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罗生门》有感

 梁溪镜明 2020-05-22

   数年前,曾经听人谈论:“你读过罗生门吗?每一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罗生门!”何谓罗生门?是指每一个人生命中必经的坎吗?今年有机会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罗生门原为日语,罗生门是泛指人间与地狱分界之门,是善良和邪恶的分界之门。

《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一间破殿,陈旧的牌匾,一场大雨,一个故事。人性就如此丑陋地被呈现出来。人性是复杂的,既有恶的一面-鬼相,也有善的一面-神相,更有灰色不明辨的一面-人相。而芥川龙之介关注的更是这片灰色的雾霭,又可以说是虚伪面具!雾霭之中迷茫的是什么?虚伪中隐藏的是什么?它笼罩着怎样的心理历程?或者说由此凸显出的人性又是怎样?每个人性善的底线是什么?它由什么控制?从何处产生? 

《罗生门》讲述的是一个来自佛教禅经里面的故事。“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将正在等待雨的过去。”一个家奴百无聊赖,看着门外的雨滴,其实他正为自己失业而无以生计发愁。他偶然看到一个以拔死人头发做发套出售为生的老妪,他惊问老妪为什么如此恶毒?

老妪告诉家奴说,那个被拔掉头发的女子,生前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恶多端,所以现在拔掉她的头发理所当然。走投无路的家奴听到此话,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 《罗生门》中,芥川龙之介描写的是一个普通人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堕落的全过程。小说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若以善恶来划分,《罗生门》中的那个家仆在一开始应该是可以划分为善的行列的。他是一个正常的善良的人,然后他在死尸堆中——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下,我想他的心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吧。再然后,他在楼上看那个“小老太”去拔女死尸的头发,这是一个冲击,他原本已经暗暗偏向“恶”的心思被这个冲击一下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再然后呢?他听了那小老太的言论后,一身正气的他开始变得浑身冒“黑烟”了,他在这小老太的一番狡辩下,他的那颗心已经彻底走向了恶!于是他抢走了这小老太的衣服,然后逃之夭夭。

  通过描写“小恶”、“恶”、“最恶”的人物印象,慢慢给读者的心理带来冲击。在利己主义影响的基础上,不管是违反道德还是损害别人利益,无论是谁只要心存利己念头,都会为达到自己愿望而不择手段。而且,利己者在自己做坏事的同时为了自己的自尊,会把过错的责任都推到外部环境和别人身上。这篇文章就描述了由善变恶,并显示了在利己主义面前人们的价值观的脆弱。

  龙之介的创作生涯是在大正五年(1916年)前后,这是一个天灾人祸横行的乱世,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就连京都都那么格外的荒凉。善、恶、虚、实等所有的一切都被绝对化、孤立化,人与人之间也相互疏远、陌生,看不到任何人性的真诚,丢弃的女尸生前“吃”官兵,老妪“吃”女尸,家奴“吃”老妪,人人都在“吃人”,人人又都在被“吃”,完全如同人与狼、生与死的关系。

  因此,如果被利己主义侵蚀,邪恶的念头就会顿生。龙之介通过短篇小说的形式,给读者带来了生动的利己主义者。读之后,读者也不得不感慨利己主义的可怕性,也许还会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这也是《罗生门》成为他的代表作,被世人关注的原因之一。

  其实啊,人还是要以善良为本!人若欺负你,天会护着你,人若欠了你,天必还给你。世间有因果,善恶各有报,世事有轮回,一生做好人才是正道!

  不管曾经吃过什么亏,上过什么当,不管昔日有过什么伤,受过什么骗,都不要轻易把自己改变!善良,继续保持;真诚,继续维护。为人大度一些,伤心怕什么,活得安稳,委屈算什么,内心无愧。大度,不是蠢,而是把感情放在第一位。每一个人,都要时时警惕自己,不要跨过心里的那扇邪恶之门——罗生门。因为好人必有好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