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weimiao 2020-05-23

人物档案

解永全,男,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9—1982年在海南军区、国家出版局工作;1982—1995年在国家文化部工作;1995——2012年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信息网美术馆专家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书法始承传统,推崇于右任先生风格,好榜书行草。其作品多次被国家文化部征用;部分作品由国内专业机构及藏家收藏。

学术作品:

《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书法的用笔》

《关于书法的结构》

书法作品展示: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书法评论:

书如其学,字如其才,法如其志,乃中国书法艺术的重大命题。人格的高下修养的优劣,志向的大小,无不反映在转腕之间,流露于笔墨之间。也正是如此,才凸显其书在当今的典型意义与独特价值。观解永全先生之为人为事,给人感觉是谦君之风。其书学汲汲于吸收前辈的学养,章法内敛文雅,点划收拾自然粗放,笔墨流荡婉转自如,是其精神气质的本质流露。更重要的是人品与字形字义的紧密结合,人格与文化的天然结合,由人观书,由书知人,真正的书法是人生观与书艺的完美结合的一种体现,这就是解永全先生书法作品的魅力所在。——刘进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解永全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是著名书画研究专家,多年来致力书法创作和传统文化传播。其书法作品气势豪放而不失清新雅致,以行草为主,涵盖篆、隶诸体。行草作品自由奔放,行云流水,大气中蕴含秀雅。篆隶作品别具特色,与行草相融,是对书体变迁的重新演绎。解先生善于古为今用,有传统之根基,又将书法的现代性融于传统的篆书中,洋溢着现代感,笔势参差错落,风格新颖,斜入平出,转处质朴精微,展现了解先生对古典文化和书法传统的不断探究以及创作上的成就。书法多为思想性较强的传统内容,是在充分深入研究书法、经典等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自由创造。——李剑红

'用笔'和'结构'都需要分析、研究,但是,应着重用笔,在点画上多下功夫。至于书写到高级的程度,这二者密切关系则无法区分。用笔无法离开结构而独立存在,用笔不佳的字必然缺少筋骨。正如书法家潘伯鹰先生所说:'当然无一字无笔的运用,同时,也无一笔不在字的结构之中。在写熟了的人,振笔写去,只觉浑然一体,无从分别何为用笔何为结字。'所以,'用笔'和'结构'是不可分割的。优秀的书法作品,总是笔法和结构的完美统一。——解永全

艺术人生展示: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1995年在文化部工作期间作画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看望欧阳中石先生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与沈鹏先生在一起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2011年“一年又一年”春节节目

关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连载二)

在台湾于右任雕塑前

(连载二)

'流行书风'该如何认识。这里不禁让我回忆起一件往事,一次到音乐大师李德伦家求墨宝,忽然谈起流行音乐。我问大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李先生不假思索便说:'有的曲调很好听,我也喜欢。'我接着问:那流行音乐和交响乐是什么关系?李先生思考了一会儿说: '今天的交响乐就是过去优秀的民间流行小调发展起来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流行是传承和创新结合、推进社会文明的结果,'流行书风'在风格上、技法上受到了时代欢迎和追宠。其中优秀的书法艺术形式,则会是传统与创新交融会合的'贝多芬交响曲'。历史上流行书风是因其释放了书写的效率,拓展了美的视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能千年流行。根据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去创新与发展是书法文化的生命。流行书风是适应社会生活需要而为社会广泛接受和喜爱的创新书体、书风。但脱离社会需要标新立异、矫揉造作、标榜原创,即使名噪一时的'创新书法',终归不能在史册上留下痕迹。

书法艺术流行数千年无一不与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结下深厚的根源,格调高古的甲骨文取代结绳记事适应人类蒙昧向文明的起步,小篆适应中华一统的文化文明的需要,是中华大地迈出了书同文的坚实脚步,隶书、草书都顺应了社会生产生活的书写便利解放生产力的需要,'草书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其后产生于汉代的草书,西汉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东汉章帝甚喜爱,因而名'章'草,章草传承了隶书的笔画形迹,仍有波磔,字字独立不连,实际上是隶书的草率写法,杜度、催瑗便是东汉章帝时代闻名的章草书法家,汉末张芝传承章草又进一步'草化',将上下字的笔势牵连相通对偏旁作了许多省略和假借,而创今草。张旭,怀素将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心灵之音'得到神灵极至的发挥。通观古今流行书风无一不是传统与创新相交融的结晶。

楷书是数千年书法文化中应用最广与流行最持久的书体,草书是扬弃了汉隶的规矩追求书写速度,至今的简化汉字无不得益于草书创造性的书写艺术。魏太傅钟鹞对楷书作了重大的改革,以横代替'蚕头'、'燕尾'又融入篆书、草书中的圆笔法使楷书定型化,加之其超妙入神的书写艺术,新体楷书很快得到了推广。又如流行至今的行书据说为汉末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其法盖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刘书人称'风瞻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王羲之创造的行草继承古迹中古掘朴质的风格为妍美流便的新书风格,古人喻之为'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王羲之'博采众'美,熔铸古今',其神韵超逸的《兰亭序》倾倒千载书家,可见流行书风不仅是当代的更是历史和未来的,不仅是书家自娱自乐,更是社会发展的责任和贡献,不仅是别出心裁,而是高超传统艺术和革新智慧交融的结晶。不是书家冥思苦想的结果,而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产物。

三千年历史长河,书法明珠荟翠,有承仓吉启秦篆、金钿落地,芝草云团的石鼓文。有骨气风匀,方圆妙绝的秦小篆,有无妙不臻,诸法齐备的汉隶,有承前启后美妙简捷的钟鹞楷书,有王羲之贵越群品的行书和张芝、怀素、孙过庭腾芳飞彩,超妙入神的草书,有满目珠玑、险峻峭拔、魅力千古的魏碑,有法度谨严,筋骨齐备的颜、柳、欧、赵等楷书,有风樯阵马意态昂扬的苏、黄、米、蔡、……。数千年书法艺术宝库群芳异彩,美不胜收。书法的每一个创新都记载着中华文明进步的脚步声。

面临当下科技迅猛发展,中国书法已不再是人们记录、交流的唯一方式。有的书家憾叹'书法危机',这是对书法艺术发展前景迷茫的呼声。也是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书法艺术的发展必须和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书法的根本在文明、文化。在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代,世界流行中文热的今天,不仅还会出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现象,中国书法艺术也一定会更加辉煌。当然,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更是每个忠诚中华民族、热爱中国文化炎黄儿女的历史使命。(完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