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大口吃肉的日子,我根本快乐不起来!!

 食研所 2020-05-25

1

肉是我们日常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周不吃肉,绝对会六神无主,神情颓废,甚至觉得生活无味。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从健康角度,肉食为我们身体提供着各种营养元素,让我们的免疫力维持在较高水平,抵御大多数病毒的侵袭;从情感角度,肉食是我们一生中最初咀嚼的记忆,也是有别于乳汁之外,最先抵达血脉的味道。

长大的过程中,倘若你偶然吃到一次足以震撼你心灵的肉菜,那滋味肯定能让你保留至今,到耄耋之年,仍旧会念念不忘,哪怕是一块肥肉,都会是记忆中温暖的一部分。

图/pexels

作家苏童在十八岁离开苏州之前,他记忆中的所有美食其实都与肥肉有关。“一块猪肉,无论怎么烹制,肥肉都是它的灵魂。”作为和大多数一样的肉食主义者,走南闯北的苏童说,“我最尊重的餐桌通常都端上了肉,那些餐桌的主人大多与我相仿,对肉有着白头偕老的深厚情谊。”

2

人们对肉食的热情似乎与生俱来,有人认为这与人类的进化有关,在生产力低下远古时期,古人类经常饥饱不一,食物不足的时候,体内积攒更多能量的群体相对更容易熬过饥荒,也有力气去寻找和争夺有限的食物资源,然后这一特征就被遗传下来。

此外,在农业没有规模化种植的古时,纯粹靠采摘野果也无法供给足够的食物,因为野果生产周期很长,居住地周围的果子势必很快就采摘一光,很自然地,人们就要吃其他肉食,狩猎、抓鱼等,一旦发现肉食更加能够给自己带来体力,吃肉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食物选择。

图/pexels

有人类学家研究认为,在最初人类的生存竞争中,不吃肉的人因为没足够的力气抢夺更多猎物,就慢慢被大自然淘汰掉,爱吃肉人会将强壮基因传给孩子,一代传一代。

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我们不知道,但是吃肉食获得的能量和营养成分高于植物性食物,的确是被现代科学证明了的。比如我们人体必需的动物蛋白质只能通过肉食获取,动物蛋白质是人体生命健康存续的最佳营养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摄取足够的动物蛋白质可明显提高长寿的概率。

甚至你长的美不美,都与吃肉有关,因为肉类脂肪能使人体皮肤保持弹性不松驰,看起来光滑润泽,不干燥,如果长期不吃肉,人体或许会很“苗条”,皮肤紧贴骨骼,瘦骨嶙峋的视觉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3

肉类脂肪对维护大脑的正常运转当然也至关重要,一旦匮乏,人的智力可能没有现在这么高哦。

肉类脂肪就是肥肉,这样说来,怪不得那些聪明人喜欢吃肥肉,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曾讲了一个全民渴望肥肉的故事,他说早年“油水”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感叹词,躺在草床上,干瘪的心想着的是流淌的油水。“肥肉是花,是歌,是太阳。”

他说小时候对肉的盼望是全心全意的,专注的,虔诚的。在敲定了下一次吃肉的日子之后,就会日以继夜地死死咬住这个日子,一寸时间一寸时间地在心中数着,总怕大人反悔,甚至会不时向他们强调着这个日子,告诉他们还剩多少天就要到吃肉的日子了……

这是多么专注、虔诚的期盼,吃肥肉成了一个少年唯一的向往。以至于多年后,他以教授身份再次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依旧两眼放光,嘴角溢出口水。

图/pexels

“吃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能让人产生的最佳反应是满足还是快乐?都不是,而是感动。”说这话的人叫喻恩泰,一个知名演员,他说,震撼心灵的美味肉食会让人产生一丝绝望,因为这一顿吃下去今后怎么办,这美好到让人怀疑的食物,明天还能吃到不?这是因美味而感动到极致的诘问。

今日话题

你是肉食主义者吗?

有啥想说的,留言区和肉叔唠唠!

本文由食研所原创
中国肉类协会出品
加入食研所美食科普群(roushu20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