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大师第9期丨Sano教授:多夹组合夹闭技术

 海阔天空sjwk 2020-05-25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大多数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开颅夹闭、搭桥手术仍是一些动脉瘤治疗的必备方式。因此,积极地学习并传承经典的外科手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卒中视界」邀请了孙力泳主任精选部分神经外科大师的手术视频,以此向经典致敬、向大师学习!通过视频讲解及学习体会,尽力为读者表述并传达大师们的技术细节及理念,同时也加入了一些主观的评论感想,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道批评指正!



Sano教授 多夹组合夹闭技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

手术视频节选自佐野公俊教授手术选集

(加藤庸子教授惠赠)


学习体会

本期视频集中展示了Sano教授多夹组合夹闭动脉瘤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瘤颈累及载瘤动脉周径范围较大(常成曲面)、多个朝向分叶的动脉瘤,单一瘤夹难以“个体化”地塑形瘤颈、重构载瘤动脉。Sano教授的“Multiple clipping”技术应用不同瘤夹的组合,在瘤颈按照载瘤动脉曲面塑形;另外巧用套圈夹也是Sano教授技术的一大特点,夹环可跨过要保留的正常血管及原有瘤夹,对瘤颈及瘤体进行塑形。

但多夹组合夹闭法,需要术者充分理解动脉瘤-载瘤动脉瘤复合体的立体形态、熟知各类动脉瘤夹型号及用法,在扎实的显微外科基础上,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地对动脉瘤进行“个体化”塑形。

笔者病例


病例1:宽颈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A:动脉瘤累及双侧M2起始;B:多夹组合沿载瘤动脉长轴串联夹闭动脉瘤(蛇牌FT819,FT714,FT754),重塑双侧M2起始部;C:进一步棉条包裹M1-2分叉部动脉壁薄弱部。

病例2: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A:瘤颈累及载瘤动脉呈曲面(白色曲线),瘤体与过路血管粘连(白色箭头);B:迷你直夹(蛇牌FT710)与迷你弯夹(蛇牌FT714)组合夹闭,重塑瘤颈。

病例3:大脑中动脉大型宽颈动脉瘤

(合并前交通动脉瘤)

A:大脑中动脉瘤瘤颈累及载瘤动脉大于半周径;B:利用多夹组合夹闭技术,垂直于瘤颈闭合线式夹闭动脉瘤,重塑瘤颈;C: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塑形良好,动脉瘤消失。

佐野公俊 教授

佐野公俊(Hirotoshi Sano)教授是世界著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大师,在脑血管病外科手术上造诣颇深。他是藤田卫生保健大学(名古屋)神经外科荣誉教授、前科室主任。他早在2001年就荣获吉尼斯记录认证-完成多达2100例脑动脉瘤手术。他的手术风格细腻、技术精湛、理念独特,尤其多夹组合塑形复杂动脉瘤的技术,使世界广大医师受益颇深。笔者仍记得他每次在术前和术后都素描出动脉瘤夹闭策略的插画,并对比思考,充分体现其“术前脑中模拟手术占7成、术中实际操作占3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手术哲学。左野教授退休后仍在数个私立医院工作,完成不少高难度的手术。

孙力泳

博士,副主任医师,

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从于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杜建新教授、张鸿祺教授、凌锋教授。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脑脊髓血管病的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曾多次至日本、奥地利、德国的国际著名医学中心研修复杂脑血管疾病手术技术(各式搭桥、颅底外科)及神经介入诊疗技术。

主持北京市级课题一项,先累计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8篇,核心期刊6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