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治病就能“百发百中”吗?你想多了,清代名医雷少逸现身说法

 中医药方便 2020-06-07

清凉涤暑法不是一个手法,而是清解暑热夹湿的一个名方,乃清代名医雷少逸所创,出自《时病论·春伤于风,夏生飨泄大意》中,可用于治疗暑湿泄泻、伤暑发热、暑气成痢等多病,一方可统,究其原因全在于因暑夹湿而致病,略微加减解除病因去其暑湿则症平病痊。
全方药物组成如下:滑石(水飞)三钱,生甘草八分,青蒿一钱五分,白扁豆一钱,连翘(去心)三钱,白茯苓三钱,通草一钱。加西瓜翠衣(即西瓜皮)一片入煎。

方中滑石、甘草,源于刘完素之六一散(又名天水散),借其涤渗暑热之力;但若暑热较盛,恐二味药力不足反致病邪反扑,所以加入青蒿、白扁豆、西瓜翠衣,增强清暑泄热之功;暑热之性较为猛烈,径犯阳明气分,易闭窍动风,故加入连翘以清心除烦;此外,暑温还易兼挟湿郁,以至于常人多用暑湿来归纳暑病,其实暑温挟湿与暑湿在病理表现上还是有区别的,前者热象较后者明显,湿则后者更重,但长夏之季湿与暑确实常一同侵袭人体,所以祛暑不忘利湿,加入茯苓、通草淡渗利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湿去热亦随之从小便而出。诸药合成清心利湿、涤暑泄热之剂,药味少、功效专,为治暑病的常用方法。
这个方药什么时候用才能恰有其效呢?

当年,清代名医雷少逸先生在夏日出诊时,恰逢城南叶家的一个儿子生病,说是不小心得了疟疾,请雷先生前去诊治。雷先生给他把脉,发现脉象“迢迢有力”,是个实证的脉象;再问男孩有什么症状啊?嚯!寒热往来,间隔一天发作一次,口渴喜冷饮,每次热退之后身上出很多汗,当时先生诊断这个病是“暑疟”,就用了他的清营捍疟法(治暑疟恶寒壮热,口渴引饮:连翘、竹叶、扁豆衣、青蒿、木贼草、黄芩、青皮、西瓜翠衣)去木贼,加藿香、草果、柴胡、甘草一类加强疏达少阳三焦膜原之力。哪成想,服药之后,男子仍寒热作疟,甚至还吐了几口鲜血。
先生再按其脉,发现脉“转为弦大而数”,思索道古圣有“治病必求其本”的训诫,这个病本是什么呢?是暑热,而这吐血之标当是暑热内炎、热迫血络所致,不必见病治病(意即见症治症)。于是就用清凉涤暑法去扁豆(扁豆功擅健脾而除湿,而此病暑热实证为主,所以治疗也要侧重解热),加黄芩、知母,苦寒直折共灭暑热。叶家男子吃了两付药,热势渐轻,吐血未发,“不知不觉而解”。

可以看出,饶是雷先生这样的名医也不能“百发百中”,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佐证。首诊用清营捍疟法无效,笔者考虑是暑热较盛,脉虽有力却不洪数,误导了先生,因而用了前方,然疏达少阳之气的药多辛散走窜,可助暑热之势逼血上吐,故而不效。但好在雷先生临证变方,探到了病邪程度,根据病家正邪抗争的实际情况使用清凉涤暑法稍有加减以专攻暑热,两剂痊愈,没有真功夫也是做不到的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医家治病,能有十之八九者痊愈,就是业内人人称道的临床大家了。中医其实是个比较小众的专业,食疗、导引这些广为人道的养生之法,实乃锦上添花,现代许多人从这当中掺上一脚捞个一笔也就算了,但这雪中送炭之功力不是这些人能够达到的,那是要在临床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探索得到的生命内蕴,还望诸位对自己的性命珍而重之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