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与学思路与设计(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与学
1
教为学服务。所以,要从学的角度定位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用来学什么,怎么学呢?
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周恩来。故事中,是少年周恩来,与学生年龄相近,有亲切感。周恩来的了不起,从他少年的故事中,就开始显露出来了。所以,就认识人物而言,不能止于课文故事本身。
周恩来是一个人物,属于一群人物。这群人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小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还认识了这群人物中哪些人,要回顾。比如朱德、毛泽东、邓小平等。
周恩来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学生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要让所有学生都“知道”——用合适的方式,也就是学生容易明白的语言,简单介绍清楚周恩来的生平事迹,让学生知道他的“伟大”。
认识周恩来的环节,可以这样设计这一板块学习活动——
回顾从课本上读过的有关朱德、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故事,教师顺势出示周恩来的名字,让学生说说知不知道周恩来是什么人物,根据学生的分享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让全班学生对周恩来有初步了解。然后,引入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告诉学生这是周恩来十二岁时说的话,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带着探寻的心理阅读课文。如果,学生已经有过预习,根据预习调整引入课文题目后的活动,让学生说说题目意思,说说是周恩来多大时说的。
接着——无论课前预习没有,让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批注:十二岁的周恩来为什么会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批注自己的理解体会,也可以批注自己遇到的新问题。
2
学习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梳理事件和事件间的关系,能有条理地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是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学生曾经学习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些方法,如根据题目的提示,如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是针对一文一事运用的方法。这篇文章,讲了三件事,就要学习用新的方法。新的方法,要在已有的方法运用和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实践和习得。找到三件事,分别概括清楚三件事,这是学生应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和习得的能力来完成。如何将三件事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将课文内容说清楚,是要学习的新方法。
这一学习任务和目标的落实,可以顺着第一板块的学习活动,设计下面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注,说一说十二岁的周恩来为什么会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如果,学生说得不够明白,那就布置新的任务:认真默读思考,看看课文里写了周恩来十二岁时的哪几件事。完成这个任务时,也用批注的方法。如果,学生说得很明白,根据学生的交流,直接引导从因果关系出发梳理出其中包含了哪几件事。
如果是需要学生默读思考,弄清楚课文写了周恩来十二岁时的哪几件事,那就让学生阅读、思考、批注,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完成表格后,注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理清三件事之间的关系,再想一想怎样将这三件事连起来将课文内容讲清楚。一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并将三件事组织起来说一说,一种是按课文叙述顺序,理清因果关系,用“之所以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来串联着说一说。
3
学习根据理解需要查阅资料,为自己解疑释惑,进一步理解周恩来的了不起。
这一学习任务和目标,不是根据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提炼出来的,而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对应学生经验和理解需要解读出的特点)和课后思考题定位的。
所以,这是课堂必须落实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怎样有联系有逻辑地让这一板块的学习活动很自然地成为课堂需要呢?
第一个板块批注中,有根据自己阅读产生的新问题进行批注的,也就是就不理就的地方批注。这个板块,要从回应这一批注任务开始。通过交流不理解的地方,自然地引出查阅资料的学习任务——为了帮助自己理解而查阅资料。这篇文章,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通常是因为对当时历史状况的不了解。教师可以指导、帮助学生提炼关键词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如关于“中华不振”,要提炼的关键词可能有“1898年,奉天,被外国人占据”;也可以教师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阅读。是指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还是教师提供资料,根据学生实际来决定。
结合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解惑的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的心情和志向;然后引入“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诗。教师先讲解周恩来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再补充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接着,照应课文,体会周恩来十二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后,是怎么做的,结合周恩来的功绩(第一板块),深切感受他的了不起。
 
字词学习、积累,有点融入上面三个板块,有的可以单独运用课堂时间进行检查、巩固。小练笔可以顺着第三板块的人物感受升华时进行,这样学生的表达有积极情感的驱动。
相关链接:
这里汇编了80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备课资料,篇篇是干货哦
试答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几个疑问
教师为什么要用心梳理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
别把单元“语文要素”用成了“双刃剑”
统编版习作单元编排体例批判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极有意思,极不简单,极富挑战!
五上《松鼠》解读与教学建议:布封笔下的松鼠为什么那么可爱
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从观察到把观察所得写下来的距离是什么(以《搭船的鸟》为例)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到底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关于四上习作单元的思考和建议
这样上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
怎样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思路
编排在“批注”单元的《牛和鹅》(四上)——兼谈第六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理解和落实
四上《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解读与建议
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学习价值思考
统编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编排简析(修改再发)
统编教材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42篇都找齐了(有音频)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好教和难教
统编版教材语文园地栏目变化解析与教学建议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统编版I新教师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