系的伤害是你未来一辈子的事情,当你与自己和解后,你会开始有能力或至少像个成年人一样敢于面对关系的真相,这样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这个过程很难,但很有意义,毕竟人生只有一次,记得看过很经典一句话:

真正的赌神无法决定自己抓到一手好牌,但即使手中都是烂牌也会努力打出王炸。

努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