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述】进袭性垂体瘤的神经影像学

 龙在天涯ok 2020-05-28

Reviews inEndocrine & Metabolic Disorders 杂志 20205月 25日在线发表比利时J F Bonneville J Potorac A Beckers 联合撰写的综述《进袭性垂体瘤的神经影像学Neuroimaging of Aggressive Pituitary Tumors doi: 10.1007/s11154-020-09557-6


袭性垂体瘤被定义为放射影像学上有侵袭性,表现为快速生长和对药物和外科治疗反应差。磁共振成像(MRI)的作用是评估手术探查前肿瘤侵袭性的基础。海绵窦侵和海绵窦压迫之间的区别经常有挑战性,而且总是能用Knosp标准来解决。理想情况下,海绵窦内侧硬脑膜壁破裂的T2W像是海绵窦侵的最终证据。当连续的MR图像可以严格重现(rigorously replicable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示微小的肿瘤体积增加Subtle tumor volume increase。在T2W图像上观察到的微囊性模式microcystic pattern 常常反映潜在的袭性肿瘤,正如在静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中观察到的那样。

目前被接受袭性垂体瘤的定义主要是基于影像学资料。进袭性肿瘤被定义为放射影像学上具有,表现出快速增长和对药物和外科治疗方案反应不佳上述三个标准中的两项是由垂体的磁共振成像(MRI)提供,因此突显MRI在诊断进袭性垂体腺瘤的实质性作用。此外,影像学是外科探前能够引发诊断肿瘤侵袭性的唯一的工具。最后,只有当影像学技术显示颅脊髓或全身转移时,才能确定垂体癌的诊断。因为这项对垂体肿瘤患者的管理的检查具有关键作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应该由专业的神经放射影像科医生对垂体腺进行MRI检查,并应该由专门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垂体手术。

我们将放射影像学所显示详细描述和说明不同的侵模式,一些特定的MRI序列的潜在作用,以及准确的方法来评估肿瘤生长。

1 进袭性肿瘤是具有侵袭性的

在放射影像学上,侵袭是指肿瘤超出自然屏障(如骨或硬脑膜)的扩展。然而,当肿瘤向颅内扩展或侵颅底时,几乎没有争论的余地,海绵窦或蝶窦的侵的诊断可能更难以确定。在这两个位置,区分侵袭和压是很有挑战性的。对于蝶窦,在没有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情况下,鞍底的骨质破坏并不总是很明显。迫导致平的大变形compression results in a smooth large deformation)引起鞍底局部有急剧变化a focal sharp change,要怀疑(图1)。在骨质受侵蚀(bone erosion的情况下,肿瘤可以通过蝶窦从鞍展到很远(图2),伸展向筛骨ethmoid,鼻腔前部,破坏硬腭和在口腔前部生长,侵蚀斜坡后方,最后,扩展到枕骨,颈椎C0和C1骨节前和下伸可导致脑脊液在毫米级以下层厚(inframillimetric sectionsT2三维 CISS或DRIVE 序列上有最佳表现(图2 a,B)。存在斜坡侵蚀的情况,可能是特别有害的,因为肿瘤可能与基底动脉和/或脑干接触(图3)。向上的颅内侵袭可以表现为一个巨大的肿瘤扩展超出孟氏孔(the Monro foramen(图4a)。小的袖扣样外生性结节(Small sleeve button exophytic nodules)被认为是进袭性的预测因子(图5)。

1 (a)进袭性腺瘤伴海绵窦侵袭时鞍底的急剧变化。硬脑膜内壁起伏的残留(箭头)。(b)压迫所致的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平滑改变。

2蝶窦骨质侵袭。A.肿瘤扩展到整个蝶窦和侵蚀的下缘伴脑脊液漏(c中的箭头)。B.肿瘤扩展至脚间池(interpeduncular cistern),鞍上池(suprasellar cistern)和破坏蝶骨的界限伴脑脊液瘘(a中的箭头)。C肿瘤向斜坡、鼻咽扩展(c中的箭头),枕骨和C1椎体(b中的箭头)。

3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蚀蝶鞍和斜坡在桥前间隙生长,压迫基底动脉和脑干(箭头)。

4侵袭性垂体腺瘤伴鞍上外生分叶扩展。

5侵袭性耐药的泌乳素瘤的急性袖-扣样扩展(a)。泌乳素为400ng/ml (a)。手术后的破坏性演变(b)。Ki-67为35%。

海绵窦侵袭有时被认为几乎相当于垂体肿瘤具有进袭性。虽然海绵窦侵是至关重要的,但它只代表了肿瘤侵袭性的一个方面。事实上,海绵窦的侵并不总是意味着进袭性:某些侵袭海绵窦的泌乳素瘤,在停药后仍可用卡麦角林治愈。但是,尽管垂体手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海绵窦侵使垂体腺瘤的治通常无法实现,尤其是垂体腺瘤的分泌。遗憾的是,如果海绵窦侵的诊断经常是明显的,即使是使用高质量的MRI检查,有些患者的诊断是不确定的。如果我们不得不接受两个接受检查读者可能对同一个病例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在许多情况下,附加的序列,如T2序列的轴向序列或海绵窦内壁的锐化分析,可以证实或否定诊断。垂体腺瘤侵海绵窦多为单侧,一侧移位的正常垂体保护对侧海绵窦。当T1和T2磁共振信号相同的组织和与腺瘤的鞍内成分相同的钆增强后组织完全包围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但颈内动脉的管腔并未狭窄可以肯定确认海绵窦受到袭,而观察到的海绵窦脑膜瘤(图6 a, c)。未见区以外间隙的静脉正常的强(The normal enhancement of the venous extrasellar spaces is lacking),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海绵窦内成分的MRI信号可能与鞍内成分不同。海绵窦侧壁通常是膨,很少出现肿瘤组织侵颞窝伴随动眼神经穿通过硬脑膜(图6 b)。不对称幕的强也被描述为有大量入侵,可能与海绵窦内侧静脉部分血受阻导致小脑幕静脉充血相关Cottier提颈内动脉被肿瘤组织包裹的百分比大于67%时,有侵袭是确定的,即阳性预测值为100%(图7b).如果该值小于25%,或肿瘤未通过连接海绵窦内内侧壁和颈内动脉的海绵窦上段的连线,可排除海绵窦。但值得注意的是,Cottier 将基于MR的标准与内窥镜神经外科时代之前观察到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目前认为更准确地对海绵窦侵袭进行可视化。Sol也研究了海绵窦肿瘤对颈内动脉的包裹,发现包的阈值为136.5与较高的海绵窦概率相关(图7a)。Bonneville用动态CT描述的另一个侵袭标准是颈动脉沟静脉部分的闭塞(图7c)。在不显示颈动脉静脉的情况下显示远离蝶窦颈动脉沟的海绵窦颈内动脉,高度提示海绵窦(图6 a,c,d)。E. Knosp,解剖标志有助于诊断海绵窦侵的。他主张,如果肿瘤向侧延伸,并通过一条在颈内动脉上段和海绵内段横切面中心之间的线,则很有可能发生侵。更准确地说,Knosp发现只有10%的侵袭发生在肿瘤组织没有通过正中线(mid-centerline),37%发生在肿瘤停止于外侧线之前,70%发生在肿瘤生长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下方时,而在通过侧线100%会发生侵袭(图8)。但有趣的是,Xu发现在一个大库欣病患者手术系列中,Knosp分级只有47%的敏感性。最近,Mooney怀疑Knosp量表中档的分级的可信度很弱。事实上,如果Knosp标能够有效地对垂体大腺瘤进行分类,并且在文献中大量使用,那么它们对个病例的实用价值就会降低,同时也无法区分真正的侵与压迫,尤其是对位于垂体大腺瘤后部的有限的海绵窦侵

6海绵窦侵袭。(a)颈内动脉完全包(b)肿瘤经动眼神经硬脑膜囊向颞窝延伸。海绵窦内(短箭头),下方缺如;颈动脉沟的静脉被肿瘤组织所替代(长箭头)。(d)未完全撕裂的硬脑膜壁(箭头)。(e,f)右侧(e)、左侧(f)海绵窦内膜前缘正常,右侧(f)轴向序列后方未见;海绵窦内后外侧三角肿瘤的特征性扩展(长箭头)

7海绵窦受侵袭的标志。根据a) Sol, b) Cottier, c) Bonneville。详见中叙述。

8根据Knosp,海绵窦侵受袭的标志详见文中叙述。

检测微小海绵窦侵的理想标准是显示其内部的硬脑膜壁的撕裂。遗憾的是,这个标准有局限性。即使在甚至在3.0Tesla 下的高分辨率T2冠状序列,海绵窦硬脑膜内壁并不总是可见。如果侵是大规模的massive),硬脑膜壁完全破坏,于是是不可见。如果侵犯是有限的,硬脑膜可以表现为一个撕的帘子torn curtain),通常附着在颈内动脉壁上(图6,d)。

当内壁不可见时,我们表现海绵窦侵方法为轴向序列,T2加权序列或注射钆后的轴向T1序列。事实上,病理学医生和神经外科医生都知道海绵窦的内侧边界最薄的,而它的后部是最脆弱的,当出现海绵窦侵袭时,会从这里开始。在轴向切上这个区域能得到最好显示。在这个投影上,微小的侵袭表现为三角形后外侧肿瘤的扩展a triangular posterolateral tumor extension(图6 e,f)。侵犯的另一个部位位于颈内动脉虹吸管凹处concavity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iphon,轴位图上的舌状外观最能说明。最后,冠状面颈内动脉上方的肩肿瘤扩张也提示海绵窦侵袭(a shoulder-like tumor expansion above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een in coronal views。我们认为如果治疗的目标是控制激素时,分泌强烈建议手术前分泌垂体腺瘤,使用这种方法,特别是轴向序列排除海绵窦侵袭。

2进袭性肿瘤生长迅速

快速生长是定义袭性肿瘤的主要标准。一般认为体积变化难以早期显示,如垂体手术后通常每6个月或每年进行一次定期的磁共振成像。我们认为,更准确和早期的变化可以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来证明(图9 b,c)。肿瘤科医生使用3D MRI来计算肿瘤体积的变化,但我们的观点是这种方法难以小的鞍区肿瘤或残留的情况下应用。我们的目的是获得MR图像的最佳复性,并比较冠状切面上垂直和横向的肿瘤直径。可复性是通过远离鞍区的(remote from the sella固定的解剖结构使用相同层厚的定向冠状切面垂直扫描:我们选择条与胼胝体下缘相切的线——而不是垂体可以治疗后被改变的解剖结构。我们推荐的胼胝体下缘线subcallosal line与解剖学使用的前后联合线非常接近,但MRI技术人员更容易画出这条线(图9 a)。

9 (a)垂直于胼胝体下线(上线)冠状切面,几乎平行于前后联连合线(虚线)。CCg:胼胝体膝CCS:胼胝体压部CA:前连合。CP:后连合。使用这项技术,短时间内的细微变化就很容易被证明(b,c)

3进袭性肿瘤是否含有特殊的MRI信号?

T2W MRI序列通常比T1W和T1W钆增强序列的信息量更这也适用于表现某些垂体肿瘤的袭性。在肢端肥大症中,T2高信号肿瘤T2低信号的肿瘤更容易侵海绵窦(图10)。在一直径大于11毫米的210例生长激素腺somatotropinomas中,我们发现T2高信号肿瘤的海绵窦侵率为56%,而T2低信号腺瘤的侵率为28%。垂体腺瘤,尤其是罕见的细胞腺瘤被认为比无功能腺瘤更具侵袭性。到目前为止,MRI上只研究了静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最近的研究表明,在T2W MRI上经常观察到大囊,特别是(图11)。在76%的静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中存在微囊,而在安静的静默性生长激素腺瘤中只有5%存在微囊。存在多个微囊对预测静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5%。病理检查发现,所有在T2W MRI上以微囊型表现的静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均表现为假状特征。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发生在静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中卒中并不能防止复发(图12)。

10 分泌GH的垂体腺瘤T2上呈现低信号(a)与T2上呈现高信号的垂体腺瘤侵海绵窦(b)相对比。腺瘤:*。正常垂体组织:箭头。T2信号强度通过与正常垂体组织比较直观地确定

11两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T2W MRI特征性微囊性改变

12 47岁男性全垂体功能减退。a-d:T2W图像。a)卒中综合征3个月后出现微小的鞍内病变。b)手术治疗早期复发。诊断为静默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c)放疗治疗快速复发。d)第二次卒中e) 18个月后矢状增强T1W序列。可怕的演变伴蝶骨和鼻咽部。

4 垂体癌是记录转移的垂体肿瘤

垂体癌是在长潜伏期后发生的,潜伏期可达20年之久,主要来源于手术或放疗治疗的垂体大腺瘤。有人认为原发性垂体腺瘤常具有伴海绵窦的进袭性,但这一特点是不稳定的。垂体癌MRI上的描述在文献中是稀缺的。除了进袭性和迅速增长之外,似乎没有任何具体方面的报告。转移的部位包括脊髓、肺、胰腺、肝脏、肾脏和骨骼。

5结论

影像学是手术探前能够起诊断肿瘤具有进袭性的唯一工具。使用仔细的技术,对海绵窦侵的可靠诊断可以建立一个实验神经放射学家。通过确保连续像的完美性,可以很容易地评估快速增长。在T2W MRI上,袭性静默促肾上腺皮质腺瘤可借助特殊的微囊性模式particuliar microcystic pattern被怀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