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泉各窑口标本赏读:经典的鬲式炉

 荣纳堂 2020-06-11

转自 大众古玩收藏 2020-05-14

鬲式炉,直口,斜折沿,直颈,扁圆腹,底周装三足,底与足间有一小孔。肩

部饰凸弦纹一圈,腹与足背饰三角形凸棱,施青釉,足底无釉,呈灰胎色。

南宋 郊坛下官窑鬲式炉,上海博物馆藏

鬲[lì]式炉一名系由仿周代铜鬲样式而来。

以宋龙泉烧制的最为出名,造型上通常通体施粉青釉,明澈温润,葱翠如玉,腹部至足突起三条棱线,釉薄处呈白色,俗称"出筋"。

一般认为"出筋"是填白的杰作,在器型边缘或足部,以及一些凸雕的牡丹等花饰上,往往会在突起的轮廓线上显出胎骨的白痕,虽经雕琢而不露痕迹。

钧釉鬲式炉,河南省博物院藏

自两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后,炉这种器型便作为佛教礼器流行开来,到了宋代,瓷炉的品种已非常丰富,除了鬲式炉还有鼎式炉、樽式炉、簋式炉等等。

南宋官窑烧制的鬲式炉,便专为供皇帝祭祀或陈设之用。而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鬲式炉则很有可能也是官物,其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并不在官窑之下。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鬲式炉是南宋龙泉窑烧制的一件典型的器物,它是一件仿青铜器的造型。

龙泉窑鬲式炉新老判定主要是通过型、釉、胎色、脚线修足等方面,其中这些

方面所包含的韵味是新仿器无法仿制的。

大窑:

注意看断面的胎釉、火石红,修足特点。

溪口窑

大窑

大窑口烧制的釉水肥厚。

元代大窑三足炉套烧鬲式炉

空管三足炉,鬲炉的一种

溪口窑黑胎

从目前各大博物馆收藏及公开出版物所出版标注的数据以及笔者在龙泉考察调查所采录的标本资料而言,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不管其具体烧造的窑口是金村大窑、溪口窑还是小梅窑、瓦窑垟窑,其基本造型统一而一致,均为敞口、折沿、束颈、扁鼓腹、三锥形足,但是大小差异很大,最小者不足10厘米,最大者达33厘米。

溪口炉足


溪口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鬲式炉的生产与制作正是迎合南宋这一用香制度的变化才出现上面所提及的小、中、大三种形制规模格局。

结合南宋时期的用香制度特点,综合时代社会生活的实际,笔者就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炉具经典代表鬲式炉小、中、大三类炉的使用功能提出这样一种观点:

口径在10厘米以下可一手把握的鬲炉,是为提供南宋时期文人流行的品香之用的“品香炉”;

口径在双手一捧10-15厘米之间的鬲炉应为提供当时广为流行的焚烧“印香”所用的香炉——即“篆香炉”;

口径超过15厘米的超大型鬲炉则是为方便礼佛、敬祖所用的祭祀炉——“承香炉”。

这类近一市尺的巨型鬲式炉则是为便于礼佛、敬祖祭祀、时焚烧香品时以承纳香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