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消失的将领(十三):三征掾属魏将作大匠郑浑

 金色年华554 2020-06-02

清吏为历朝历代所推崇。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为民请命深受百姓所爱戴,诸如宋之包龙图,明之忠介公等,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三国时代由于经历汉末动荡的洗礼,百姓渴望改变这种不正之风,于是在魏蜀吴之间涌现出大批清正廉洁的官吏,这其中就有诸葛武候,陆逊等位居高位的贤相,也有朱桓,田豫这样的清廉良将,社会风气由曲渐正。在曹魏阵营中就有这样的一位清吏,他清廉朴素,妻儿忍饿挨冻。却被晋宣帝司马懿称为“贤官”,这位“贤官”就是郑浑。

三国消失的将领(十三):三征掾属魏将作大匠郑浑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每个人都渴望有个清官来维持正义

初入锋芒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要论郑浑家世可谓是书香门第,其五世祖为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随“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岑彭西征巴蜀公孙述。并与贾逵(非贾充的父亲,为贾谊后人)并称为“郑贾”。至其高祖父郑众因出使匈奴守正不屈。被后世梁元帝称为“汉世衔命匈奴,困而不辱者,二人而已。子卿手持汉节,卧伏冰霜;仲师固无下拜,隔绝水火。”将其忠义与苏武相媲美。本人更是一位文武的全才(文被唐太宗诏令配享孔子二十二先贤先儒之一,武则击退车师国骁兵)位居九卿之一大司农之职。正是由于先祖们优秀的品德影响着后世子辈。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庭大乱,董卓奉命进京讨贼。入京之后的董卓为了巩固人心,先是为在十常侍之乱中受到迫害的忠义之士沉冤昭雪,后又征召名士为其幕僚,这其中就有郑浑的兄长郑泰。但这只是董卓实现野心的开始,大权在握的董卓就呈现另一面自己,开始肆无忌惮。终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各地反董势力以袁绍为盟主形成“关东联军”。面对声势浩大的联军,董卓也只得避其锋芒迁都长安,随之一把大火将东汉二百多年的都城挥之一炬。作为汉室忠臣郑氏兄弟对董此行为深恶痛绝。以何颙、郑泰等人为首的幕僚就密谋除董计划,最后采取荀攸的计策:“由董卓亲近的越骑校尉伍孚刺杀董卓”,无奈计划失败,郑泰逃亡投奔袁术,袁术表他为扬州刺史。长子郑袤则与郑浑留在京师。不过京师并非久留之地,于是携侄前往扬州依附兄长,遗憾的事兄长因病逝世只得逗留在淮南袁术处,袁术对其礼遇有加。但郑浑却明白袁术非雄主,转投好友华歆之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好友华歆被征入朝,郑浑则因避乱留于江东。大约在五年后(注据《晋书 郑袤传》记载郑袤是在十七岁那回乡故从生详可推断越在建安十年)。因华歆推荐受到曹操青睐征为丞相掾属,后担任下蔡县长、邵陵县令等职。就在邵陵县中郑浑就展现了非凡的才能。汉末天下大乱,百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更不用提在乱世中繁衍后代。这点在曹操在《蒿里行》中可以明显看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郑浑到任之后没收渔猎工具,督促他们种田养蚕,使得百姓不在四处流离。并对弃婴加以处罚,刚开始百姓怕犯法,后来生活富裕就没有不养育婴儿的,以至于为了表达对其感谢,生下的无论男女都以郑字为名。因此功绩曹操又任其为为丞相掾属,拜为左冯翊前往三辅地区。从而使得与先辈一样展示自己的另一面。

三国消失的将领(十三):三征掾属魏将作大匠郑浑

魏武帝曹操虽出身于官宦之家,但却是各路诸侯中心系百姓之一,因而才有唯才是举的出现

雍凉破敌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潼关之战一封涂涂改改的书信使得十万关中联军土崩瓦解。流寇则成三辅乃至雍凉地区最头痛的问题,这其中败逃蓝田的梁兴等人成最大的心腹大患。《三国志 郑浑传》记载:“时梁兴等略吏民五千馀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由于各个县令纷纷逃离让梁兴等流寇觉得不堪一击,开始意图夺下左冯翊的治所高陵。当时就有人建议郑浑将治所迁移到别的地方避避风头,不过遭到郑浑的拒绝一来:梁兴等人只是乌合之众对他们来说士气极为关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等于不战而降,二来潼关之战以后,马超就意图重夺关中之地,发动浩浩荡荡的冀城之围。若此时梁兴拿下高陵首尾呼应,势必让雍凉局势发生翻天地覆。于是开始修筑城墙表明与城共存亡,另一方面则鼓励吏民打击梁兴部下,吏民常常俘获他们的妻儿,那些部众都向郑浑请降。同时派遣吏民到山谷中劝降,又让原本逃跑的县令回到本县去安抚民众。渐渐的梁兴等士气低落不敢轻易进击,只得退守鄜城。不久护军将军夏侯渊率军赶到,与郑浑所率的民兵通力合作大破梁兴流寇。从而缓解曹军被首尾夹击的尴尬局面(从后来马超败退汉中来看若非杨阜等人用计逼退马超,想必夏侯渊也无力重夺冀城)。梁兴虽诛其余部尚在,这些人就落草为寇成了山贼时常扰乱平民。《三国志 郑浑传》记载:“浑复讨击破富等,获二县长吏,将其所略还。”从战后郑浑解救两个县的官吏百姓来看可见山贼战斗力之强。有一个叫赵青龙的流寇,杀死左内史程休,称霸一方,郑浑则派来一个刺客不费吹灰之力取其项上人头。从上两件事来看郑浑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全才。其后又分别平定关中联军余部,《三国志 郑浑传》记载:“前后归附四千馀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这对刚刚结束潼关之战的三辅地区来说是个大数目。因此之功夏侯渊被封为博昌亭侯。郑浑则被任命为上党太守,正当他准备在上党大干一番之时,汉中的硝烟让这位全才从并州调回到三辅地带,等待他的则是刘备率领的千军万马。

三国消失的将领(十三):三征掾属魏将作大匠郑浑

马超费尽心机重返关中腹地,无奈正是有郑浑这样的能吏使得无望

能官巧吏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正当曹操平定凉州之时,他的“老朋友”刘备则如愿以偿的夺冠益州,汉中就成了曹刘双方较劲的重点。曹操趁其立足未稳抢先一步占领汉中,夺得战略上的制高点出乎意料的是曹操放弃司马懿等人直取益州的建议,留下夏侯渊等部众返回许都。临行前,为生事变接受雍州刺史张既的建议将汉中百姓迁往他处,这其中包含曹操的种种担心:一来曹操担心张鲁东山再起。众所周知这些汉中百姓组成是错综复杂,除了本土人士,也有一些是因汉末大乱从三辅,关中地区流入汉中,甚至是一些羌胡人士。《三国志 王平传》记载:“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这些人在张鲁的五斗米道教下听命于他。张鲁一走势必会引起骚动是一个重大的隐患。二来:曹操似乎预感到汉中失守,汉中的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刘备打这块地的主意也不是一天两天。因此曹操开始浩浩荡荡人口大迁移,除了将张鲁全家带到邺城之外,也将汉中的百姓迁到三辅地区。《三国志 张既传》记载:“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从数量上来看这次人口迁移是十分庞大的,由于大量百姓入流使得三辅地区的压力空前巨大。而这个担子正是落在当时刚担任京兆尹的郑浑身上,郑浑接收之后修订移民之法,让这些刚入三辅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其次就是解决汉中人口大空缺的问题,不仅向汉中地区提供军粮还派人到汉中耕种生产。曹操听闻此事之后大为欣赏,于是三征他为丞相掾属。这一干就是五年直到曹丕称帝之后,才拜为为侍御史,加职驸马都尉(此称谓在曹魏颇为罕见,在曹魏史上是以皇帝的女婿授予驸马都尉这个称号最有名的就是何晏,不过从郑浑的年龄以及妻子挨饿受冻经历来看显然是不像帝婿)。调任阳平、沛郡太守。后历任为山阳和魏郡太守,在任期内陆方井然有序,深受当地民众爱戴。魏明帝曹睿继位之后就想起这位精明能干的巧吏,于是调回京城拜将作大匠(这与曹睿喜好营建宫室有关)。此后关于郑浑的记载是少之又少,不过一处工程见证了这位能吏留下的宝贵遗产。《三国志 郑浑传》也记载此事:“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於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郑陂的贡献不在于曹魏一朝甚至还帮助了下一代,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也提到郑浑建造郑陂的功绩。或许当筑造郑坡的那刻起那郑浑早已放眼百年之后的事了。

三国消失的将领(十三):三征掾属魏将作大匠郑浑

郑坡见证历史沧桑变故,也明白建造者的用心良苦

结语

陈寿对于郑浑的评价也是颇高并称其为名守,晋宣帝司马懿以叔叔郑浑的事迹来勉励侄子郑袤。郑袤果不负宣帝期望在任期间受百姓敬仰以至于回京担任少府之时,两边百姓在路边哭泣舍不得他离开。正是因为有先祖优良传统使得郑家成为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望之一(分别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可以说郑浑、郑袤是郑氏一门最高巅峰的奠基者,这离不开先祖们的教诲,以及那那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叔侄明白百姓之所苦,自己职责何在!曹魏的兴起离不开这些廉吏们的用心良苦。就像所建的郑坡述说着郑浑那清廉为民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