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沉落脚底 功夫就找对了方向

 文苑书店66 2020-05-23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4)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关于松的话题我这一年说了不少,但对松的理解也在与时俱进。新近读了阿邓先生的太极观,我也有了新的理解。倘若您认可不谈松就不必谈太极这一观点,不妨看看阿邓先生怎样看待松的,倘若您对松嗤之以鼻,那么您就无需浪费您那宝贵的时间,可以埋头挥汗苦练您的太极功夫。非诚勿扰!

松沉落底半太极

放松是一门学问,太极拳很讲究放松。太极拳讲究放松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外乎两点,轻灵与沉重。太极拳练好了,可轻于鸿毛,可重于泰山。若只有轻,没有重,是假太极。若只有重,没有轻,也不能算真太极。而最常见的,是即没有轻也没有重的表演太极。没轻没重也是功夫,功夫到家了,就能拿金牌了。

松最初的感觉是轻和灵,但这种轻和灵是不能用不好用或用途不大的,这一阶段相当于郝为真说的水中走路,虽有浮力但脚不能离地。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该要求松沉了,求脚底有根,光松是没用的。松出沉来就对了。松沉松沉,一直向下,过了膝盖,膝不受伤,过了脚踝,就到脚底了。到了脚底,才叫松沉。

从目前的状况看,练太极拳能沉到脚底的似乎不是很多。对此各家的描述不尽相同。郑曼青说,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我想也就是这个意思。

能沉落脚底就是练对了功夫的方向,其实这也是一种感觉。对这种感觉,各家的讲法也不尽相同,李亦畬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李雅轩说,感觉踝骨以上,毫无力感。郑曼青日,周身轻灵,其根在脚。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

松沉二字,须向拳架中求,如果你打拳有点沉味了,一般就能看出别人的拳是否松沉,如果你打拳时能松到脚底了,一般也能看出别人是否松到脚底了。学会看也很重要,学会看,不被骗。傅钟文和王荣达的拳可以看出是向下沉的。当然他们是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名家,不沉才怪。但还就是有练了一辈子的太极拳名家,打拳时气浮于上,不见松沉。这样的名家看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跟松沉有关的是人的重心.我来讲一下练太极拳者的重心,总共有四种。第一,实际重心,人体的真实重心。第二,意念重心。比如李雅轩说打拳时要用腰脊带动,这腰脊就是意念重心。李雅轩也说过用丹田带动全身打拳。所以意念重心是可变的。郑曼青的拳看起来是用胯带着打的。所以意念重心可以是大胯.也有人用尾闾带着打拳.第三,感觉重心,打拳时你自己感觉到的你的重心在那里,如果你沉到脚底了,你一定感觉的到。一般沉到膝盖以下者推手就不错了。从小腿肚,到脚脖子再沉到脚底,用不了多长时间。只有走平面太极拳架才好体验感觉重心。而快速松沉到脚底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尾闾中正。第四,功夫重心,功夫中心是前三种重心的结合。真正技击时,内家拳是以功夫重心取人。功夫重心在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比较好感觉。功夫重心一般在丹田.

我打拳的长处是气息较长,短处是神意不够,这是因为早年练气所伤和用脑过度所致。所以打拳时能持有深长的自然呼吸,但运动中是半带神意办梦游。因此在打拳时,意念重心时有时无。推手时有一阵到是意在脚底。但自从大胯有向下松沉的感觉后,推手时也很少向下调意。三个月前跟一个朋友推手,感觉来力都在小腿肚上。以前他偷袭我还能把我推动,这之后,偷袭也不能推动我了。再后,打拳和走猫步都有力在脚踝之上的感觉,不久可以感到沉到脚底了。

太极拳推手讲究不丢不顶,沾粘连随。而不丢不顶沾连粘随的基础就是要能松的脚底。如果能松到脚底,推手时遇力就走,这是真正的化劲。如不能沉的脚底,一般就会条件反射的生拨硬勾,或顶或丢。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沾粘连随其实不是入门的功夫。

即便是能松到脚底了,在初期也发不出好的劲,但在喂劲时可以玩得不错。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太极拳师傅很热衷于喂劲表演。因为他的功夫只能玩,而不能用。

我的体验是太极拳推手最初是猛推,找到志同道合的对手,大家大干一场,出身臭汗。之后有了一点根劲后,不愿猛推了。但这时也推不好,因神意跟不上,只能算瞎推。当松沉的有些基础了,神意也能跟上了,才开始真正的学推。学推时不可求胜负,有胜负心就出硬手了。硬手就是不带根劲的力。求胜负是在擂台上,或是别人来砸你的场子。出门多输一点没关系。如果你认为你是练不出来的人,就不用在乎这些,如果想求真正的太极拳推手,用真正的太极松沉劲,就得向这方面用功。

我认识一位太极拳老师,他的拳打得非常松,而且沉到脚底了。观者皆赞其松的好。他推手的胜率极高。但我只是觉得他的化劲好,攻时全是用力,而且是用手上的力。所以说太极拳也真有点难度。

最近几个用功的朋友,也都到了这一阶段,松到脚底了,化的不错,但遇到有些经验的人,就发不出好劲来。所谓只能玩来不能用,沉到脚底半太极。

尽管如此,初学者,仍应以沉到脚底为一个重要目标.


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