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作文备战指南 受新冠疫情影响,历史最长寒假即将结束,全国各省市新学期正式返校学习进入倒计时,建国后首次“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探索模式也终成历史。随着2020全国高考推迟政策出台,各地中考原则上在高考后进行的基本原则指引,今年的中考倒计时不再遥遥无期。 小编今天发文旨在迎对返校后即将开始的各市区中考前模拟考试的作文复习,中考作文分值高占比重,一直是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作文是语文学习“听说读写”的最高层次的呈现,更是每年度市民关心热议的重点话题,本文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和备考的学子们以启迪,全力以赴地应对准备,以求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中考考试中语文学科的“开门红”。 二选一模式将成为2020年辽宁鞍山中考作文的最后定式。不同之处,无非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切换,不排除增加材料作文的可能,给考生留有足以发挥的想象和构思空间,适合考场顺利完成。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每年在冲刺的最后阶段,让学生、老师还有家长最不放心的就是作文。考前作文备考到底怎么做才有效? 首先你要知道以下这些备考策略。 关注生活,做到写作与生活融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感悟课堂学习生活、享受校园生活、感受家庭生活、体会家乡生活、关注社会生活、观察自然生活等,做到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寻求灵感,实现写作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坚持阅读,做到读写结合 在准备中考作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多读一些经典、短小的美文,如《中学生读写》《读写天地》《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微型小说选刊》《散文》《作文成功之路》等杂志里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有选择地阅读,开阔阅读视野,拓展阅读空间,从中汲取营养,深思善感,及时写下读后感、读后评。 同时我们还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要素齐全的考场高分范文进行重点学习,通过解析其要点,找准借鉴点,以点突破,学会用点,从而学会准确审题,快速立意,恰当选择文体,合理安排结构。 挖掘自我,做到有的放矢 关注自我是中考作文的一个永恒话题,因此,同学们要善于挖掘自我,剖析自我。挖掘的角度有:“我”特有的外观形象,“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我”细腻的情感天地,“我”独特的知识王国,“我”对生活(生存)的认识,“我”生动的生活场景,“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等。 同时面对任何一道作文题,都要能够以“我”为圆心,进行“自问式”思考:“要我写什么?”“我选择什么文体?”“我想到了什么?”“我用什么材料写?”“我写什么事情?”“我的核心立意是什么?”“我如何谋篇布局?”……要学会从“我”的仓库找“米”下锅,从“我”的视角叙事写人,从“我”的角度表达个性感悟。 其次你要吃透往年真题,从中把握命题规律。 纵观全国各地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和历年鞍山中考作文考题,犹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全面了解2020年中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对于备战2020年中考大有裨益。 在中考语文中,作文占60分,是中考语文拉开分距的重要题目,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写作文,不知道如何提升写作能力,甚至阅读能力。 我们一起来了解那些写作中没有点透的“潜规则”。 一:标题要一眼看出与主题的关联 作文如果是自拟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题,即切合主题或话题,其次才是简练、有新意和有文采。 二:文章最好分成六至七段 这样可以形成“凤头、猪肚、豹尾”的格局。 首段和末段可短些,两三行即可,中间每段可长些,七八行较好。老师很不喜欢首尾各一小段、中间一大段的“孕妇肚”式分段,也不大喜欢两三行就作一段的“满天星”式分段。 首段短才能迅速入题,末段短才能突出主旨;中间七八行作一段,是因为这样长的段落能较完整地叙述事情的一个片断。当然也不能绝对化,在行文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中间两个大段之间插入一两句过渡语并单独成段,有时也会给人灵活和流畅的感觉。 三:篇幅以超过规定一两百字为宜 比如题目要求“不少于600字”,那么考生不要只写600字,而要超出一两百字,直观地说,就是要写到答题卡上“600字”标记下面四至八行。 作文字数没达到底线的,扣分绝对不只“每少50字扣1分”;字数刚达到底线的,也会给人一种“挤牙膏、凑字数”的感觉;超出底线一两百字,会给人一种内容充实的感觉。 当然作文也不必太长,不必写到答题卡的最后一行。文章写得太长会花去许多宝贵的时间,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复查前面的答案,而且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塞得过满、没有回旋余地的压迫感。 四:题材要实事求是 也就是要写自己经历或可能经历的事情,不要写自己不大可能经历的事情。 比如,一个外地的考生,写发生在欧洲某国的故事,写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故事,写发生在几百上千年前某朝的故事,写求职场上某大学生遭遇的挫折,都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感觉——这个故事是从哪本杂志上抄过来的。 也不要照搬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因为那只能证明作者文思匮乏。中考作文的选材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活动为半径来画圆,要能突出作为初中生的“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当然,写“我”并不意味着“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可写,也并非要原原本本地写,而要有取舍、有变形、有重组地写。 考生可以将“我”不同时空的言行写在一件事里,可以省略某个环节而放大某个细节,也可以将同学的见闻嫁接到“我”的身上。这并非“造假”,因为写作(不包括新闻报导)从来都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经过艺术加工的文章,人物形象更鲜明,故事情节更生动,作品主题更深刻。 五:立意不但要明确,而且要正确 考纲和评分标准对“立意明确”有要求,但对“立什么意”却没限定,只是要求考生感情真挚,写出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体验。 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写呢? 不是。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所以,作文要以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宣扬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为基调。利用中考作文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对教育制度的鄙视、对父母师友的厌恶等不良情绪,或者在文中为自己追求刺激、贪图享乐、逃避责任的行为作辩护的,分数必然很低。 还要记住:要美化自己,而不是丑化自己。 要显现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负、多知识、同情心,要显现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于反衬别人等考虑而故意丑化自己,如果让评卷老师以为你真就是那样,那就麻烦了,因为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从某个角度讲,评卷老师评卷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淘汰对象的过程。 知套路而不套路,写出水平,写出新意,才是中考体作文的终极大法。 返校后,我们将经历至少两次大型模拟考试,储备足够素材和熟悉考场作文规则,有计划地修改自己的历次大型考试作文,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使之更符合考场作文要求和阅卷老师口味,进行适当地“变式”练习,是考前几十天快捷提升作文能力的途径。 相关链接: 【重磅原创】2018鞍山中考作文考题新鲜出炉,审题指导和下水文 相关一模二模考试命题: 2018鞍山一模考试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一)、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看似不简单,比如: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超越自我、关爱他人等。但是,只要你肯于去做,很多事其实也很简单。 请以“ ,其实也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生动地描写了春雨的特点;悄无声息地滋润大地。一场春雨过后,大地褪去了冬的荒芜,小草变绿了,树木穿上了新衣裳,姹紫嫣红的花儿把世界装扮得鲜艳美丽。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春雨”,它悄悄地滋养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 请以“春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一),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 选择(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8鞍山二模考试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一)走在路上,我们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 请以“走在路上”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二)在芸芸众生中,有经天纬地、万人景仰的强者,但更多的是怀揣理想、从容淡定的平凡者。拒绝平庸,回归平凡,将是社会生活的新常态。会审视欣赏平凡,能体味感悟平凡,有平和的心态,耐得住平凡,生活会被演绎得一样精彩。与平凡而有个性的人相伴,做平凡而有意义的事儿,体验平凡而有味道的生活… 请以“平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一),文体不限; 选择(二),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