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时期瓷器的概况

 芝润斋 2020-05-30

万历是明代十六个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位的四十八年,处于晚明衰弱阶段。

此时,王公贵戚穷奢极欲,对百姓压榨愈甚。万历皇帝更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为自己营造定陵。加之连年的兵燹及灾荒,更使帑藏空虚,民生困苦,生产低落。这种社会状态,也影响到瓷器制造。据文献记载:万历七年江西大饥,灾情严重;万历十一年,景德镇地方官上报灾情,请求减烧瓷器,但未能获准;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督造龙缸,由于逼迫严紧,窑工童宾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们的反抗。

万历时期瓷器的概况

统治阶段的侈靡之风,充分表现在瓷器的制作上。当时,五彩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堪称空前绝后。万历以后,五彩器渐越衰败,至明末,昔日济济葳蕤之态势已不復有。

万历时期,瓷器装饰工艺普遍的采用钻孔手法,正面龙纹及道教纹饰也较嘉靖时运用得更加广泛,而凤纹的颈部,则时常绘出细密的毛发(隆庆时实已肇始其端,见隆庆青花三凤朝阳盘);此外,还开始将盆景、花篮、盆花等作为主题纹饰。

万历时期瓷器的概况

在制作工艺上,万历官窑小件器物比较注重质量,精雕细作;而一般大器却制作草率,显得粗笨。其问的青花器物,早、中期仍为浓深的回青色,至晚期,则多呈灰暗色调。另一突出特点为,普遍采用淡描手法来进行青花器的纹饰描绘。所仿先朝瓷器的品种数量大增,有的民窑器甚至随意书写宣德或成化年款。

自万历中期始,中国与南洋和西方各国的瓷器贸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上百万件中国瓷器被葡萄牙、荷兰商船源源不断地载往世界各地,当时欧洲各国的上层社会以搜索中国瓷器为时髦,从而使景德镇外销瓷产量骤增。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荷兰商人开始把欧洲流行的器皿造型、纹样介绍到中国来,以使景德镇生产的日用瓷更符合欧洲人的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纹饰除传统的花鸟、瑞兽及人物图案外,还常见西方国家的族徽、外国文字、罗盘、经书、喷水图及西洋风景画;边饰间隔开光,内绘枝花或硕果。造型有军持壶、花口盘、碗及钻雕器物等。万历晚期,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国市场上的丰厚利润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大量摹仿被称之为“芙蓉手”的中国青花瓷器,其造型、胎釉虽近似景德镇瓷,但纹饰耩图及运笔却显呆板,具有日本绘画的风格。同期内,欧洲,荷兰与葡萄牙等国也在进行仿制。荷兰的陶器匠师们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中国购得白色釉料及青花颜料,用来仿烧中国青花器皿,并获得成功;但其胎资并非为瓷而属精陶,釉面虽也呈青白色却显乳浊而不透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