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猪头兔脑 2020-06-06

2017年的第一个星期,我主要看了茨威格的一些书,主要是有茨威格写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另外中文这边编辑都有他的作品集,看了他的一些小说,也看到了若干他写的人物传记。

茨威格的作品主要是在藏书馆,这个app里我看到的。

斯威格是一个犹太人,他对自己的犹太血统十分认可,他的父亲是企业主,温文尔雅,举止悠闲,留下了后来足够进行文艺创作的财富,当然后期他开始做收藏,另外他写的著作发行量很大,茨威格后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茨威格讲到了犹太人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两三代积累财富奋斗以后,一定要让子女接受非常好的教育,要成为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这是整个犹太人的一个传统,犹太人特别注意语言的训练,往往一个家族里头,同时在饭桌上可以讲两三种语言,大家在不同的语言中间相互转换,没有任何困难。

茨威格认同奥地利认同维也纳,后期,他居住在奥地利著名的城市萨尔茨堡。在茨威格的笔下,奥地利是当年仅次于巴黎的欧洲文化中心,特别是艺术中心,大量的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在维也纳生活居住创作。长期的艺术文化,浸染了当时甚至底层的群众,大家对权贵并不重视,但是对于艺术和艺术家则十分敬重,形成了非常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于茨威格的成长十分重要,尤其是他在读中学和大学期间,事实上主要是在社会上的咖啡馆里,在俱乐部里,在一些图书室里,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而形成了较早的社会影响。大学阶段当年在维也纳,对于大学生有特殊的一份尊重,例如警察不得进入大学,例如大学生可以有权决斗。大学毕业以后,茨威格又到巴黎居住了一年多,期间又到英国居住,特别是他在巴黎期间,与一些高层次的文化人往来,了解了思想和哲学,并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社会影响。

茨威格一直是一个欧洲主义者,他虽然认同奥地利是自己的祖国,但是一生主要在整个欧洲活动,尤其是后来作为犹太人,被剥夺了奥地利的公民权,他实际上属张欧洲主义。由于他有着广阔的整个欧洲的事业,他在一战期间坚决反对战争,在二战爆发之前,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希特勒政权上台以后可能出现的恶果,在希特勒上台的第二年他就移居到英国。

茨威格一生与欧洲的主要文化人有着密切的往来,尤其是他与罗曼罗兰等人的往来,形成了一个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也铸就了茨威格在整个欧洲持续的影响力,在德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上,特别是在欧洲文学文艺创作的历史上,茨威格的名声仅仅与歌德相此,他有着巨大的影响。

希特勒上台以后,斯威格的所有作品在德国下架,他失去了整个德语民族的阅读,流浪到英国,后来流浪美国,最后在巴西自杀。在他六十岁的生涯中,茨威格一直以自己的文化文学为生命,对于自己的作品不能够在德国赢得听众,赢得群众,茨威格是非常伤心。在他是60周岁的时候,茨威格在巴西,与他第二任妻子是绿地服药自杀,自杀前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巴西政府接纳。

不同于一般的作家,茨威格首先是学习哲学出身,他对于哲学和逻辑有着持续的兴趣,因此在他后期的活动生涯中,茨威格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文艺者的形象出现,而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冷静的社会和历史观察者。

晚年他写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实际上是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欧洲社会和思想文化史的观察。这一观察脱离了个人的视角,而具有全欧洲的视野,并且具有极其深刻的思想史的特点。

茨威格第二个层次的创作,是他与一些欧洲著名的文化人的交流,由此撰写的欧洲著名的文人的传记,例如他写作的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特别是俄罗斯的托尔斯泰,在他创作的过程中,甚至像法国富歇,这样一位阴谋家,也进入到他的写作视野。你祖父写的传记的时候,会发现茨威格对腹泻的心理,把握十分的深刻准确,并且对于腹泻的有关材料信手拈来,写得从容不迫,详略得当,完全是站在一个时代的大视野下,谢富歇作为一个政治人物的传记,真正是大气磅礴。茨威格写的托尔斯泰的传记,并不长,但是整个传记寥寥数语,居然能把俄罗斯那个时代,和托尔斯泰本人做一个大的思想家,作为人类历史上对人类命运思考的一位思想人物,栩栩如生地写下来,继续深入到对象本身的心理世界,又能够跳出来,从宏观的大历史大社会的角度,把握一个写作对象,实在是难能可贵,也体现出茨威格深刻的哲学功底。

紫薇阁第三个层次的写作,主要是他的一些文学创作,由于他善于把握自己对象的心理,善于用哲学思辨的角度写作,茨威格写作的很多作品,往往不注意细节的描述,更注重的是思想的精细的刻画,以及感情的宣泄。《看不见的收藏》是我看到的结构设计最为精巧的小说,而且从内容上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的奥地利的社会生活。《一个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早期的写作,里面有非常强烈的自恋情结,有人非常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把爱情写作的非常高大上,的确反映了那个时代充满激情的年轻的茨威格的状态。《一个女人的24小时》里面描述的24岁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在赌博过程中和一位中年妇女的浪漫,很可能描述的是茨威格本人当年的荒唐事儿。

崔哥做一个伟大的写作者,不仅是德语世界的一个被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他是那个时代欧洲一位重要的文化工作者,是当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回忆和写作,远远超过了个人狭小的世界,而具有全欧洲乃至人类的意义。你从他的写作中间,看不到作为一个写作者的懦弱的个人的私有的情感,而是具有这个时代的整个欧洲的情怀。

茨威格的作品进入中国,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后来他成名是随着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个德国同时争夺茨威格的时候,大量的作品在德国重新评价,然后进入中国。目前对于苏威格的文学和社会思想有一些研究,但是显然对他核心的概念提炼的并不清晰。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位叫张玉书的学者,相对系统的研究翻译茨威格大量的作品,另外云南有一位叫杨荣的年轻人也在研究茨威格,好像获得了云南省教育厅的一个课题资助,但是看写作的基本内容似乎还不够深刻。

《昨日的世界》里面有大量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特别是奥地利社会思想状态的描绘,特别是对底层群众的观察,有许多的内容,对于今天我们观察中国社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比如他对于二战之前纳粹党徒在街上横冲直撞,同时又非常有纪律高效率的才是街头与工人群众冲突,有着非常仔细的观察,包括对意大利社会出现的情况的观察。这些观察对于我们把握今天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现象和苗头,有启发和坐标意义。

1942年茨威格六十周岁的时候,他在巴西自杀,有一张照片,是他自杀之后与妻子躺在床上的形象。茨威格留着小胡须,头发梳得有点像希特勒,乍看以为那就是希特勒的像。实际上,这位伟大的作家是希特勒在欧洲进行犹太人迫害的最大的牺牲者之一。关于出一个为什么会自杀,其中一个说法是崔格感觉羞愧,因为他没能够投入到反对希特勒的战斗的一线,而是选择了躲避和逃避,因此自己的良心一直被谴责。

一个犹太人,一个奥地利人,一个欧洲人,一个文人,一个思想者,一个社会的观察者,一个敏锐的人,一个自主的人,一个悲观自杀的人,这就是茨威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